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獨立書店:該以什麼理由生存

2014年03月03日07:1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獨立書店:該以什麼理由生存

北京一家獨立書店裡的“獨立”讀者

  “到了告別的時候!雖然很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真正到了這個時刻卻是萬般不舍,萬有引力的燈光滅了,你可能要轉去別的地方。”2月17日晚,頗有名氣的廣東中山萬有引力獨立書店在其官方微博上發表了“致書友的一封信”,信中透露,由於書店續租租金增加四成,經營方無力承擔,書店將於4月底停業。

  又一家獨立書店消失在城市的地標中了,“我就是想開一家書店”的讀書人之夢,如今卻成為了多少人不能承受之重。

  獨立書店立足難

  “獨立書店是零售書業業態的一種存在方式,不同於大型單體店、網上店、圖書俱樂部等,它往往是很專業的,賣體集中在幾個知識或者是學科領域,它最重要的特質是不以圖書銷售為單一目標,密切地參與本地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塑造本地精神文化生活中起到其他任何方式都無法替代的作用。”這是北京萬聖書園總經理劉蘇裡在《獨立書店,你好》一書中對中國獨立書店的解釋。

  一些經常光顧獨立書店的愛書人告訴記者:“現在城市建設像多胞胎的孿生兄弟,模樣相似、風格相同,反倒是那些散落在市井一隅的各類書店成為我們的最愛,讓我們對無序的城市發展失去耐心的時候,帶回一些城市的記憶。”

  而這一獨立書店的定義和讀者的描述卻和現實中獨立書店所面臨的網絡圖書銷售沖擊、房租漲價、讀者閱讀習慣和買書方式改變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對於一般的獨立書店來說,除了每年繳稅的負擔壓力外,房租是另一大隱痛,獨立書店的倒閉,往往與無法再承受上漲的房租有關。若不是得到當地政府或房地產公司商業地產開發項目或其房屋產權機構政策性優惠和房租上的減免扶持, 許多書店往往在前一個房租租賃合同到期后,房租一定要上漲,再加上員工工資也在提高,這對原本已經處於虧損邊緣的書店來說,是雪上加霜。”蜜蜂書店的負責人楊宏宇無奈地說。

  但最大的威脅還不隻這些,而是來自大型連鎖書店與網絡書店的折扣沖擊,楊宏宇進一步說道:“他們把書當成白菜賣。經常逛書店的讀者在店裡看好某本書,回家在網絡上買折扣書。逼得一向保持獨特風格和選書品位的獨立書店不得不卷入價格戰中,失去了原本相對較為良好的市場環境,經營狀況每況愈下。讓原本服務於大眾的文化生活書店不知從何時變得越來越小眾,並貼上了文藝的標簽。”

  多元化經營迎難而上

  在一些曾經有文化地標意義的獨立書店不斷倒閉的風潮中,經營獨立書店的人們有句無奈的口頭禪:“獨立書店倒閉是正常的,不倒閉反而不正常。”採訪中,記者對很多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提出了同一個問題:這麼難,為什麼還要開獨立書店,為什麼不放棄?仍然在風雨中堅守的獨立書店經營者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表達著自己堅守的理由:“一種獨特的氛圍,一種獨立的精神。”

  有人認為,獨立書店能夠生存,唯一的法寶就是空間魅力:你是實體,你有小小的空間,你到底靠什麼東西讓人們舍棄上網方便到這個地方,就是要靠吸引力,靠空間魅力。北京瀚文書屋就是如此,他們開始出售一些文具飾品,后來又搞起了一年一度的破損圖書折舊銷售。“實體書店的一個致命傷是圖書破損率高,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很多實體書店採取塑封的方法以保護庫存的圖書,通常隻留一本樣書供讀者閱讀,這樣日積月累便產生了舊書。瀚文書屋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每隔一兩年我們就會整理店裡的舊書,進行特價處理,吸引了不少讀者前來淘書。”瀚文書屋的老板告訴記者。

