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日本文物攝影師曾拍攝百年前的紫禁城(圖)

2014年03月18日10:17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日本文物攝影師曾拍攝百年前的紫禁城(圖)

  清末的中國國力衰微,太和殿前雜草叢生,一片衰敗景象。太和殿前東側是體仁閣,西側是弘義閣,這三座建筑與南側的太和門共同圍成了一座小廣場。

  1906年,日本東京帝室博物館限量出版的500本《清國北京皇城寫真帖》,轟動一時。這本圖集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第一次向世人揭開了紫禁城的面紗。作為皇宮大內,紫禁城一直戒備森嚴、不為人知。即便是被允許進入紫禁城的清廷高官和外國使節,也隻能窺見豹之一斑。然而,1900年八國聯軍殺入北京,神秘的紫禁城也被轟開了大門。成批侵略軍、記者、游客涌進神秘的禁地,四處參觀。一位日本攝影師也在參觀的人群中,他用手中的相機拍下了紫禁城的真顏。他就是《清國北京皇城寫真帖》一書的作者——小川一真。

  1901年7月,日本著名文物攝影師小川一真,在東京帝室博物館的資助下,隨建筑工程師伊東忠太等來北京考察。此時,慈禧太后早帶著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北京城被八國聯軍全面控制。

  到達北京以后,小川一真等人在日本駐清公使小村壽太郎及駐京第五師團長山口素臣的介紹下,見到了八國聯軍統帥即德軍司令官瓦德西。經過交涉,小川等人從瓦德西手中,拿到了進入紫禁城殿內調查的許可証。在內務大臣一行官員的帶領下,小川一真等人從正陽門進入紫禁城。此時,宮中混亂不堪,更無人按常規清掃管理,有些宮殿院落草深過膝、滿目瘡痍。小川一真鏡頭下的紫禁城,與人們想象中華麗氣派的宮殿有著很大差別。

  如今,小川一真拍攝的紫禁城,有一部分景致已經絕跡。如皇城建筑最南面的一道門,明代為大明門,清代基本保持原貌,隻將門額改為“大清門”。民國建立后改為“中華門”,現在該建筑已不復存在。小川一真拍攝的大清門仍為清代原貌,門前的棋盤街,天安門前兩旁的長安左門、長安右門都還存在,門額是滿漢文並列的“大清門”。在宮中最大的太和殿,殿內原挂有“建極綏猷(y?u)”匾額,后柱上有一對楹聯。小川一真進入皇宮拍攝時,殿內還保持著原樣,但在袁世凱“洪憲帝制”的鬧劇中,紫禁城前三殿所有宮殿和宮門上的匾額都被拆下剔除了滿文,改成了漢文匾額。此外,御花園內的竹籬牆、神武門外的朝房等諸多景致也都消失了,現在隻能從小川一真的照片中略窺端倪。

  百年過后的今天,當我們細細品味這些照片時,會發現一個更凝重、更深厚的紫禁城。它交織著宏偉與衰落,也訴說著屈辱與蒼涼,為人們重溫那段歷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范晶/文

  本版照片由徐家寧提供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