國產電影流行轉3D賺票房 好電影應關注片子質量--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國產電影流行轉3D賺票房 好電影應關注片子質量

2013年06月09日10:46    來源:西安晚報    手機看新聞

佟大為在《天機·富春山居圖》的造型

《西游·降魔篇》海報

《天機·富春山居圖》海報

  從去年的《畫皮2》上映前臨時由2D轉成3D斬獲高票房后,國產電影越來越熱衷轉成3D上映:去年的《太極1》《太極2》《血滴子》《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再到即將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也不例外。國產電影都要靠轉3D賺錢麼?記者對此進行調查了解。

  現象:轉3D越來越多

  縱觀近幾年的影市,3D電影絕大部分都是3D和2D版本同時上映,如《阿凡達》《變形金剛3》《龍門飛甲》等﹔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轉3D”卻大行其道。像《泰坦尼克號》《畫皮2》等,都沒有給觀眾更多的選擇機會,隻放映3D版。記者也獲悉,《畫皮2》上映后,全國的3D銀幕總數再次暴漲,完全可以滿足任何一部3D大片的放映需求。

  與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是,國產電影更熱衷於后期“轉3D”。就連去年賀歲檔上映的賣座影片《十二生肖》和《西游·降魔篇》也都屬於此類。而即將上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原本去年就要上映,因多種原因一直推至近期。不過和以前不同的是,影片轉成了“3D”版本。

  原因:3D版本是票房利器

  國產片熱衷轉3D,有影評人就說:“現在感覺沒3D,就不是什麼大片了,這樣發展下去,對電影真沒好處。”西安某電影發行人李先生告訴記者說,現在很多電影轉成3D,其實是從商業角度考慮的。一句話,都是票房惹的禍。“第一大原因是3D電影票價高。以西安的影市計算,每張2D電影票,均價在60元左右,一張3D電影票,價格則在90元以上。觀眾選擇看3D電影,就等於每次為電影貢獻多0.5倍的票房﹔第二是出於電影發行策略。現在內地影院有一半以上都是3D廳,電影轉換成3D放映,可增加放映場次,票房自然就高了。”

  記者經多方了解獲悉,一般情況來說電影推出3D版,最少能讓票房提高二成左右。多了這二成墊底,制片方破紀錄的壓力就小很多。比如去年的《畫皮2》檔期很好,前后沒有勁敵,即便沒有3D也能達到4億至5億的票房。再加上3D噱頭和票價,很快就破了《讓子彈飛》和《唐山大地震》之前創下的紀錄。

  分析:好電影不是靠轉3D

  國內觀眾對3D電影的追捧在世界聞名,3D電影市場也早就是進口大片不能忽視的一塊“大蛋糕”。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認為,好萊塢大部分商業大片都是3D電影,中國商業類型片電影不走3D的道路肯定是死路一條。不過他也表示:“與李安和卡梅隆創造的奇幻世界相比,國內電影人應用3D技術為觀眾造夢的能力還明顯不足。國產電影還要走很長的路,才能追趕好萊塢的3D技術。”

  記者也注意到,除了徐克執導的武俠電影《龍門飛甲》外,國產電影鮮有因3D技術應用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前幾年的《樂活男孩》《蘇乞兒》等打著3D技術先行者旗號的國產電影反響平平:號稱“國產首部3D真人武打片”的《蘇乞兒》中僅有18分鐘的3D制作,被經過《阿凡達》洗禮的中國觀眾取笑“畫蛇添足”﹔號稱“亞洲首部全片3D立體影片”的《魔俠傳之唐吉可德》不僅畫面質量黑暗引來差評,票房更是遭遇慘敗。而今年目前最賣座的《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致青春》《中國合伙人》等國產影片,也都不是“轉3D”影片。

  北京一家影視公司的發行人葉先生更是坦陳:“真的希望那些通過轉3D來撈票房的國產片方,能把精力放到提高電影的質量上面,真正的好電影不是靠轉3D出來的。3D只是個技術,它應該是為影片的質量錦上添花,而不是純粹被拿來當做噱頭,用來賺票房的工具。”

(來源:西安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