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曾被稱"拼命三郎" 微博晒旅游搞怪照[圖]--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林依晨曾被稱"拼命三郎" 微博晒旅游搞怪照[圖]

2013年08月26日08:48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林依晨:一直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2008年憑《惡作劇2吻》首獲金鐘視后。

  2012年憑《我可能不會愛你》再拿視后。

  曾經也是“拼命三娘”的林依晨,現在開始懂得享受人生,經常在微博上貼出外出旅游的搞怪照片。

  林依晨和現任男友林於超因為當伴郎伴娘結緣。

  ▲“蘭陵王”馮紹峰(左圖)因拍戲缺席,林依晨和陳曉東為慶功會撐場。

  當《惡作劇之吻》中那個嬌憨可愛的“袁湘琴”走進觀眾的視線,多數人都把林依晨定義為可愛小女生的最佳代言人﹔當《我可能不會愛你》中自信獨立的“程又青”俘獲了一眾觀眾的心,外界又將她稱為“輕熟女”的最佳代表。而目前在浙江衛視熱播的電視劇《蘭陵王》中,林依晨化身為一心為善、聰慧靈巧的天女“楊雪舞”,再度顛覆了深入人心的“程又青”形象。

  對此,日前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專訪時,林依晨坦言從“袁湘琴”到“程又青”,只是為了告訴大家自己“幅度很大”,並不限定走小女生的戲路,但也不代表她之后的角色就是各種“程又青”。

  戲外,今年31歲的林依晨對於自己人生的規劃,也如同角色上的不穩定。即將遠赴英國留學的她說,計劃和目標可以大致做一下,但不要太拘泥,“因為人生其實一直都在轉彎,有時候轉彎不是你自己能決定的。一半規劃一半順其自然,然后足夠的努力,我覺得就不會太差。”

  林依晨說,“演員是把不可能演成可能”,撇開她在熒屏上留給我們的種種角色形象,入行十余年,她何嘗不是以親身經歷實踐在說明,如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可能”之演偶像劇的金鐘視后

  “兩種面相被認同了,會跟觀眾連接得更緊密”

  金鐘獎的最佳女主角,向來與偶像劇演員“絕緣”,但在2008年,林依晨卻憑借著《惡作劇2吻》中的“袁湘琴”改變了歷史。2012年,她又憑《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程又青”再下一城。她不僅是唯一靠演偶像劇得獎的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更是短短四年之間的兩屆金鐘視后。說到這個外界稱贊大過天的殊榮,林依晨輕描淡寫地笑說:“我覺得兩種面相被認同了,會跟觀眾連接得更緊密。因為演戲最主要的還是要和觀眾的連接。”

  即便是有金鐘視后的加冕,林依晨仍然表示自己每拍一部戲都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瓶頸,“每一部都會有,都會留下一些遺憾,有些甚至到拍完了都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程又青應該算是(瓶頸)比較少的,因為剛好二十八九歲的年齡,心態和一些體會上都會比較契合。”

  在“程又青”之前,無論是一根筋追著江直樹跑的“袁湘琴”(《惡作劇之吻》和《惡作劇2吻》),純真無邪的“小七”(《天外飛仙》),或是古靈精怪的“黃蓉”(《射雕英雄傳》),在觀眾看來,她都是嬌憨精靈小女孩的最佳代言人,而林依晨曾為自己擺脫不了這股“小女孩”的氣息而苦惱糾結,“‘程又青’對我意義很重要,以前七八年我的角色學生味很重 ,我一直在等輕熟女的角色,25歲時我覺得我可以做到,但外型上沒有人相信,也沒有說服力,一等到這角色,就細心雕琢。”

  “演程又青,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幅度可以拉得很大。”借著《我可能不會愛你》,林依晨向外界宣告,自己也可以挑戰自信獨立的輕熟女形象,但這並不代表她會一直堅持這條路。去年傳出《我》劇將開拍續集的時候,她就曾公開表態,“我還蠻怕接類似的角色,不會排斥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可是不要一模一樣就好。”

  此次出演《蘭陵王》中的天女“楊雪舞”,也是她不走固定戲路的最好佐証,大大咧咧不拘小節的“楊雪舞”,一開始讓大家聯想起她以前的一系列少女角色,但林依晨認為,“楊雪舞”既有少女時期的狀態,她和蘭陵王的感情又將面臨歷史大背景下國家危亡的變遷,而且在此劇中,她還首次升格“當媽”,“以前接的很多劇,遇到的問題很多是工作上感情上的,跟這部劇裡家國之間的矛盾比,是小問題了。這部劇是大時代的兒女之情,我演的楊雪舞要逐步理解另一半蘭陵王的忠孝仁義的抱負。”

