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饒人處且饒人”原指下圍棋的讓先--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指下圍棋的讓先

2013年06月09日14:32    來源: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新知

  社科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漢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跟著歷史典故學漢語,一本書看透200個詞語的前世今生

  許暉 著 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十四、“得饒人處且饒人”和“大快朵頤”

  “得饒人處且饒人”原來是指下棋讓先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饒”字,今天一概解釋為寬恕、容忍,如此一來,這就成了一種事后行為,即事情發生之后要寬恕別人。但其實,“饒”本是“讓”的意思,讓人在先,是事情發生之前的行為。

  “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句俗語原來是指下圍棋的讓先。南宋學者姚寬所著《西溪叢語》中有“善棋道人”的條目,載之甚詳:“蔡州褒信縣有棋師閔秀才說:嘗有道人善棋,凡對局,率饒人一先。后死於褒信,托后事於一村叟。數年后,叟為改葬,但空棺衣衾而已。道人有詩雲:‘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率饒人一先”,意思是讓人先走一步,當然屬於事情發生之前的行為,跟今天的理解剛好相反,后來才引申出寬恕、容忍之意。

  不過,還有一個有趣的解釋,出自陸游所著《老學庵筆記》:“紹興末,朝士多饒州人,時人語曰:‘諸公皆不是痴漢。’又有監司發薦京官狀,以關節欲與饒州人,或規其當先孤寒,監司者憤然曰:‘得饒人處且饒人。’時傳以為笑。”

  饒州今屬江西上饒市,南宋的偏安小朝廷裡多此地人,以至於薦舉京官的時候,有人勸監司當先薦舉孤寒之輩,同為饒州人的監司卻憤怒地說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能夠用饒州人的一定要先用饒州人!此監司可謂“惡搞”的前輩!

  “大快朵頤”為何形容大飽口福

  “大快朵頤”沒有收入成語詞典,但是在報刊和書籍中的使用率非常高,意思就是大飽口福,痛痛快快地吃一頓。其中“朵”和“頤”兩個字非常有意思,而且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的情形更加好玩。

  《說文解字》:“朵,樹木垂朵朵也。”朵是一個象形字,下面是“木”,上面像花實的形狀,因此又為樹木枝葉花實下垂的樣子。段玉裁解釋道:“凡枝葉花實之垂者皆曰朵。”既然是花實下垂的形狀,那麼花兒當然就可以稱為“花朵”了。

  至於“耳朵”,大約可作兩種解釋:一是耳垂下墜的形狀跟花實下垂的形狀相似﹔一是花實下垂在樹木旁邊,因此“朵”字引申出兩旁的意思,比如古人將正樓兩側的樓喚作“朵樓”,大殿的左右走廊喚作“朵廊”,均屬這樣的用法。耳朵剛好位於頭部兩旁,故稱“耳朵”。

  “朵”還可以用作動詞,意思是“動”,這是因為花實累累下垂,輕風一吹就會隨風拂動。《黃帝四經》中《十六經·正亂》一文寫道:“我將觀其往事之卒而朵焉,待其來事之遂形而私焉。”這裡的“朵”就是動詞。

  頤,本義是下巴。比如“頤指氣使”這個成語,意思是不說話,光用下巴示意對方或下屬如何如何做,傲慢的樣子多麼形象!還有“解頤”這個詞,意思是開顏歡笑,高興得下巴都張開了。不過古時候的下巴包括口腔上下兩部分,即上頜和下頜,而今天更多的僅僅指下頜。咀嚼食物的時候,上下頜要共同運動,因此“頤”就跟飲食扯上了關系。《周易》中專門有一卦,就叫“頤”卦,通篇講的就是飲食營養的養生之道,其中第一次出現了“朵頤”一詞:“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靈龜用於佔卜,因此非常珍貴,用來比喻財寶。“朵頤”即鼓動下巴或腮頰咀嚼食物。這一卦是勸諭之辭,意思是你不愛惜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反而舍棄自己的財富,艷羨地來看我鼓著腮幫子吃東西,這就十分凶險了!

  鼓著腮幫子大嚼特嚼的食物必定是美食,因此“朵頤”又引申為向往、饞羨的意思。明代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一書中曾經描述過一個官位空缺時的有趣場景:“辛丑年,浙江吏部缺出,朵頤者凡數人。”用“朵頤”來形容覬覦官位的猴急模樣,實在是太形象了!

  僅僅“朵頤”還不過癮,古人又在前面加上了一個程度更深的“大快”,非常快活,那麼這頓盛宴一定是大飽口福了!

(來源:南京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