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韓三爺”曾被批圈內“座山雕”

2014年03月19日15:17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韓三爺”曾被批圈內“座山雕”

  中國電影集團(簡稱中影)、中影股份董事長韓三平,這位昔日的中國電影界“江湖老大”,日前因為年齡原因卸下上述兩職務。韓三平的隱退,或許標志著中國電影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從傳統的商業大片時代,到多元化的市場大片時代。

  特殊身份

  成就個人魅力

  在中國影視行業內,韓三平是當之無愧的“江湖老大”,“韓三爺”的尊稱,多少有點江湖的味道。有人說他借助的是“中影”這塊金字招牌,呼風喚雨,還有人炮轟他是壟斷,是獨大的“座山雕”,因為他手下的盤子確實太大了。

  對於這種稱呼,從事電影研究的山東師范大學博士、副教授李超說,這種江湖的味道,反映了韓三平在中國電影特殊發展階段的個人魅力,“這種魅力和體制有關,畢竟韓三平是中國電影旗艦中影集團的掌門人,做了不少事兒,也掌握不少政策性資源。這種魅力也和個人有關,韓三平是導演出身,這比一個純粹的國企掌門人更能塑造個人魅力。”

  作為“江湖老大”,韓三平最得意的,還要算當年拍攝了眾星雲集的《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這麼多知名演員的加入,影片僅花費了3000萬元的制作成本,幾乎全部的大腕都是“零片酬”出演,最終斬獲4.2億全年國產片最高票房,這一現象還上了當年的《新聞聯播》。

  李超說,韓三平的退休,標志著中國電影由個人魅力時代轉向專才治理的工業時代,“成熟的電影工業需要專才治理,新任中影股份董事長喇培康曾活躍於政策性崗位(電影局副局長),也活躍於市場性崗位(中影集團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國際市場運作經驗豐富,更接近於專才。”

  韓三平成就

  商業片轉型

  韓三平2007年出任中影董事長后,推出一系列高成本高回報的商業電影,包括《投名狀》《赤壁》《梅蘭芳》《長江七號》等影片,無論從制作模式還是營銷、發行等各個方面對整個行業都具有深遠的影響,使得中國電影開始進入成熟的大片時代。

  但最近兩年的中國大片,大多與中影無關,雖然目前仍然能夠佔據四成左右的市場發行,但華誼、博納、光線、樂視、星皓等民營影企的崛起,讓“中影出品”的牌子不再那麼閃耀,今年春節檔的兩大強片《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一個是大投入大產出的大片,一個是小投入大產出的小片,市場上的商業片類型更加多元化,韓三平前幾年接連推出大投入大產出大片的景象不復存在。

  李超說,在扶持年輕人和中小成本電影方面,韓三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韓三平一手扶持的寧浩、陸川、徐靜蕾、劉江等導演,目前早已成為中國影視行業的中堅力量。最著名的當數寧浩。當年寧浩執導了《瘋狂的石頭》,卻無人問津,韓三平看了之后,就把寧浩叫到了辦公室,對他說,“你這部影片掙到的錢,就是你下部影片的拍攝成本。”結果《瘋狂的石頭》以300萬元的投資收獲了3000多萬元的票房,成為業界黑馬典范。

  “說韓三平是中國大片的推動者,倒不如說他是目前多元化商業片的推動者,或者說,韓三平是中國電影市場的過渡者,從大片時代到成熟的多元化商業片時代,他都是主要參與者,主要推動者。當然,如果沒有韓三平,一定會有張三平、李三平來完成這個使命,無論誰處於中國電影旗艦掌門人的位置,也都要順應中國電影市場這幾年的潮流,並起推動作用。”李超說。

  與好萊塢合作

  應無變化

  在好萊塢,韓三平被稱作中國電影產業的“守門人”。好萊塢的中國電影產業專家羅伯特·凱恩曾這麼形容韓三平:“他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於杰克·瓦倫提(美國電影協會前會長)、盧·沃瑟恩(環球影業前掌門人)以及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總和。”簡言之,韓三平有政策主導者、旗艦影企老板、導演等多重身份。在好萊塢看來,韓三平的退休,或對好萊塢在中國的發展產生影響,畢竟,中影的“獨佔性”資源對好萊塢分賬片影響極大。

  但業內人士分析,好萊塢需要適應新的中影掌門人,但中影旗艦身份、“獨佔性”資源以及對好萊塢的政策,應該沒有大的變化。資料顯示,中影股份新掌門人喇培康履歷裡最為人看重的身份是曾擔任電影局副局長,曾參與制定了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引進好萊塢分賬大片的相關流程和規定。中國與好萊塢正在實行的合作流程,主要的推動和實施者,是這位中影股份新董事長。韓三平的退休,對好萊塢與中國的合作應該無大的影響。

(來源:齊魯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