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專訪於藍:初登熒幕背后的故事 最愛看《戰爭與和平》

採訪:黃維 王鶴瑾 視頻:魏天達  文字整理:黃維

2013年10月29日14:24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滿頭銀絲、微佝的脊背、蹣跚的腳步以及一臉未語先笑的慈祥……人民網文化頻道來到兒影廠宿舍,探訪了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22大明星、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這位帶著諸多光環的耄耋老者,此刻,坐在我們眼前的她,精神矍鑠,聲音依然健朗,人們熟悉的明淨而剛毅的眼神不減當年,言談中顯現出豁達樂觀淡定的情懷。當她提到當年為演好《龍須溝》的“程娘子”,不顧懷著三個月的身孕仍深入大雜院採訪,當她說起當年籌建兒影廠,立志“要拍出像拳頭一樣硬的兒童電影”時,當她在親人相繼離世的打擊面前,仍樂觀地面對生活……這位92歲的老人告訴我們,什麼值得一生去熱愛和追求。

【採訪手記】探訪92歲於藍:讀書養生 氣若幽蘭

談電影

【初登熒幕:為拍《龍須溝》懷著田壯壯仍深入大雜院】

[主持人]:於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是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您從事電影工作近60年,有哪些感悟呢?

[於藍]:有60年嗎?我自己也不知道。記得1959年,導演水華當時拍《林家鋪子》,因為舒繡文心臟病突發不能拍片了,其實她演的“張寡婦”的戲很少,就是一場戲兩三個鏡頭,還有兩場戲,兩三個鏡頭,一共也就是五六個鏡頭。當時,因為我演話劇,在延安就演話劇,我在北京長大,東北口音也有,不是很好改的,但是不像其他人那麼重,當時在延安演戲,像我說的話就算是標准的普通話了。因為這個關系,所以,基本上淨讓我演戲。也因為舒繡文病了,沒人替她演了,主演是謝添,我當時演話劇,導演不知道我能不能演,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夠演。結果他就說試試,叫我去幫忙一下,因為舒繡文病了,就這樣我才去拍的《林家鋪子》。

最初不敢演“程娘子”

[於藍]:第一次拍電影是1952年,拍電影《龍須溝》,我記得當時北京人藝在北京演的話劇《龍須溝》,那是最棒的了,我們都是延安出來的,在那個舊中國的時候他們(北京人藝)就演戲,於是之他們在國民黨的時候就在北京演戲了,北京人藝有傳統的,有點像莫斯科小劇院那勁,我很羨慕他們,看他們演的《龍須溝》,覺得離我們生活太遠了,像我這樣的人,雖然是勞動過,也參加過非常艱苦的行軍,我當然沒有直接參加戰斗,雖然也間接地做了好多工作,但是,我覺得北京的市民,距我還是很遠,我的學生腔還是挺厲害,還是演不了。對他們非常的羨慕。他們演話劇演得非常成功了,我是非常佩服的。我們這個導演叫冼群,有人就念白了就念“洗群”,實際上他是冼群,他要拍這個電影,他不太敢用舞台的演員,因為舞台演員都要比較夸張一點,聲音要送得遠一點,尤其是演程娘子的這個人,個兒非常小,於是之非常高,他倆人看起來有點懸殊,個子上面,看著不是那麼特別舒服,但是戲演得非常好,因為他是老北京,北京話十足的味比我強多了,我就不敢演,導演就非讓我演,我是不敢演,我一點都不敢演,我覺得我們倆人相差得太遠太遠了。我們這個導演也有毛病吧,他非得讓我演。這個演員吧,架不住他三說五說的。就等於說,(我)就迎接一個挑戰吧。但是我心裡想,怎麼也演不過她。但是我說,他非讓我演我隻能演了。

在大雜院中找到原型

[於藍]:為演好這個角色,我走了好多大雜院,那個時候我懷著田壯,走得腿都腫了,但是我還是沒有找到這個形象,心裡頭還是沒有底氣。后來,有一次我們收發室老婆來幫助他勞動,大概是他有點不舒服。她跟我說話的時候,就問我妹妹身體怎麼樣,我妹妹當時肺結核很厲害,我就告訴她,現在在協和醫院,醫藥費非常貴,我們都很困難,大家伙拿錢來給她治療。她就說,這可不對啊,就得要想辦法啊。第一,怎麼怎麼著,第二,你都得要想辦法,她是你親妹妹啊。我說我們是想辦法啊,我說我們每天都到協和醫院去。但是我妹妹確實也后來救好了,救出來了,后來她因為其他器官也衰竭了,這樣好幾年后才走的,當時她對我那個熱情勁,我忽然覺得,這個就是“程娘子”嘛,就這個樣很好。那個神態,那個嘎吧脆那個勁,我對她非常印象深刻,我說這就是我腦子裡的“程娘子”。

[於藍]:我和她多接觸,問她過去怎麼怎麼樣,她說過去苦得很,過去要飯,她要飯的時候,兜裡都得別個梳子,頭發梳得光光的,自己很注意尊嚴,不能邋邋遢遢的,帶著孩子要飯,還要把梳子別在口袋裡面,怕自己頭發亂了,太狼狽,她說要飯的時候都這樣,我一想這人真不簡單,要飯的時候還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我對她非常佩服,這樣我就一下子找到了這個“程娘子”的形象。

[於藍]:后來,我就和她們生活工作融在一塊,一下子就找到這個角色。這樣,我演《龍須溝》也成功了,這冼群非常有意思,當時他非要讓我演,我是一點都不敢演,因為我是學生出身,不是勞動人民家庭,是知識分子家庭,距離勞動群眾還很遠,這個戲就使我一下子敢於、也能接近了這個勞動群眾,而且,最后也找到他們身上的特點,自己也能夠就把它演出來了。冼群還是很高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