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淞滬戰役19路軍奮戰33天 迫日軍三易主帥損兵萬余

2014年09月03日15:52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淞滬戰役19路軍奮戰33天 迫日軍三易主帥損兵萬余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廣東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及東江縱隊紀念館入選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是全國、省、市愛國教育基地 實習生 林思琪 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靜、黃宙輝報道: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俗稱“十九路軍墳場”)為何能成為首批入選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該陵園的文物保護工作又開展得如何?9月2日,羊城晚報記者探訪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水蔭路113號的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發現其精細化的文物保存與修葺能力,以及24小時不間斷的管理,使陵園成為頗具影響力的紀念公園。

  它有故事:“鐵軍”激戰百余次創神話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是為紀念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陣亡的將士而設立的,它是全國唯一保存下來的“一·二八”淞滬抗日紀念地,也是廣州市一處保存完好的抗日戰爭紀念建筑群。

  陵園黨支部書記關召告訴記者,“十九路軍墳場”之所以能入選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陵園背后深遠的歷史與教育意義”。成立於1921年5月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中戰斗力最強的部隊之一,曾被譽為“鐵軍”。1932年1月28日,當日本挑起事端,派海軍陸戰隊登陸上海,發起淞滬戰役的時候,十九路軍曾奮起迎戰抵抗,浴血奮戰了33天,激戰100多次,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損兵萬余,從而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關召表示,淞滬抗戰不僅延緩了日本侵佔中國的步伐,激發了全國軍民衛國御敵的斗志,還開創了中國軍隊局部抗日的新歷程。“所以,保護好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對弘揚民族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被保護:24小時不間斷看護“監控”

  如何保護陵園的文物?關召介紹,陵園有一套完整的文物保護流程與制度,“我們的文物保存完好度在眾多文物單位中是排在前列的”。陵園現有佔地面積近6萬平方米,內有凱旋門、先烈紀念碑、英烈題名碑、抗日亭、將士墓、戰士墓、先烈紀念館等7處紀念建筑物。

  “不管是凱旋門在內的不可移動文物,還是戰士遺物等可移動文物,我們都採取了非常精細化的保護措施。”關召告訴記者,以前為了不讓車輛從凱旋門中部穿過,他們專門在文物周圍設置了綠化圍欄。如今,凱旋門旁雖然沒有了圍欄,但文物工作人員仍經常去洗涮石壁上的灰塵。

  日前,有人提議要把馬路旁“礙事”的凱旋門移走。對此,關召認為,“沒有文物知識的人才會說出來這種話。”“凱旋門在馬路邊,也是需要保護的文物,而且它是不可移動的文物。如果移動了,還能算文物嗎?”

  據陵園管理處介紹,除了有專門的文物管理處之外,整個陵園也採取了24小時不間斷的管理方式。由於陵園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雖然不可移動文物頗多,但仍會出現文物破壞的問題。“有些市民喜歡在碑文上亂寫亂畫,有些還在戰士墓上隨意吐痰。”關召說,為了確保陵園的干淨、整潔,管理處不僅在全園布設了電子監控,還聘請了清潔人員,24小時不間斷清潔。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已經成為廣州市頗具影響力的紀念性公園,2005年更是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目前,陵園已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省、市愛國教育基地。

(來源:羊城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