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點贊

張海鵬

2014年09月29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點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一個令無數中國人極為興奮的翻天覆地的大事件。經過65年滄桑巨變,人們看得更加清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是一個永遠值得中國人慶祝和紀念的大事件。

  近代中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艱辛奮斗

  回首1840年以來的中國近代歷史,我們對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感慨萬千。

  1840年,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借口通商,使用鴉片和大炮把一場侵略戰爭強加於中國頭上。清朝的中國,度過了康雍乾時期后,封建王朝體制走上了下坡路,閉關鎖國、自居天下、武備不興,對歐洲史無前例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大發展毫無察覺,也完全沒有准備與外國打仗。在這場不期而遇的鴉片戰爭中,清王朝被逼簽下城下之盟。此后,歐美列強一再前來試劍,清王朝一再被逼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從封建社會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沉淪到八國聯軍侵略前后到了谷底。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又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今年還是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77周年,又是194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最瘋狂的戰役——豫湘桂戰役70周年,明年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回顧這幾個歷史節點,看看中華民族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是如何艱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是如何不易,可以給今天的人們敲響警鐘。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是一個慘痛的歷史教訓。此前,中國是敗於歐美列強,甲午戰爭則是敗於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東鄰日本。從中國自身來總結,我們隻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當時無論在生產力發展上還是在政治制度上,確實落后了。落后就國力不強,不可能搞好國防建設、扎好國家籬笆、做好戰爭准備。面對外來侵略,中國隻能左遮右擋、窮於應付,最后不得不以割地賠款來息事寧人,甚至面對列強瓜分、面對列強在紫禁城大門口駐軍,也無可奈何。

  甲午戰爭失敗給中國世紀性的打擊,也促使中國世紀性的覺醒。1894年11月,正是平壤戰敗和黃海海戰戰敗后,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在美國夏威夷成立興中會,提出推翻清朝的主張,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發出了“振興中華”的號召。康有為領導的戊戌維新也從反對簽訂《馬關條約》開始。嚴復在天津的報紙上發表《救亡決論》文章,第一次發出“救亡”吶喊。從此,“救亡”成為所有愛國者的口號。革命和維新兩股力量成為甲午戰爭以后推動中國變革的主要力量。這可以說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真正開端,也是中華民族復興願望的最早吶喊。

  中華民族的世紀性覺醒還表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向西方學習。甲午戰爭以前,中國人對東鄰日本是瞧不起的。但由於甲午戰敗的刺激,1896年,第一批13名留學生去了日本。1905年日本戰勝俄國,中國知識分子深感意外,這一年涌到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一下子達到8000至10000人。這些年輕的留學生放下身段,要去看看日本是怎樣自強的,日本是怎樣學習西方的,中國可以從中學到些什麼。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初也是留日學生帶回中國的。在學習中,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形成復興中華民族的強烈願望。在這種強烈願望推動下,辛亥革命爆發了,清王朝的統治被推翻了,中華民國建立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的民國初期。日本乘甲午戰勝和八國聯軍之役,再次掀起侵略中國的高潮。1915年1月,日本向中國提出全面控制中國的“二十一條”,迫使袁世凱政府簽訂所謂《民四條約》。同時,又借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青島。中國也是對德宣戰國,試圖收回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和以青島為中心的膠州灣租借地。但是,弱國無外交。一戰結束后,在巴黎和會上中國要求收回青島的呼聲不被採納,帝國主義列強卻支持日本佔領青島。這是引起1919年五四運動的主要原因。中國人發出了“強權戰勝公理”的憤懣之聲,“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收回青島”成為當年中國人反抗強權的主要口號。正是在這種強大的反帝聲勢下,中國外交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對帝國主義強盜邏輯在國際場合表達否定的意志。

  今年是盧溝橋事變77周年。1937年7月7日,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略中國。日本人一開始就狂妄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雖然未能得逞,但很快就佔領中國首都南京,並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這是世界近代戰爭史上罕見的暴行!但是,中華民族沒有被強敵嚇倒,中國人民抗擊強敵的意志空前堅定起來。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沒有估計到的。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國共兩黨和其他黨派、政治勢力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並堅持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1944年,日本在中國發動所謂“一號作戰”,又稱豫湘桂戰役,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這是日本在中國戰場上發動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攻勢作戰,由於戰線過長,戰略目的未能達到。豫湘桂戰役雖然拖住了日本,耗盡了它的軍力,但也暴露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軟弱。國民黨軍隊數十萬人幾個月內大潰敗,丟掉100多座城市,2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淪陷。1944年,德日法西斯失敗的命運已經不可挽回,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勝利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給中國大后方人民造成了強大心理沖擊,對國民政府的信任降到最低點,大后方知識分子、工商界人士的態度明顯傾向中國共產黨一邊。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后短短數年間取得全國勝利的重要民意基礎。