  坐落於北京通州宋庄的蜜蜂書店,周邊擠滿了飯店、畫廊、培訓學校。這是這裡唯一一家主營藝術社科類書籍的書店, 在經營中非常注重書店細節,書店的櫥窗裡挂著蜜蜂出版的圖書封面做成的卡片,書店到處張貼著店主用毛筆書寫的名人警句和小心翻看圖書的話語。蜜蜂書店為了經營下去,將生存依附於蜜蜂出版,蜜蜂出版用按需印刷作為紙質書對抗電子書的“逆襲”,出版費的1/3用於維持蜜蜂書屋發展。

  “如今的書籍除了腰封惱人,塑封也或多或少隔開了讀者與圖書的距離。”河北唐山汲古書店的店主認為,單憑一個封面就決定是否買下圖書有些不理智。他借鑒網絡售書,讀者可以通過了解簡介、評價再下單。這位店主自繪了很多熱賣圖書的招貼畫,上面有書籍摘抄和短評,吸引了很多讀者,他的書店的經營也日漸明晰。

  對於愛書人,在獨立書店提供的多元化服務中,核心功能仍是選書。一些讀者深有體會地說:“我去書店,不一定是為書店的環境,而是書店的選擇定位。比如萬聖,我看重的是它可以幫助我選書,包括偏門一點的書都能夠找到,而不必跑很多家。”

  “沙龍書店”最近開始流行,比如北京的庫布裡克和單向街圖書館,他們靠新書發布會和沙龍而出名,並創造了一種新的書店模式:書店+咖啡館+沙龍。這樣三合一,書店不再是原來單純的書錢交易的場所,而變成一個時尚地標,一個讀者與作家、藝術家直面交流對話的空間。

  “我們拿不到網絡的最低折扣圖書進價,我們也不能與新華書店書源抗衡,如何讓獨立書店更好地吸引讀者的關注,進而有效經營?”楊宏宇認為,在空間形式和人文環境中體現獨立書店主人的理念和想法,尋找獨立的精神,創造出一個有文化氛圍的閱讀空間,才是每個書店人的使命,也是獨立書店存在的價值所在。

  努力生存博未來

  去年12月2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於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這意味著呼吁多年的實體書店免稅政策終成現實。

  在相關法規出台的同時,還是應該先理清獨立書店的重要性何在。挽救獨立書店只是為了一份懷舊,還是我們真正需要獨立書店?政策扶持的重心到底是放在提高獨立書店的經營水平上,還是應該放在支持獨立書店良好發展的文化環境上?

  仍然堅守獨立書店的楊宏宇認為,“為什麼有些獨立書店怕當當、卓越,因為你賣的東西和人家一樣,你的價格卻不能到這麼低,因為無法維持,那你怎樣與人競爭?”他提出,打造獨家內容和獨家服務,整合獨家的資源,這樣的書店才會越來越專業化。獨立書店提供的不一定是降價服務,而是增值服務,是隻有你在這個書店才能獲得的東西。

  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們都在期待著政策扶持,但真正能夠扭轉獨立書店頹勢的,還是要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如何挽回流失於海量破碎信息以及網絡書店的消費者,關鍵還是在於去尋找一種契合當下民眾文化消費需求的模式,思考為什麼民眾對實體書店的保留還存有期待,也許是因為對這個城市文化符號的留戀,但更多的還是希望在實體書店找到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甚至閱讀之外的附加值,比如生活的態度和方式。”楊宏宇強調。

  一方面公立社區圖書館面臨讀者稀少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是獨立書店的經營發展困難。有關專家建議,是否可以兩者資源整合,將獨立書店納入社區的圖書館體系內,這在一方面解決了圖書館少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各類講座、藝術沙龍或者社區居民的讀書會,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可以向政府申請經費補助,可從一個方面解決獨立書店的經營問題。

  也許一些獨立書店經營者們高擎的火炬還會因為某些原因熄滅,但仍然堅守的他們始終堅信:夢想並不遙遠,一天天的堅守,也許某天回頭一看,小書店變成了一家百年老字號。

(來源:中國文化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