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諾獎得主聶魯達詩歌全集中文版首發呈現完整形象

2014年09月21日16: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諾獎得主聶魯達詩歌全集中文版首發呈現完整形象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 應妮)“愛是這麼短,遺忘是這麼長。”這句打動了全世界戀人的詩句,正是出自智利偉大詩人聶魯達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聶魯達是智利偉大的天才詩人。13歲開始發表詩作,19歲發表第一部詩集《黃昏》,20歲發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詩壇, 197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聶魯達被公認為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歌既繼承了西班牙語文學和智利民族詩歌的傳統,又受到法國現代派詩歌的影響,既具有先鋒派的風格,又存續了浪漫主義的韻味。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得主、哥倫比亞著名作家、諾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就曾公開贊頌聶魯達的詩歌:“聶魯達書寫任何事物都有偉大的詩篇,就好像彌達斯王,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

  南海出版公司日前出版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是首次正式授權出版的中文版聶魯達情詩全集,其中還完整收錄了聶魯達的《船長的詩》和《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這三部曼妙而優雅的情詩集,包含了愛情的一切元素,窮盡了愛情的一切表達:情欲、迷戀、歡愉、痛苦、絕望....。.

  書評人止庵認為,聶魯達是一個歷久彌新的一個詩人,20世紀少有其他詩人可以跟他相比。“聶魯達特別以他的非凡的想象力見長,他寫的詩完全是通過他的想象力,制造出那麼一個特別復雜、特別層次特別多,無限延伸的世界。這是聶魯達最大的一個特點。”

  他認為,聶魯達寫政治詩,寫美洲大陸的詩,也寫愛情詩。其實在“文革”前他就知道聶魯達有《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但是這個當時看不到。其實聶魯達三面全部都有,他肯定是一個熱衷政治的詩人,但是他又是根植於美洲大陸、美洲歷史的詩人,又是一個一生都在歌唱愛情的詩人。這次出版的詩歌全集所呈現的聶魯達就是一個完整的聶魯達。

  智利共和國駐華大使豪爾赫·海涅介紹了聶魯達與中國的淵源。在聶魯達的回憶錄中,詩人講述了兩次前往中國旅行的所見所聞。第一次旅行是在1951年,這一年聶魯達肩負將列寧和平獎交給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女士的重任。對中國的第一印象,他這樣寫道,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樂觀的民族,無論面臨的困難是什麼,這個民族都會微笑面對。第二次聶魯達從緬甸到雲南省。隨后乘船沿長江游覽,抵達重慶,最后到達北京。(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