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好東西都往拍賣會送 古玩市場還有什麼玩?

2014年02月15日15:09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好東西都往拍賣會送 古玩市場還有什麼玩?

  原標題:好東西都往拍賣會送 古玩市場還有什麼玩?

元 青石蓮瓣紋石盤

清 白玉事事如意挂件

清 犀角雕觀音

明 永樂金磚一對,成交價80.5萬元

特邀嘉賓 西沐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

特邀嘉賓 宋建文

  (全國工商聯古玩業商會會長)

特邀嘉賓 車向前

  (廣州古玩城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嘉賓主持 趙利平

  (收藏家、資深藝術評論人)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最新出爐的報告,2013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全年總成交額為643.24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加16.46%。其中,2013年秋拍(8至12月)成交總額為333.08億元人民幣,比春拍成交額略高。

  雖然中國書畫佔據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去年秋拍最貴的藝術品,卻是一尊明永樂年間的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拍賣成交價近1.87億元人民幣。還有明宣德的青花礬紅彩“海獸圖”高足杯,也拍出了6284萬元的高價。即使是在各個拍賣行的“小拍”中,各種古玩雜項也是層出不窮,當中不乏幾百元成交的筆筒、鎮紙。

  古玩不分檔次從傳統的古玩市場不停地向拍賣市場輸送,這讓不少玩家感嘆如今的古玩市場越來越淘不到寶。不少古玩市場慘淡經營,但另一方面,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卻又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傳說中“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高利潤,現在在古玩行業中還有嗎?在信息透明的時代,現在的玩家又是怎樣玩古玩的?

  為什麼古玩市場越來越難淘到寶?

  主持人: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最近幾年非常紅火,搶了傳統的古玩市場很大的風頭。現在一說收藏,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去拍賣會買東西,古玩市場這麼一個傳統的市場反倒被邊緣化了。講我自己的例子,十多年前我也是經常到廣州帶河路一帶的古玩市場去撿漏的,但現在別說撿漏,要想在古玩市場上找到一件真正好的老東西都越來越難了。

  宋建文:別說廣州的古玩市場,現在北京的潘家園基本上也沒有什麼老東西了。天津沈陽道古物市場也算開辦時間比較早的,但是前一段時間我去走了一趟,也發現裡面幾乎都是新東西。現在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越開越多,但能稱得上傳統意義上的“古玩”卻越來越少。

  主持人:以前都說古玩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現在的利潤還有這麼高嗎?

  宋建文:這幾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整體不景氣,古玩市場至今還沒有回暖。各地古玩市場的交易,多是商家自己在買賣,你買我的,我買你的,這種串貨的現象佔整個市場成交總額的80%以上,雖然整個市場不火,但也能夠維持。

  西沐:實際上中國古玩市場的發展,和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濟文化繁榮的大背景是相關聯的。我們要認識到,古玩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要把古玩市場排斥在藝術品市場之外。據我的分類,我們所謂的藝術品市場是文物藝術品市場的一個簡稱,主要包括書法、繪畫、工藝品、古董、文玩、藝術衍生品、民間藝術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的古玩市場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復合化,從原先的單純古董,向“古董+文玩”發展。就像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品商店,復合化了,容量就更大了,市場規模就壯大了起來。實際上,古玩市場的發展就是一種不斷進化的業態,競爭不斷加劇,發展到今天,我感到古玩市場也在不斷地分化,結構在多元化,既有低檔的、中低檔的古玩市場,也有高檔的古玩城。

  這種分化是怎麼來的呢?它是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來的。現在我們在每個城市都可以看到古玩市場,每個市場都有相對穩定的定位,這就是競爭的結果,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古玩業本身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在交易形式上,它的這種交易方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

  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規模是非常大的,隻不過古玩市場的交易量我們沒有辦法統計。但沒法統計的,不等於它不存在,不等於它不重要,我就認為應該把古玩市場當做藝術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玩家怎麼玩古玩?

