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耳杯最早廣泛用於戰國時代 似由青銅禮器演變(圖)

2014年12月25日08:33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耳杯最早廣泛用於戰國時代 似由青銅禮器演變(圖)

  六朝博物館中的青銅耳杯。 揚子晚報記者 劉瀏 攝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劇中人物使用耳杯。 資料圖片

  上一期專欄,為您介紹了六朝時期從歐洲傳入中國的玻璃杯,今天說說起源於本土的“耳杯”。這種“杯子”,造型上保留了盤子的淺肚,左右各有一耳型把手,用於飲酒或飲茶。

  耳杯最早廣泛使用於戰國時代

  目前六朝博物館展出了多種耳杯,比如圖中這件青銅質地的。它由杯子本體以及配套的托盤組成。耳杯的造型與今天我們普遍使用的,由歐式玻璃杯演化而來的杯子完全不同。耳杯更像是從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演變而來,從圓盤的形狀漸漸成為橢圓形,但杯子沒怎麼加深。

  史料記載,耳杯最早廣泛使用於戰國時代。當時,還有另一種酒杯——“爵”,但它由青銅冶煉、紋飾繁瑣,造價昂貴,拿在手上比較沉重,所以一般作為一種禮器,在祭祀、典禮與外交活動上使用。而耳杯造型簡練,靈活小巧,造價相對便宜,成為廣受歡迎的日用品。

  “曲水流觴”就用這種杯子

  耳杯作為一種造型被固定下來,但其材質可以有多種,包括常見的漆木器、青銅器,高端的要算上玉質耳杯。使用耳杯,就是一手或兩隻手拿著耳杯的耳朵,把嘴湊在杯沿,或小口抿,或一飲而盡。在還原歷史細節頗為考究的94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就經常出現劇中人物手持耳杯宴飲的鏡頭。

  古時候,農歷三月上巳節,人們舉行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耳杯,耳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觴”就發生在六朝時期。公元353年上巳節那天,會稽內史王羲之偕謝安、孫綽等42位全國軍政高官,在自己剛剛竣工的私家園林——蘭亭舉行酒會。大家在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耳杯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經過彎彎曲曲的溪流,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做不出詩就罰酒三杯。王羲之將大家的詩編成詩集,親自寫序,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為“書聖”。

  士大夫喝酒為了麻痺自己

  王羲之組織喝酒喝出了“天下第一行書”,但六朝時期,大部分手持耳杯,縱飲無度的人,喝酒則另有苦衷。自漢末三國以來,政治斗爭、派系傾軋,日益白熱化。很多具有高尚人格與富有才華的人物,都假借飲酒,故意放縱自己,以逃脫政敵的加害。比如“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就曾連續醉酒兩個月,躲避司馬昭提出的聯姻。

  東晉初年的尚書左仆射周顗極好飲酒,曾導致酒友醉死,因為酒醒的時間不多,被稱為“三日仆射”。后來爆發“王敦之亂”,周顗公正地向皇帝擔保王氏家族的忠誠,但拒絕向王敦投降,導致被殺。因此,六朝名士的“醉生夢死”只是表象,他們心中的大義並未放棄。縱觀整個六朝,政權更迭頻繁,政治清算時常發生,士大夫階層希望用這耳杯中的酒,來麻痺內心的痛苦與恐懼。(記者 張可)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