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山西高平1600處文物引人探訪(組圖)

2014年09月30日14: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山西高平1600處文物引人探訪(組圖)

山西高平1600處文物引人探訪(組圖)

山西高平羊頭山上,開鑿於北魏時期的石窟造像彌足珍貴。 李新鎖 攝

  “國保”定林寺內,一眼定林泉水終年流淌。在高平境內,僅國保文物就有20處。 李新鎖 攝

  中新網晉城9月30日電 (李新鎖)山西高平,約佔中國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卻至少有1600余處文物單位,現存宋金以前古建筑數量超過長江以南半個中國總和。30日,當地官方表示,國慶期間,高平民眾將尋根問祖、探訪古跡名村。

  高平市旅游文物局介紹,在高平946平方公裡土地上,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20處。炎帝故裡尋根、長平古戰場懷古、歷史文化名村訪賢是高平旅游之長。近年來,在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和台灣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等台胞的推動下,炎帝陵、炎帝寢宮、炎帝行宮等炎帝文化遺存修復開發加快。

  30日當天,在高平市神農鎮庄裡村,炎帝陵修復保護工程現場,工人操作車輛、機械往來穿梭,直徑超過50公分的原木堆積一側。炎帝陵附近,體量巨大的柏樹業已枯竭。在遺留的根基中心,當地人栽種的梨樹已枝繁葉茂。

  據炎帝陵守陵人張晚富介紹,1996年,人們無意中發現在其居住的五谷廟東廂房牆壁上,發現一通珍貴碑刻。碑刻於“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落款為“生員申道統立”。

  明《山西通志》記載,五谷廟始建於元,,歷朝歷代都有修繕。據考証,這通“炎帝陵”石碑是目前國內發現最早的炎帝陵碑。

  2013年,台灣高雄大社青雲宮董事長、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理事長陳福財和東莞台商子弟學校創辦人葉宏燈等帶領台灣各界人士100余人到此尋根問祖、祭奠始祖炎帝。

  高平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宋和平介紹,在高平市境內,有炎帝活動記載的石碑上百通,紀念炎帝廟宇40余處,民間祭祀活動千年流傳。尤其是在神農鎮羊頭山及周邊村落,炎帝陵、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神農城、五谷畦等歷史遺存富集。

  上述台胞在羊頭山尋根祭祀后,認為高平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炎帝遺址遺跡群。

  此后不久,高平市投資1.4億元,啟動了炎帝陵修復保護開發工程。

  除此之外,行走在高平,幾乎村村有廟宇,處處有風景。良戶村、大周村、蘇庄村、伯方村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點綴其間。

  在原村鄉良戶村,官宦府邸、商賈豪宅、民居院落留存良多。其中,清初重臣浙江巡撫田逢吉名重一時,今存蟠龍寨侍郎府一處。除此之外,諸如“國保”玉虛觀、“復始第”“雙進士院”等民居院落保存完好。

  良戶村民邵根生說,相傳,唐代郭、田兩姓家族在此建村,分別以經商、從仕著稱,故名“兩戶村”,后改名“良戶”。舊時,良戶村中商貿發達,村中主街兩側,當鋪、油坊、酒坊、綢緞鋪等密布。富商大戶生意遠達湖廣、東北。

  行走在良戶村中,村民談吐皆有古意。尋常巷陌,高門大院各有特色。曾經被辟為學校的金元時期建筑玉虛觀,形制獨特、彌足珍貴,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平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宋和平說,高平20處“國保”星羅棋布,舍利山腰開化寺現存宋代壁畫近90平米,反映佛教故事、宋代社會風貌堪稱一絕。大糧山麓定林寺遺存元代、明清建筑,定林泉水常年不絕。

  對此,宋和平說,高平文物保存體量巨大,既是榮耀,也是責任。國慶期間,高平將在炎帝中廟和台胞一起舉行“炎帝故裡祈福大典”,在晉桑文化園舉辦造紙工藝體驗活動,在良戶古村舉辦“45人女子八音會”等民俗活動,吸引更多人到此尋根問祖、體驗中華文化之美。(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