  主持人:現在說古玩,其概念跟以前很不一樣了。在一些拍賣會上,古董和當代制作的文房四寶一起,都可以合在一起搞個古玩專場。

  西沐:這就是古玩的復合化,現在是一個大古玩的概念,包括古董、文玩,再加現代藝術,所以不能老是用原來的概念來看古玩。

  宋建文:以前古玩市場和拍賣市場的東西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分的,隻有高檔次的古玩才進得了拍賣會。但現在很多拍賣會的“小拍”,實際上就跟古玩市場差不多了,拍品整體質量不見得很高,真假同樣混雜。有些貨主得到一些老東西,先擱在市場裡賣,有機會就往拍賣會送,所以現在一些拍賣會的古玩、雜項專場,其實很多拍品都是來自古玩市場的。

  主持人:好東西都往拍賣行送,那古玩市場還有什麼可以玩?

  西沐:所以我才說,必須要在資產平台上解決這個問題。資產化有什麼規律呢?就是按照市場規律來配置資源,越是高端的東西,越會集中在那些有資源的人手中。收藏就是這樣,不同的圈,價值發現的能力是不同的。同樣一件古玩,在地攤上叫賣,價值發現能力就很低,而進入高端平台之后,就可以利用國際一流的拍賣平台來定價,通過價值發現,最終實現價值。

  你知道現在一些大玩家是怎麼玩古玩的嗎?他們在拍賣會上看好一件東西之后,不會貿貿然出手,他們手下已經雇佣了一大批人,他們會查文獻資料,看這件東西有沒有經過著錄、是否傳承有序,這是一種價值發現的方式。

  買下這件古玩之后,價值發現的過程並未結束,這些大玩家還會讓手下專業的研究人員,就這件古玩進行專題研究,發表研究文章。等到這些價值發現的工作都做足之后,他可能將原來這件從佳士得拍來的古玩,就送到蘇富比去上拍了,經過這麼一番價值發現,這件古玩的價值就不是翻一兩番的問題了。但這個價值發現的過程,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為什麼古玩城有高低檔之分,就因為它們反映了不同的價值水平。

  全國有多少古玩市場?

  主持人:雖說古玩市場被拍賣市場擠佔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還是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涌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全國各地現在有多少個古玩市場?

  宋建文:現在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數量的確比較多,規模比較大的差不多就有100多個。最初的古玩市場基本上都是國有的,后來大都是房地產商主辦的,做成了文化地產。從市場經營范圍來講,現在的古玩市場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以古董為主的,這種類型的市場最多不超過20個﹔一類是賣古董的同時也賣工藝品,這一類的古玩市場數量目前最多﹔還有一類只是名義上的古玩市場,實際上算得上古玩的東西很少。另外還有一種市場目前也比較火,最近我去東北幾個大城市發現,當地的古玩城都是地攤、集市和店面相結合的模式,最火的時候都趕集那幾天。

  主持人:古玩市場的數量這麼多,競爭會不會很激烈?

  宋建文:現在的古玩市場非常繁榮,也非常混亂。之所以這些年冒出很多古玩城,就是行業虛熱導致。大家隻看到表面的繁榮,以為是塊肥肉,就紛紛進入建市場,造成行業的整體素質降低。這些行為帶有很多非市場因素,加上投資商都是私人老板,較注重眼前利益,因而導致了很多惡性競爭。

  2007年之前,古玩市場的競爭性並不是很強,各地的市場都有一兩個,相對比較平和。那時候的古玩市場80%是國有的,所以基本上也不存在生存危機。

  2007年之后,隨著市場的增多,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競爭開始加劇,我們商會的感覺也是特別明顯的。北京的古玩市場最多,競爭也是最激烈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互相壓價,搶商戶的現象比較明顯。最近我們發現,古玩市場的競爭從之前的價格戰,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多方面的手段競爭,比如辦展覽,辦博物館,這也反映出古玩市場的經營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從原來單純的注重古玩商品的經營,發展到現在注重古玩文化的經營,當然這方面也是受台灣的影響。

  觀點對對碰

  傳統觀點:古玩就是要真假難辨才好玩

  市場觀點:古玩能確真才能往高層次發展

  主持人:前段時間國內很多媒體都曝光了古玩市場賣贗品的新聞,這對古玩行業的影響大不大?