  “不可能”之巔峰時期的留學夢

  “天天拼命地工作,賺取那麼多的名聲跟財富,同樣地也是在失去某些自由跟健康”

  近兩年,外界常用“拼命三娘”來形容正當紅的楊冪,說起來,早年出道的林依晨也是圈中當之無愧的“拼命三娘”。18歲那年,為了幫弟弟換新電腦而參加選美比賽,得到冠軍,意外踏上星途。早年的林依晨,幾乎全身心都投入在工作中,更創下了“3天隻睡50分鐘”、“6天6夜不洗澡”等瘋狂工作的記錄。

  加上為了擺脫外形對戲路的限制,林依晨另一方面又在拼命地減肥,終於身體向她發出了“警報”。手術一事其實並未在採訪中刻意提起,只是在聊到小綜(鄭元暢)對她的評價是“越來越瘦”,林依晨才將此事說起,“我2009年初動了一個手術,是摘除腦下垂體附近的一顆囊腫,它不是腫瘤是囊腫,那身體的內分泌部分會變得比較正常。然后再加上去看了營養師,所以比較了解自己的體質。”經此一“疫”后,林依晨開始看中西醫,結合營養師的建議,調整自己飲食心態,所以現在看起來才這麼苗條利落。

  林依晨坦言,在這次手術之前,盡管負荷超高壓的工作內容和時間,總會告訴自己“撐下去”,“以前覺得自己身體挺能撐的,可是其實每個人的身體不管多能撐,它都有一個負荷量。所以不能太逞強,畢竟這是血肉之軀嘛,心靈也是有一定的承受程度。雖然說本來做表演藝術就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但是還是不要超出太夸張的程度。辛苦歸辛苦,只是量自己還是要控制的。”

  所以,近幾年來,林依晨也一直踐行著“量少質精”的工作原則。工作上多出精品,時間上則更規劃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不能再這麼理所當然地犧牲給工作”。

  繼2006年到紐約的“工作訪問”后,林依晨下月即將飛赴英國留學一年,學習戲劇表演。在外界看來,眼下正是她演藝生涯的巔峰時刻,也是“撈金”的最佳時機,要知道,《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后,有無數的廣告代言和劇本已經接連向她砸來。在這麼重要的時刻“消失”,未免太傻了?

  談到放棄許多工作邀約,林依晨先是笑說“完全不會(遺憾)”,之后又調皮地補充了一句“好啦,一點點”。“(留學)對我來說,等於是另外一方面的增值。我覺得天天拼命地工作,賺取那麼多的名聲跟財富,同樣地也是在失去某些自由跟健康,這些都是相對的。所以對我來說,都有獲得都有失去。那我覺得,只是現階段我想做這樣的選擇而已。”

  至於怕不怕人氣下降,林依晨則表示“就算有也只是一個過程”,她覺得之后有好劇本出來,就會有相應的回饋。“去學習也是想提高一下自己(在戲劇)上的敏銳性和感受性,畢竟我一開始就不是科班出身,那這對於將來的表演也是未嘗不是一種滋養跟獲得。”留學也是林依晨高中就有的想法,但當時迫於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入行后有能力卻有沒時間,所以這次好不容易掐住時機,她才毅然堅定前行。

  “不可能”之遲到14年的“觸電”

  “我不會讓其他的異性了解我的程度接近我的另外一半,這是我跟程又青很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角色太深入人心,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幫林依晨扣上“袁湘琴”或是“程又青”的帽子,甚至認為,現實生活中,她的愛情如果不是像“袁湘琴”那樣痴愛“江直樹”,付出自己的一切,就是像“程又青”那樣,有一個千年修行方得的“李大仁”默默守候。對此,林依晨的回答是“都不是”,“湘琴的職業等於她的愛情事業,她選擇她后來做護士,是因為直樹要做醫生。對於我來說,我的夢想和職業應該是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慢慢發掘,而不是依附另外一半,從另一半的喜好來作為出發。”

  相較之下,林依晨認為“程又青”更接近真實的她,“對於夢想的態度,但不是個性。又青比較有棱有角,有的時候顯得尖銳了一點,她有些立場不願意妥協。可是有時候一些立場不願意妥協,我還是會採取比較溫和、矜持的態度,而不是太尖銳地去對人。”

