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馬年說馬:“赤兔馬”本名“赤菟”

2014年02月14日16:59    來源:長春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馬年說馬:“赤兔馬”本名“赤菟”

  馬年的春節,祝福可謂與馬息息相關:祝您在馬年,馬到成功,具有龍馬精神,做事一馬當先,身體兵強馬壯,才思天馬行空,笑容萬馬齊歡,快樂馬不停蹄,朋友多如千軍萬馬。年后走馬上任,立下汗馬功勞,步步高升,未來一馬平川。當然,若是喜歡青梅竹馬,馬年表白一定成功呀。

  說完祝福,咱談點文化。中華人民愛馬,馬文化也博大精深,這不僅體現在歷朝歷代的經濟、軍事、政治層面上,同時也滲入文字之中。許慎曾在《說文解字》中對馬有過這樣一段詮釋:“馬者,怒也武也……凡馬之屬皆從馬。”這些以馬為偏旁部首的背后,都與馬有著聯系。

  一馬當先 二馬並馳 萬馬奔騰

  翻開字典,以馬字為偏旁部首的漢字有上百個,其中有的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生活,而有的依然被我們使用著。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些字我們雖然能夠認出來,但是其背后代表的故事卻已經早被我們遺忘了。

  最近一個段子流傳甚廣:“有個學生叫馬??,開學點名,班主任不會念,就問‘馬叉叉到了沒’?語文老師有點文化,點名:‘萬馬奔騰到了沒’?體育老師直接改用‘一群馬來了沒’?歷史老師點名道:‘五馬分尸到了沒’?數學老師最直接‘馬6來了沒?’”老師,你這麼給馬自達做廣告,馬自達的老總知道嗎?

  “?”和“?”分別讀作【d?】和【bi?o】,這也是查了字典才認識。那麼,這倆字兒到底有啥含義呢?

  話說在人類還沒有意識到“文明”為何物的時候,戰爭與武力是生活的常態,而作為常年伴隨著人類出生入死的馬,也成了怒焰與武力的象征。戰場之上,不管是戰車的驅動,還是騎兵的沖鋒,都會出現群馬奔騰的壯觀景色。於是,古人創造了兩個獨特的字,“?”和“?”。“?”是擬聲字,意為兩匹馬並著跑發出的聲音,而“?”則為眾馬奔跑的樣子。

  一言以蔽之,“馬??”就是一馬當先、二馬並馳、萬馬奔騰的縮寫版。

  六尺為驕 七尺為騋 八尺為駥

  在中國古時候,人們對於馬的標准要求是非常嚴格的,馬的年齡、身高、齒齡等等都關系到馬的優劣,而其中劃分最詳細的,莫過於馬的毛色與身高,因此聰明的古人就據此發明制造了一批表述馬身高的字。

  說起驕字,如今我們想的更多的是驕傲,驕兵必敗,不過最早的時候,驕字本是專指馬的身高,《詩》曰:“我馬唯驕”,《說文解字》裡稱:“馬高六尺為驕”。那麼六尺是多高呢?據史學家考証,在不同的朝代,一尺合計的長度也是不同的,以《說文解字》成書時的東漢時期的度量單位來換算,當時一尺的長度為21.35~23.75厘米之間,也就是說,馬高在1.2米到1.4米的情況下,可以被稱為“驕”。而當馬的身高達到7尺以上時,古人又創造了另一個字——騋【l?i】,也就是說,凡是身高超過7尺的馬,可以被稱為騋﹔而當馬的身高達到8尺以上時,就算得上是非常非常優秀的寶馬了,而對於這樣的寶馬,當時的古人們一般都稱之為“龍”,后來為了與龍有所區別,於是創造了另一個字——駥【r?ng】。馬的身高,就蘊含著諸多的文化內涵,真佩服古人的記憶力,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劃分馬。

  馬上有錢 馬上有毛錢

  小馬買了一隻馬玩偶,上面放了好多錢,想趕時髦“馬上有錢”,結果隔壁部門的親跑過來說,馬上還有“毛”。“馬上有毛錢……”淚奔中。曾有學者對《說文解字》中的《馬部》 進行過詳細統計,發現古人用來表達馬的毛色的字足足有20多個,每一個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話說古人真是沒事閑的吃飽撐的,額,不對,古人真是嚴謹求實,樂觀好學。

  比如楚霸王項羽的烏騅馬,所謂的騅,其實是指“蒼黑雜毛”的馬,而在這個字的創造上,古人也可謂煞費苦心。所謂的騅,是一匹馬與一個“隹”合在一起,而“隹”在古語中含有(鳥頭)尖銳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金字塔尖”或者頂級的意思。從這個角度來說,但凡是能夠被稱為“騅”的,大多含有“頂級寶馬”的意思。

  再說騮字,其本意是指黑鬣、黑尾巴的紅馬。在古人看來,這種全身紅色,隻有脖子跟尾巴上的毛是黑色的馬,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好馬。難怪李白曾經寫下“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的詩句。

  對於馬的性別,造字者們也頗有講究。騭【zh?】本義就是指公馬,后來被引申為評論的意思﹔而騍【k?】則是指母馬,之所以把馬與果湊在一起,其本意表示的是“身上長著類似於瓜果的乳房的馬”,也就是處於哺育期(產奶期)的母馬。

  天馬 神馬

  產於美洲的羊駝可能打死也想不到,明明與“馬”沒有半毛關系的自己,在大洋彼岸有了另一個名字——“草泥馬”,並被封為“網絡神獸”。這讓其他的名駒寶馬情何以堪啊,如果馬能說話,估計早就高喊著“為神馬”了。