  在這場艱苦無比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在抗日的大目標下進行了有力的戰略大配合,把中華民族神聖的抗戰堅持到了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支持下,終於在1945年取得了最后勝利。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至此,經過百年的艱辛奮斗,在經歷世所罕見的民族屈辱和苦難后,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現代中國:走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康庄大道

  抗日戰爭勝利后,走什麼道路的問題擺在了中國面前。是走國民黨主張的資本主義道路,還是走共產黨主張的社會主義道路?歷史需要作出選擇,歷史也作出了選擇。中國為什麼要走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走資本主義道路?答案很簡單: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共產黨1921年成立后,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作了明確闡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是實行社會主義。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悍然發動以消滅中國共產黨為目的的內戰,完全失去人心,落得徹底失敗。這個結局使中國共產黨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主導力量。這就決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當時的絕大多數中國人是衷心擁護、歡欣鼓舞的。

  65年來,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政權鞏固嚴峻考驗,面對國民經濟恢復難題,面對抗美援朝復雜形勢,我國還是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啟動了156個大型建設項目,其投入超過舊中國自洋務運動以來的所有國家投入,不僅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工業化基礎,也標志著大規模現代化建設的真正開端。

  走社會主義道路要靠制度來保証。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主要是借鑒蘇聯,實行計劃經濟和國有制。在借鑒過程中,毛澤東同志等領導人結合中國實際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毛澤東同志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論十大關系》,是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經驗總結,反映了那個時期我們黨在中國實踐社會主義的理論思考。探索中也犯過錯誤,交過學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加深了黨和人民對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堅定了繼續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的信心。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保証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宏觀層面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大方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本質上不同於西方的議會制度,體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民民主。工人、農民出身的代表與國家領導人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這在中外歷史上不曾有過先例。在人民政治協商制度下,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等就國家事務進行政治協商。這兩種政治制度設計,真正把民主貫徹到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改革開放前,國家政治生活中也出現過一些失誤,主要是階級斗爭擴大化,甚至出現了“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這些經驗與教訓,使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時期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后30多年,中國繼續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大踏步前進。這個時期我們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問題的認識有了實質性進步,進步的主要標志是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這個概念是對中國現階段實行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准確判斷,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了中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概念的理論前提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十分關鍵的實踐總結和理論升華,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在這樣一個實踐總結和理論升華指導下,才有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才有了“發展是硬道理”,才有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才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改革開放后,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是同時進行的。在指導思想上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是政治體制改革得以啟動的前提。政治體制改革是要鞏固黨的領導,而不是削弱黨的領導﹔是要加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而不是削弱這個制度﹔是要更好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而不是削弱這個作用。中國這麼大,相當於整個歐洲,而且人口比歐洲多得多,政治體制改革必須既積極又穩妥,更好發揮全體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些年,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果。比如,人民政協的協商民主走上科學軌道,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等和中共共商國是,共同擔起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責任。在當代中國,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不是一黨在台上、一黨在台下的朝野關系,不是一黨執政、一黨痛罵的水火關系,而是共擔責任的關系,是共同對歷史負責的關系,是生死與共的關系。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庄大道上,我國不但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上取得了偉大成就,而且在其他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偉大成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為了使中華民族在復興的大道上走得更順、更穩,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目前在黨內提出堅決反對“四風”,就是為了解決黨風問題,解決貪污腐敗問題,解決是當官做老爺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問題﹔在全社會提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為了解決理想信念問題,解決義利失衡問題,解決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問題。可以說,我們在民族復興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不應避諱這些問題。65年來,我們已經克服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大願景的激勵下,前進中的難題一定會一個個地破解。

  未來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大閉幕后,習近平同志與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清晰表達了我們黨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期待,反映了我們黨對實現這一偉大目標的信心。

  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習近平同志指出:“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對未來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明確了奮斗目標,即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百年夙願,也是中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必要條件。”這也就是我們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這個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年來黨和人民的不懈追求。

  看看新中國成立65年后的今天,我們的確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了。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7萬億元,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194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隻有466億元,這個數字比不上今天一天的產值。198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隻相當於美國的1/9。而根據國際著名經濟組織的估計,到2030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是沒有懸念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標志。到那時,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將大體上達到或超過歷史上號稱繁盛的漢唐時期和鴉片戰爭前的康雍乾時期。這對於13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5000年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在新中國成立65周年之際,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圓夢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能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下,通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的,彰顯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於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國所作出的一大突出貢獻,將永遠彪炳史冊。今天,對於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中國崛起、中國力量等,不僅中國人在廣泛談論,國際社會也是津津樂道。面對未來,我們更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回望近代歷史上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展望未來“兩個一百年”時刻的光明前景,作為這個國家的一分子,我們應該對新中國成立65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深感欣慰,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滿懷期待。我們相信,中國人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到來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為此點贊、為此努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