  宋建文:其實古玩市場歷史上就是真假混雜的,我們過去老想打造一個高端的市場,但實際上是很難的。第一,成本很高,一時半會兒也很難產生效益,加上古玩市場多是股份制,兩個私人股東,一個國有股東,負責招商的人一給壓力,什麼商家就都招進來了,這種經濟規律之下,古玩市場歷來都是真假混雜的。

  第二,古玩市場向來也不是純粹賣真東西的平台,實際上古玩市場就是一個中低端的交易平台,相比之下拍賣會就是高端的平台。這兩個市場的買家群體也很不一樣,到古玩市場淘寶的多數是行內人,他們買東西的目的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賺錢。而真正的收藏家,去拍賣會比較多,因為上得了拍賣會的東西相對更有收藏價值。

  車向前:現在很多人強調要真,認為市場上的東西隻有百分之百是真,才是高端的。我們古玩城的定位當初也是這樣設計的,門檻很高,在入場商戶的選擇上,我們還要經過商會、協會的推薦、評估。但堅持了好幾年之后,別人照樣還是會說,這樣也保証不了古玩城內銷售的東西全部是真的。

  話說回來,真正玩古玩的人,其實都認為古玩的魅力就在於“玩”,玩的就是眼光,隻有當古玩有了真假才有了魅力。否則就像一件件工業產品,明碼標價,那就沒什麼人來玩了。所以古玩市場才有了“淘寶”的概念,有真有假,有懂有不懂。

  雖然真假混雜,但真正的古玩行是有規矩的。比如說定價的問題,除了個別違反規矩之外,一般古玩商人所定的價格都差不多,但是非正規的古玩圈就不一樣了。

  主持人:龍津古玩城我來過幾次,每次都沒見到多少人。現在的古玩市場行情真這麼差嗎?

  車向前:你看我們這裡平時很少人,但不代表這裡的生意不行。之前為了帶動人氣,我們專門跟荔灣區有個合作,將旅游團的人流引到古玩城裡來。但這招沒用多久,就有不少商戶向我們提意見,說能不能不讓旅游團進來。我們剛開始也覺得挺奇怪的,市場不是人越多越好嗎?他們跟我說,旅游團的人都是不懂古玩的,一大幫人涌進來,問這問那、摸這摸那,商戶反倒不喜歡,這就是古玩市場跟其他市場最大的區別。

  就像宋會長剛才所說的,我們的古玩市場裡,經營者之間的串貨率也是比較高的。還有一些藏家,他們也在古玩城裡開個店面,但這些人開店不是為了賣東西,而是為了買東西。因為他們要搭建一個平台,拓寬人脈,這樣才能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反倒是他們自己的店鋪裡,就放一些低端的藏品充充場面。

  主持人:跳出古玩市場我們看翡翠市場,這幾年翡翠市場為什麼發展得這麼快,除了翡翠本身的文化積澱之外,很多人買翡翠是因為翡翠容易鑒定,很多翡翠市場中就有權威的檢測機構,不怕花大價錢買到假東西。古玩市場有沒有辦法解決買家的這一后顧之憂?

  西沐: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備案,有了這一步之后,再下一步就不需要動用那麼多力量進行鑒定,增加交易成本了。如果把備案的問題解決了,這可能會使古玩進入到保真的平台上。古玩市場確真的問題一旦解決,有科學的方法鑒定,有法定的單位能夠出具証書,本身藝術品資產化、金融化的平台就建立起來了,因為降低了投資人的門檻。對於投資人來說,買房子和買翡翠是一樣的,因為都是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古玩將來分化以后,高級形態肯定會往這方面走。

  不然的話,總是關起門來玩,古玩市場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大的投資機構絕對不敢涉足這一領域,因為水太深,如果把這種過程公開化,透明化,有備案,用技術的手段來保真,就可以引導這個市場往高級形態發展。

  當然,中低端的古玩市場本身就能給普通大眾提供一種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隻要市場有需求它還是會慢慢發展,但就只是會慢慢成為普通意義上的商品市場,而不可能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范疇。

(來源:羊城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