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楊麗萍談自己一日三餐:從不節食 但不吃米飯(圖)

2014年09月10日11:27    來源:山西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楊麗萍談自己一日三餐:從不節食 但不吃米飯(圖)

  9月6日,國內首部大型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太原站發布會在烏金山山外山大酒店舉行,在這裡,我們見到了擔任藝術總監和總編導的楊麗萍。楊麗萍說,原生態歌舞是經過民間大浪淘沙留下來的,主題多為生命與愛情。《雲南映象》中那些來自田間地頭的少數民族演員,會為觀眾展示最真實的原生態生活。

  據悉,今年是《雲南映象》的第五輪巡演,演出將於9月17日、18日在山西大劇院進行。

  A關於《雲南映象》:有生命感的體驗

  在發布會前打給楊麗萍的幾個電話裡,時時刻刻傳來的背景音,都是《雲南映象》的排練音樂。這麼小的一件事,就能看得出來,她有多愛《雲南映象》,愛得時時刻刻放不下。這部歌舞集,算是楊麗萍的轉型之作。這個轉型算是成功,如今《雲南映象》獲獎無數,已經成為一張廣獲贊譽的中國名片。

  不過,楊麗萍說,當了總編導,不等於她以后不再跳舞。跳舞是她的命運,將來老了、病了、不能動了,還會在腦海裡默舞。

  山西晚報:《雲南映象》是一部原生態歌舞集,你准備讓它用什麼東西來吸引我們這些都市人?

  楊麗萍:原生態中的一些東西來自人類最早的起源,比如說用肢體表達情感,表達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這些都會對人產生吸引,不管身處何處。很多都市人現在已經漸漸遠離了這些,過著快捷、浮躁的生活。有時間就打游戲機、打麻將,沒有時間觀察雲是如何流動的,螞蟻是怎麼走路的。這些事情並不簡單,而是有哲理、有生命感的視覺體驗。希望能在《雲南映象》中找到一種回歸。

  山西晚報:但是同一個舞蹈跳很多次,這種原生態的味道怎麼保証呢?

  楊麗萍:沒關系,因為我有識別能力和編導能力。我們有很多演員沒有上過學,但是知道怎麼跳舞。我們的演員比專業(演員)更專業。我們從娘胎裡就開始學舞,我們跟雲、螞蟻學走路,然后我們把這些動作編成舞蹈。14歲的小演員,她的(舞蹈)學齡就有14年,比受過所謂專業訓練的長多了。非要說“學習”的話,自然中的一朵雲、兩隻螞蟻、兩隻青蛙就是我們的老師。自然而然表現出來,就是原生態的味道。

  山西晚報:每一場的舞蹈都相同嗎?

  楊麗萍:每輪都會微調,但我們沒有失去原來的傳統,它的朴素、純正風格一直沒有變,它像普洱茶一樣越來越醇厚,很筋道。

  B關於原生態:不能讓它成為過眼雲煙

  原生態是楊麗萍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她仿佛還是那個住在村寨的白族小姑娘,從來都沒有出來過。她的身邊一直是來自遠古的影像、聲音和神靈。

  她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是原生態的保護者,無論用哪種形式。在《雲南映象》中,這種形式是歌舞。

  山西晚報:為什麼一直執著地去展現原生態歌舞?

  楊麗萍:因為這些東西跟我們人的身體是分不開的。如果你把這種東西只是放在學校裡,或者只是放在民間,現在並不現實。因為早些時候民間的人們唱歌跳舞是跟生命、跟生活有關系的,現在連村子都變成城中村的話,他們是沒有興趣再傳承這種東西的。

  我覺得有興趣傳承這種東西的人可能就像我這種人,因為熱愛這個東西,而且深知它的價值,深知它跟人性、跟文化有關系,它是無價之寶,絕對不能讓它成為過眼煙雲。

  山西晚報:你創作的原生態歌舞集,無論是《雲南映象》也好,還是《藏謎》也好,裡面的歌舞簡直美輪美奐。你說他們都來自原生態,生活中的藝術真有那麼美嗎?

