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政協委員萬捷:目前網絡拍賣與實體拍賣形成矛盾

2014年03月05日16:16    來源:人民政協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政協委員萬捷:目前網絡拍賣與實體拍賣形成矛盾

  2013年是網絡拍賣迅猛發展的一年。國內幾大電商平台都踴躍地投入到了藝術品線上拍賣的熱潮中。近日,國內第一家微信藝術品拍賣平台“周周拍”的上線,更是將藝術品的網絡拍賣炒得火熱。繼實體拍賣、網上交易之后,微信這一實時聊天軟件的介入,讓拍賣門檻空前降低。與此同時,“野蠻生長”的網絡拍賣也凸顯出不少問題。就此,全國政協委員萬捷建議,完善相關監管,保護網絡拍賣健康發展。

  萬捷坦言,各種在線競價、網絡拍賣平台大量涌現,這些形式上的創新為拍賣市場帶來新的活力。但是目前大量電子商務企業、網絡公司以及拍賣公司火熱開展的網絡拍賣活動也凸顯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市場規則不統一,造成了大量不公平競爭。同是網絡拍賣活動,組織方不同,約束的法律也不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也不同。比如,拍賣企業組織的網絡拍賣活動除了受合同法等基本法的約束外,還受拍賣法、拍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而網絡公司組織的拍賣活動卻不需要遵守拍賣相關法律。”萬捷說,由於這些法律無法對網絡拍賣進行約束,導致本應繁榮拍賣市場、擴展拍賣形式的網絡拍賣,與實體拍賣反而形成了矛盾。與此同時,網絡拍賣更是在利用監管上的空白,與實體拍賣活動不當競爭。

  “而且,從法理上說,因為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界定,目前網絡拍賣的主體也並不明確。”萬捷說,在我國,商業性的拍賣活動由拍賣企業組織,受拍賣法約束,一些網絡公司組織的網上競價活動,雖然也叫“網絡拍賣”,但這些活動卻不受拍賣法的約束。這種主體上的模糊,對消費者產生了誤導。“消費者以為參加網絡拍賣活動是有拍賣法的法律保障的,但實際上,參與網絡拍賣,一旦權益受到侵害,卻無法用拍賣法維權。”

  萬捷說,由於拍賣法、拍賣管理辦法出台時間較早,隻對拍賣活動各個環節做了規定,並未考慮到網絡在拍賣中的應用。因此,網絡拍賣相關的法律法規呈現滯后、缺失的現狀,不利於網絡拍賣的規范發展。

  “拍賣的優勢在於更容易發現商品的真實價格,通過拍賣方式可以避免對手交易的主觀隨意性,更直接地反映市場需求,發現商品價值,實現資源有效配置。而網絡拍賣信息更加公開,有利於打破信息的不對稱格局,使拍品得到充分招商,受到拍賣各方當事人的認可。但同樣屬於網絡拍賣活動,卻因組織主體不同而遵守不同的市場規則,這有失市場最基本的公平原則,難以發揮拍賣這種交易方式配置資源的優越作用。”萬捷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拍賣管理辦法第五十八條明確提出,“利用互聯網經營拍賣業務的管理,原則上參照本辦法執行,具體辦法另行制定。”但至今,這個“具體辦法”還未制定出來。

  為此,萬捷建議,在市場規則不統一、法律法規不健全的現狀下,更應該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網絡拍賣相關市場規則,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這樣,不但有益於企業間的公平競爭,更有利於維護網絡拍賣活動各參與方權益。他提議,由商務部牽頭,聯合相關部門對現行拍賣法進行修改,增加網絡拍賣相關內容﹔同時,建議商務部修訂拍賣管理辦法,明確網絡拍賣主體,在辦法中增加網絡拍賣相關內容,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規范網絡拍賣的發展。“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之后,由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網絡拍賣活動實行統一監管,維護網絡拍賣的公平性,保護網絡拍賣的健康發展。”(記者孫萌萌)

(來源:人民政協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