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一路追隨,2013年的出版界,在我眼中頗有些轟轟烈烈,充滿了此起彼落的精彩。
習近平要求領導干部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中央國家機關工委開展讀書活動,王岐山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等,體現出高層對書籍改變干部素質的期許﹔
退休政治局常委競相出書,留存他們的政治智慧和個性形象﹔
《鄧小平時代》橫空出世,帶人回首30年改革的風風雨雨﹔《3D打印:從想象到生活》、《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等直接反映科技帶來的社會生活變遷﹔被同名電影帶火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張小嫻的《謝謝你離開我》再次印証青春無敵﹔
關於閱讀立法、嚴肅閱讀與淺俗化閱讀的優劣、數字化閱讀利弊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Kindle進入中國后發展勢頭良好﹔
財政部、稅務總局在年底終於頒布實體書店免稅政策……
在這一切之下,卻是暗流涌動。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總監楊偉發布了《2013年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從統計數字上看,傳統出版發行仍在蕭條進程中,出版社面臨巨大壓力,競爭激烈,地面渠道圖書銷售負增長。但細究起來,卻好似寒冬將盡,圖書出版業透露出即將轉軌變型、萌生新芽的意味。
暢銷書貢獻回落VS閱讀多元
2013年,印象中是一個暢銷書大年。
即便不考慮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和兒童圖書中雷歐幻像的《墨多多謎境冒險系列-查理九世》,還是有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超級暢銷書如同好萊塢大片一般縱橫江湖。一般而言,銷量10萬冊的圖書就叫暢銷書。據記者了解,柴靜的《看見》行銷達到天文數字的300萬﹔厚重嚴肅的《鄧小平時代》雖然書價高達88元卻已實銷70萬冊﹔《朱?基上海講話實錄》至今已發行接近120萬﹔余華《第七天》半日訂出70萬冊﹔馮小剛的《不省心》雄踞各大書城排行榜前列……
暢銷書一向是市場催化劑。2013年的大眾暢銷書依然以青春小說、名家散文、學術文化、名人傳記、心理自助、少兒文學為主,但排名前5%的圖書品種為零售市場貢獻的市場碼洋僅佔59%,低於2012年的61.87%。除了年度暢銷書表現不夠理想,網店分流等因素,圖書蕭條或許還有讀者不再緊跟時尚,忠實於自我,閱讀趣味開始多元化的原因。
新書品種數下降VS經營理性
多年來,中國的新書品種一直呈上升趨勢,2009年為15.4萬,2010年16.9萬,2011年17.9萬,2012年20.5萬,然而2013年卻回落到20.2萬。而之前每年以10萬為單位遞增的動銷書品種,2013年隻增加了1萬種,這說明了什麼?
2013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動銷品種數仍有126萬種。龐大的在銷圖書品種,反映了供大於求、質量良莠不齊、同類品種重疊等問題。所以,2013年動銷品種數增長大幅縮減,新書品種下降,體現的是上下游共同的理性經營——下游書店講求坪效,控制在架品種總量、壓縮同類書版本,抑制了動銷品種數的快速增長﹔上游出版單位在粗放式增長和精細化增長之間選擇后者的居多,“要做到每一種被採購的圖書均有被銷售的理由”(開卷公司副董事長兼首席研究員孫慶國語)。
零售負增長VS數字閱讀平台增長
2013年度地面渠道圖書零售市場同比增長率為-1.39%,是連續第二年負增長。一方面有實體書店生存艱難、閱讀者星散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網上書店顛覆價格體系“野蠻生長”擴張分流的因素。
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數字出版企業多看科技有限公司表示,2013年其用戶數字從600萬人增長到2500萬人,付費用戶從3萬人增長到35萬人,日營業額從6000至7000元增長到6萬至7萬元。亞馬遜中國副總裁白駒逸說,Kindle電子書一年多前落地時有2萬多個圖書品種,現在已超過6.5萬個品種。掌中浩閱副總裁賈生亭介紹說,2013年是智能手機爆發的一年,90.87%的用戶曾有過數字閱讀經歷,手機閱讀已成為消費者使用手機的剛性需求。
目前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約500億元,線上線下分布大致為1︰2,線上的成長多年來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所以統起來算賬,圖書零售整體仍舊實現了接近10%的增長速度。
營銷轉型VS出版內容為王
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書面文字”所代表的閱讀思維,給出版帶來“百年未有之變局”,臨界點即將被打破,業態轉型、平台融合等就成為出版業面臨的新課題。創新還是堅守?如何選擇未來道路?百道網CEO程三國敏銳提出:數字出版轉型不能被忽視的一個層面是營銷的轉型,當一個紙書產品變成數字產品之后,你還可能在那些傳統渠道賣嗎?顯然不可能。數字出版面臨整合,將形成“超級平台”:適合Kindle的資源會朝這邊匯集,適合手機閱讀的往那邊集合。其他很多中小平台,獨立或寄生在這個平台上。不同的內容將尋找不同的渠道抵達最終讀者。
出版商怎麼辦?也許我們有必要重溫孫慶國之前的觀點——內容為王。出版商如何適應數字閱讀屬於技術層面的問題,讀者最終看的是內容,內容才是終極根本。2013年地方出版社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43.65%上升至57.58%,就是因為他們對市場熱點的把握比中央和軍隊出版社更到位。隻要將市場所需要的內容做到極致,就不怕沒有影響力。張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