  楊麗萍:其實《雲南映象》也好,《藏謎》也好,裡面的長袖舞也好、踢踏舞也好、六弦琴也好、海菜腔也好,真的是家門口的東西,遍地都是。

  只是我們做藝術的人,或者是一個村子裡面的農民,他們知道應該以什麼樣的肢體動作去表演。因為在農村裡祭祀是為了祭奠龍,自己的神,所以他非常投入。上了舞台我就會告訴他,其實跟那個是一樣的。道理是一樣的,你心中永遠有那個神,心中永遠有那隻龍,他永遠會給你福氣,永遠會給你帶來美好的東西。

  你要告訴他這一點,我讓他們(演員)永遠在回憶,好像還生活在那個時候一樣。因為“魂”這種東西,包括神韻,真的要靠我去點睛出來,否則就會少魂沒神,這個東西我也說不清楚。反正我覺得我非常有耐心做這個事,要把那個神點出來。

  C關於“女神”楊麗萍:生命很無常,隨時都會失去

  真實的楊麗萍確實瘦,極瘦,臉是巴掌臉,胳膊和一根老玉米差不多粗細。一件麻布袍子,穿在身上晃來晃去。不過氣場確實是很女神,冷艷得奪人眼球。她泰然自若地接受別人對她的贊美,也泰然自若地反對她不同意的觀點。結合年齡去考慮,她真的是年輕得不能再年輕了,完全當得起八個字:膚白貌美,媚眼如絲。

  山西晚報:你今天看起來真漂亮,神採奕奕,很符合大家對你的 “女神”印象。網上有一份楊麗萍食譜在流傳,他們說又瘦又年輕是因為按照這個食譜吃飯。大概就是說一天的進食量為一碗雞湯、一小塊牛肉、兩個蘋果,但是淡鹽水和普洱茶是不限量的。是這麼個吃法嗎?

  楊麗萍:不是,我的一日三餐很簡單,但從不節食。我認為吃素菜是可以持續的、效果非常好的減肥方式,我不吃米飯倒是真的。

  不過不太建議把注意力都放在這個上,每個人都會面臨生命的春夏秋冬,最后走向死亡。這樣一段故事在台上展示大概兩個小時,真實的人生展示七八十年。生命很無常,隨時都會失去。接受它,不要去神化它。

  山西晚報:但是總有點屬於自己的保養方式吧!

  楊麗萍:去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吧。吃什麼、不吃什麼、吃什麼養發、吃什麼養顏,老祖宗都告訴我們了。

  D關於山西:喜歡山西的舞蹈

  楊麗萍對山西還是有些了解的,知道平遙古城,知道雲岡石窟。知道得最多的,是山西的舞蹈,認為也很有地方特色。不過在談論關於演出的事情時,楊麗萍提到了山西演出贈票量大的事情,對一個地方太了解難免讓當地人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山西晚報:《雲南映象》用了10年時間“走”到太原,我們都等急了。山西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遺產的地方,你來了之后感覺怎麼樣?

  楊麗萍:山西是歌舞之鄉,舞蹈院校都有山西舞蹈課程。山西的民族民間舞和《雲南映象》中的舞蹈一樣極具地方特色。我很喜歡這樣的地方,喜歡這塊土地上產生的純朴的作品。山西和雲南,有著相似的淵源。

  山西晚報:那為什麼不早點來和咱們山西觀眾見面呢?

  楊麗萍:之前考慮還是場地的限制,咱們現在選的這個館,好像也是近幾年蓋起來的。

  其他

  山西晚報:之前看過你演的梅超風,覺得你演這個角色再適合不過了。以后還會在影視劇中客串嗎?

  楊麗萍:舞者跨界去演影視劇,我覺得挺好的。但是,這個角色一定要特別特別適合我,比如說你剛才說的射雕中的梅超風,就很適合我,希望以后還能碰到這樣的角色吧!

  山西晚報:現在跳舞的年輕人非常多,但是舞蹈其實是一條很難走的路。從你走過的路中,你想對走在這條路上的年輕人說點什麼嗎?比如說,遇到困難和挫折,該怎麼去化解?

  楊麗萍:其實大自然把方法都教給我們了。比如說孔雀,孔雀的羽毛之所以這麼絢麗,是因為它們在森林裡尋找有毒的果類,然后把它們吃下去。毒素進入身體,會回到它的羽毛上,讓羽毛燦爛。對於人來說也是這樣,我們都要經受生命的無常,其實困難並不算什麼。如果我們能像孔雀一樣,化毒為益的話,就超脫了,就歷練成功了。 採寫 本報記者 康少瓊 攝影 本報記者 李春澤

(來源:山西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