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平安快樂,還是平安村落?平沙落雁是否更接地氣……昨日,記者從邛崍市平樂古鎮獲悉,該鎮連日來不僅向市民廣泛進行“古鎮是否恢復‘平落’之名”的問卷調查,還請來了譚繼和、祁和暉、李小波等省內著名專家學者,為古鎮是否恢復“平落”之名支招。
巴蜀文化學著名專家、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特別提出,平樂的名字變為“平落”,不是更名,而是恢復命名,是為古鎮正名,雖然正名會增加行政成本,但正當其勢,無論從文化旅游價值還是社會效益來講,都非常值得,“平落鎮歷史悠久,文脈悠長,古名就是‘平落’。在唐代為國防要塞夾關所轄地,明為夾門關巡檢司治所。現在為其正名,完全符合群眾需求和文脈需要。”
巴蜀文化研究專家、西南民族大學教授祁和暉認為,“平落”之名優於“平樂”,應為平安聚落、平安村落之意。“平落”鎮名相傳得名於初唐大詩人、大琴家陳子昂游訪此地后觸景生情創作了《平沙落雁》古琴曲,大雁踏沙引水,和諧且體現親水性,有更深的追求,平沙落雁意味富足文明,符合道法自然之說。平樂恢復為“平落”,更接地氣,而且“平落”一名古今地名唯此一處,別無分號,而“平樂”一名在古今全國地名中重名多,比如:平樂道(在今甘肅省內),平樂府(唐宋屬嶺南道)、平樂郡(在今雲南省)、平樂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縣名),平樂鎮(原廣西舊縣中渡縣縣治鎮,今為廣西鹿寨縣縣治鎮)。
四川旅游專家李小波認為,“樂在平落”,而不是“落在平樂”。平樂古鎮是成都著名的旅游城鎮,原名“平落”。從地理空間結構看,邛崍山是蜀山的中脊正脈,向成都平原過渡的一瞬間,將最美的山間聚落融於山水之間,一路西行,是茶馬古道和南方絲路的起點,平落猶如一枚秀藏天府的珠玉,與康藏的香格裡拉相望,一山之隔的兩種桃花源,誰是誰的海市蜃樓?從文化空間脈絡看,邛崍山經過天台山與峨眉山文脈連接,所以,佛教中有“先天台,后峨眉”之說,世間凡界,在這裡塵埃落定,白沫江江畔的平沙落雁,漁舟唱晚,是平落最好的詮釋。“山深人不覺,全村同在畫中居”,是中國鄉鎮聚落的詩意境界,猶如桃花源中的落英繽紛。落葉歸根,記得住歷史,留得住鄉愁,感受到文脈,平落與平樂,應該復蘇文化的經絡,“樂在平落”,而不是“落在平樂”。本報記者 楊華春 圖片由邛崍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