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蜀繡價格多在萬元以下或繼續攀升
蜀錦條屏。
蜀錦《交子行市圖》入藏國博 該作品記錄世界首個官方紙幣
據四川媒體報道,本周一,一幅記錄世界首個官方紙幣的蜀錦《交子行市圖》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該作品人物多達500多個,全場6米,是目前國博收藏的最大的蜀錦作品。
作為蜀錦的“衍生品”,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價格大約是蘇繡的七成左右,一般構圖簡潔,繡工復雜,尺寸不大的單面繡多在萬元以下。
今年是世界第一張紙幣交子誕生990年,而蜀錦《交子行市圖》恰好於此時入藏國家博物館。據悉,該作品以同一版權圖案分別制作了蜀錦、蜀繡各一幅。
蜀繡價約是蘇繡七成
據行家譚先生介紹,近年來,蜀繡大師作品價格一直處於低位,大約隻有蘇繡的七成。如今,傳統的蜀繡仍留存漢唐遺風,構圖簡潔、設色典雅,藝術家以針代筆,以線做墨,逐步形成針法嚴謹、片線光亮、針腳平齊、色彩明快等特點。傳統針法繡技近100種,常用的有30多種,如暈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
這些傳統技藝既長於刺繡花鳥虫魚等細膩的工筆,又善於表現氣勢磅礡的山水圖景。“一幅小尺寸的蘇繡名家精品,目前至少要兩三萬元,但蜀繡則多在萬元以下。”他認為,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及業內對傳統手工業的重視,蜀繡價格或繼續攀升。
藏家:針法光色決定藝術價值
由於普通收藏者對繡品一知半解,大多隻會依畫面論高低,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評判刺繡作品的藝術價值呢?
藏家周女士表示,傳統題材的針法排列有序,色彩簡單、針法單調,只是把大致的畫面、題材呈現出來,讓人看起來“很像”,而不用考慮光線問題及畫面的立體感,雖然工多、實在,制作完成至少需兩個月,但“技術含量”平平。
“藝術價值較高的作品往往體現出作者精巧的構思,如在普通針法上靈活運用亂針繡,以實現生動的光影效果,這在配線時就要花很多心思,要考慮什麼樣的原材料適合表現什麼樣的題材。人們看到繡品時,第一時間就能感覺到它的‘做工’與眾不同,進而了解針法和藝術家的構想,慢慢就能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周女士說。
小鏈接
蜀錦與蜀繡
蜀錦,又稱蜀江錦,是指起源於戰國時期中國成都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有兩千年歷史。大多以經線彩色起彩,彩條添花,經緯起花,先彩條后錦群,方形、條形、幾何骨架添花,對稱紋樣,色調鮮艷,對比性強,是一種具有漢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的多彩織錦。
它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蜀繡則與蘇繡、湘繡和粵繡被稱為四大名繡。
說到區別,繡就是在已經織好的織物上用針線繪制出圖案﹔錦則是將紗在織成織物的同時織出圖案。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