  但其實馬在傳說裡還真是神馬。傳說古時的馬有雙翅,叫天馬。它地上會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飛,是一種極有威力的動物,后來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馬。天馬因玉帝寵愛,漸漸驕橫起來,時常胡作非為。一日,天馬出天宮,直奔東海要硬闖龍宮,守宮門的神龜帶領蝦兵蟹將阻擋,天馬惱羞成怒,飛腿踢死了神龜。東海龍王告到天宮,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馬雙翅,壓在昆侖山下,下令300年不許翻身。

  后來,人類始祖要從昆侖山經過,天宮御馬園的神仙便給天馬透了信,並告訴天馬如何才能從山下出來。當人祖經過時,天馬大聲喊道:“善良的人祖,快來救我,我願同您去人世間,終生為您效力。”人祖聽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馬所言,砍去了山頂上的桃樹,隻聽見一聲巨響,天馬從昆侖山底一躍而出。

  天馬為了答謝人祖的救命之恩,同人祖來到了人世間,終生為人類效勞。

  鏈接:關於馬的典故

  “龍馬”代表華夏精神

  傳說像龍、有翅翼的駿馬

  提到馬年,很多人想到的一句祝福就是“龍馬精神”,這個詞所指的並非龍和馬兩種動物,其實“龍馬”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馬。傳說中的龍馬身高八尺五寸,長長的頸項,偉岸無比,頭形像龍,生有翅翼,翼的邊緣有一圈彩色的毛,引頸長嘯,發出動聽而和諧的聲音。

  據《尚書》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龍馬負圖出於孟津黃河古渡。伏羲在這裡降服龍馬,依其背負的圖紋畫出河圖八卦,創立了最早的文字符號,結束了混沌蒙昧,開啟了華夏文明,被奉為人文之祖,成為中華文明的最早源頭。因此,祖先們認為,龍馬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

  在祖先的世界觀裡,龍馬甚至等同於純陽的“乾”,有《易經》為証:“乾為馬。”意思是,龍馬是天的象征,代表著健康、善良、遠大、生生不息,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祖考……由此可見,馬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千裡馬”比喻人才

  韓愈《馬說》讓此說法家喻戶曉

  古人認為,隻有馬才是能力、聖賢、人才的象征,常以“千裡馬”來比喻人才。“千裡馬”之所以被我們熟知,主要是中學語文課本中曾有一篇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韓愈此文表達了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還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更真切的以馬喻人才的實例,是著名的“千金買骨”的典故,出自《戰國策》。戰國時期,各國君王競相招攬人才,以求安邦定國,燕昭王也不例外,有個叫郭隗的臣子,向昭王講了一則從前關於千裡馬的寓言:從前有個君王想花千金求一匹千裡馬,三年過去了,一直未能如願。一位門人請纓,三個月內就找到了千裡馬的下落,但是馬已經死了。門人拿出五百金買下了馬的骨頭,回來交差。國君很生氣,門人答道:“我替大王花五百金買下千裡馬的骨頭,那活的千裡馬就不知多昂貴了。天下人由此知道大王這樣看重千裡馬,還愁別的千裡馬不來嗎?”果然,不到一年,人才接二連三地來了。

  這則故事闡明了一個道理: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裡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呂布的寶馬為何叫“赤兔”

  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古代文學作品、傳說中,英雄豪杰總會擁有一匹好馬。最負盛名的馬是“汗血寶馬”,傳說汗水呈血色,一日之內可以跑千裡路。

  最令人佩服的馬是“赤兔”,因為它有節氣。奇怪的是,一匹體型健碩的馬為何要以兔子來命名?“赤兔馬”本名“赤菟”,即紅色的,傳說因頭部像兔子而得名﹔又一說是古人見過跑得最快的動物是兔子,叫“赤兔”形容跑得快。《三國志·呂布臧洪傳》:“布有良馬曰赤兔。”裴鬆之注《曹瞞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名為赤兔,應該是一匹紅馬。后來,赤兔經《三國演義》的夸張,成了日行千裡、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寶馬,又說這馬后來成了曹操的戰利品,曹操又將它送給關羽。關羽死后,赤兔思念關羽,也絕食而死,是一匹義馬。

  唐太宗昭陵刻六匹駿馬

  歷史上的名馬有“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戰、統一全國時騎的六匹戰馬,它們分別是: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和白蹄烏。李世民為紀念它們,將它們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1.7米。相傳六駿的圖形出自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工匠們把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了。據說安史之亂時,在潼關之戰中,忽然飛沙走石,黃旗招展,殺出數百隊騎兵,致使叛軍倉皇逃竄。偃旗息鼓后,騎兵也突然消失。后來,據守護昭陵的官員說,就在潼關交戰那天,昭陵石人石馬汗濕。

  古代官職裡“洗馬”洗的是什麼馬

  正月初一上映甄子丹、周潤發、郭富城的《大鬧天宮》,孫猴子之所以大鬧天宮,和馬有關,因為他不甘心在天庭當一個小小的弼馬溫。而古代的官職中,有一個叫“洗馬”的官職,可千萬別望文生義,認為這也是一個弼馬溫的官職,給馬洗澡,或者說是馬夫。

  這個“洗”應該念成“先”,是在馬前引導之意。秦漢時,洗馬是太子侍從官,太子出行時,洗馬作為前導。到晉朝,這個官職就和馬沒什麼關系了,專職掌管圖籍。南朝時,隸屬於典經局,一直保持到清代,官職不算太低,從五品,翰林官要遷轉時,可能要在這個官職上過渡一下,鼎鼎大名的張之洞就做過洗馬,不過當時他已經43歲了。

(來源:長春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