  不過愛情觀上的迥異,則是林依晨和“程又青”的最大區別。劇中,“程又青”有一個多年相守的男閨蜜“李大仁”,但林依晨的現實感情世界裡,卻不允許有灰色地帶,“我沒有男閨蜜。對我來說,我的另外一半就是最了解我的人,我不會讓其他的異性了解我的程度接近我的另外一半,這可能是我跟又青很不一樣的地方。”言下之意,不會有“男閨蜜變情人”的事出現。

  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熱播之際,林依晨和圈外男友鄭家堯傳來分訊。有媒體稱鄭家堯謊報年齡,讓林依晨覺得兩人之間缺乏信任感,最終導致這段感情破裂。各種傳言沸沸揚揚,也讓林依晨不得不選擇在微博上做出公開聲明:“請停止傷害我摯愛的人,難道你們沒有如此深愛過?全然不知那撕裂般的痛楚?請不要再拿始終無法証實的謠傳一而再、再而三地撥弄無辜者還尚未能結痂的傷口,為了你們所愛之人的福份。”她甚至直言自己的工作“太挑戰人性”。熒屏上的甜蜜形象和戲外的辛酸經歷形成鮮明對比,也讓看客們倍感唏噓。

  但林依晨的空窗期並未持續很久,決心要找一個“男版林依晨”的她,隨后在表姐的婚禮上,結識了現任男友林於超,“我跟他其實彼此知道對方已經有14年了,從高中時就知道。他是我表姐夫的同學,在另外一個學校。當時兩個班級還搞過聯誼,看過對方照片,不過那時我另有所愛。沒想到在14年后的一次婚禮上有了感覺。”

  兩人在林依晨表姐的婚禮上,一個是伴娘,一個是伴郎,因而結下了緣分,“當時我去當伴娘,他來當伴郎。因為要分擔很多事,我發現他跟我很像,因為倒時差已經很累但還是要忙,是那種責任感很重很會自加壓力的人。於是,婚禮后,在確認對方單身后,我們決定在一起”。

  據了解,林於超的家族家族從事潛水用品事業,他如今負責加州分公司,所以一直在美國工作。分居兩地,林依晨笑說現在網絡發達,通過通訊軟件就可以保持聯絡,一方有空也會抓緊時間到彼此的所在地會面。而為了保護異地戀,據了解林依晨也對男友“下令”,身邊不能有紅顏知己,當然一般的女同事沒有問題。

  “我不允許有中間性質的那種朋友。兩個人決定在一起,合得來,也聊得來,那專屬的內心的話隻能跟對方分享,不能跟另外的異性分享。”而她自己也是如此堅持,“就像我,交心的話隻跟他(指男友)講,身邊鄭元暢等好友,我不會講這些話,我界限劃分得很清楚。”至於“結婚生子”,林依晨想了想說:“這個不一定,不會現在決定,可能四十歲之前吧。”

  記者手記 她很懂得“分寸”

  與幾個同行交流採訪林依晨的感受,大家一致的評價都是:“人真的是超nice!”相比起某些藝人的約訪要過五關斬六將,甚至有可能最后突然連說好的採訪都夭折,林依晨的訪問敲定過程順利很多,經紀人也沒有對採訪內容做任何規定限制。

  經歷了上一段戀情傷害后的林依晨,明顯對於感情問題有所保留,但她既不會要求記者不要再問,或者直接說不想說,態度始終保持親和。隻不過一番採訪過后,你會發現她給的“答案”都差不多。採訪林依晨,你不會聽到很多故事和細節,多數都是一些簡單利落的生活感悟,這是她的一種風格,既不會暴露太多私生活,又能很微妙處理與媒體之間的關系,也許也是她保護自己的方式。

  場外連線

  林依晨演“雪舞”體會生死考驗

  電視劇《蘭陵王》日前在京慶祝暑期播出收視走高,主演們重回“蘭陵王府”齊聚,監制兼主演馮紹峰因拍戲未能到場,成為現場焦點的林依晨,回憶了當初決定接這部戲的情景,“跟我以前的角色很不一樣。楊雪舞最初是少女的心態,但之后她要經歷為愛付出、取舍的階段,最后甚至願意為保護她愛的人赴死。台灣比較少這種大場景、大時空的歷史劇,制片人也說想要看我演不一樣的依晨。”

  問到和以往演出相比最大不同時,林依晨表示:“身邊愛我的每一個人,蘭陵王、宇文邕、韓曉東,為了愛情都要面對生與死的考驗,這在以前的偶像劇裡是絕對沒有的,哭戲的設置很多。”(記者 陳慧 專題撰文 蔡慕嘉)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