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著名作家曾敏之3日去世 1946年曾獨家採訪周恩來

2015年01月06日07:43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至真至誠曾敏之

  曾敏之 著名作家,詩人,報人 ★1917年10月出生於廣西羅城。 ★1939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抗戰期間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 ★1942年進入《大公報》工作,歷任記者、採訪主任。 ★1946年獨家採訪周恩來,並發表長篇專訪《談判生涯老了周恩來》,轟動一時。 ★1978年后任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代總編輯。長期擔任香港作家聯合會會長。 著有雜文集《曾敏之雜文集》,散文集《望雲海》、《文苑春秋》,專著《詩的藝術》、《古典文學欣賞舉隅》等。雜文集《觀海錄》獲1989年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 ★2015年1月3日清晨於睡夢中去世。

  2013年春,曾敏之與李輝對飲

  曾敏之致李輝書信

  ◎李輝

  引

  201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忽然接到香港畫家范淳奇先生的一則微信:“李先生:曾公敏之先生昨天走了!”

  我不敢相信!

  幾天前,去年12月31日上午,正在開部門例會時,我接到曾先生的電話,他問候我們夫婦,說給我們拜年,聲音洪亮,清晰。我問他的身體,他只是告訴我最近不好,但九十八歲的老人,所謂不好,我想也無大礙。接完電話,我還高興地對同事說:“九十八歲的老人還親自打電話拜年,身體多好!”誰能想到,才兩天多時間,他就走了。

  我回復范先生:“怎麼會?三十一日我們還通過電話!”

  范先生回復:“我也不敢相信,但確實在昨天睡夢中安詳走的。元旦那天也跟他老人家通了電話的。是三日上午七點還未見曾公起床,保姆叫門才發現走了。”

  睡夢中安詳走去。一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圓滿走完生命旅程。

  一

  仗義執言,為新聞記者爭取採訪自由

  第一次見到曾敏之先生很早,早到已是二十幾年前,當時他年近古稀。

  結識早,了解卻不深。后來讀一本《敢遣春溫上筆端——曾敏之評傳》,才對他的生平與創作有了一個淺顯輪廓的印象。

  為曾先生寫評傳的,是我在復旦大學念書時的老師陸士清先生。當年與我一樣在復旦聽過陸老師講授港台文學的,還有同窗陳思和兄。這一次,陸老師請思和為這本《曾敏之評傳》寫序。

  思和在序文中,重點評價“文革”結束后曾先生受命前往香港主持《文匯報》工作的業績,對其歷史淵源、創作成就、文化貢獻,有相當全面與精當的論述。思和寫道:

  他具有優秀記者的資歷和敏銳性,使他在魚龍混雜的香港文化界縱橫捭闔,游刃有余﹔他具有長期編輯的豐富經驗和高瞻遠矚,使他能駕輕就熟地利用《文匯報》在海外的聲譽指點江山,振聾發聵﹔他具有作家的才情與文筆,使他立足於香港縱情於文壇,文史雜論、詩詞散文雙管齊下,為香港文藝添了光彩﹔他更具有大學教師和學者的學科眼界和學術思維,從一開始他就把香港文學從一般報刊評論的小小圈子裡擺脫出來,使其與高校、研究所緊緊捆綁在一起,使之進入高校教學領域,逐漸發展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

  (《敢遣春溫上筆端——曾敏之評傳》,第三頁)

  讀這本評傳,曾先生的歷史身影漸漸清晰起來。

  曾先生的家境與少年漂泊,對他一生的影響頗為重要。曾先生祖籍廣東梅縣,在曾祖父那一代舉家西遷至廣西。曾先生1917年出生於廣西羅城,即如今的羅城?佬族自治縣。還未上小學時,父母不幸雙亡,從此,他不得不靠自己走在這個世界上。

  十五歲那年,他便擔任一座小學的校長,在漂泊中體驗酸甜苦辣,在獨自創業過程中磨煉自己。曾先生的這種情況,與“五四時代”之后不少文化人的經歷頗為相似,繼他們之后,他也走進了這一文化群體。

  陸老師描述曾先生擔任小學校長時的生活,氛圍與情景,令人神往:

  年僅十五歲的曾先生,先找了梅寨區公所的校董,然后上任了。他按自己對學校生活的體會治理學校。早晨學生集合,升旗、做操,然后上課。他教語文,另兩位老師一教數學,一教繪畫、音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梅寨地處黔桂邊界,是苗、瑤等少數民族聚居之地,民風純朴,對老師十分尊敬。當地區公所有個專職干事,原來是農村的情歌手,與鄉民相處得很親密。有時他會來學校,晚上帶曾先生他們去山寨家“坐堂”。所謂“坐堂”,即是娛樂性的小聚會。雖是小聚會,但十分熱鬧。廳堂中央點燃著熊熊的火盆,四周坐滿女孩,她們傾情歡歌。有時獨唱,有時男女合唱,苗家山歌,情意綿綿!有時還會走來一位一臉英武之氣、手佩手槍的女人,一看就是有錢有勢的人物,但她對老師卻也彬彬有禮,並與大家同樂。曾先生身臨其境,領略苗家風情,不僅身心愉快,而且為日后的創作積累了生活素材。

  (《敢遣春溫上筆端——曾敏之評傳》,第十一至十二頁)

  除了為日后創作積累生活素材之外,我其實更看重早年生活於少數民族聚居地的經歷,影響曾先生形成了鮮明的性格:敢愛,敢恨,開朗,透明,豪爽。

  這種性情,一直伴隨曾先生前行。恰恰是性情所致,一九五七年他因坦率直言而陷入逆境多年。

  起因為《南方日報》的一名記者採訪受阻。1957年四五月間,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問中國,廣州為其中一站。曾先生當時已從香港回到廣州,負責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中國新聞社三家聯合報道。據《曾敏之評傳》所述,廣州在越秀山舉辦歡迎大會時,發生下面一事:

  “很多記者都去採訪,《南方日報》有個女記者岑荔丹,也去了,想進會場採訪。但是廣州公安局一個副局長孫樂怡……不太理解什麼文化新聞,把她攔住了,要打她,把她推出去。這件事發生后,所有的記者都很氣憤,大家憤憤不平,但也無可奈何。”曾敏之當過《大公報》採訪部主人多年,他認為“新聞記者,發了記者証,就應允入場和採訪。這樣的自由也沒有,記者怎麼當?新聞怎麼發?我們的新聞工作怎麼改進?”曾敏之想,這件事,適當的時候一定要提出來。

  (《敢遣春溫上筆端——曾敏之評傳》,第一二一頁)

  “適當的時候”來了。正值大鳴大放興起之際,曾先生受文友、廣州市市長朱光電話之邀,前去參加一個鳴放座談會。會上,曾先生談到不久前發生的記者採訪受阻一事,直抒己見:“新聞採訪,應該給個自由,不應該這樣無理地限制,沒有新聞自由,我們的工作難改進。”

  很快,局勢急轉直下,因為這番話,自抗戰起一直活躍在左翼新聞界的曾先生,內定為“右派分子”,被打入另冊……

  陷入逆境,性情依舊。“文革”結束后,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的曾先生,還是那個坦率的性情中人。可以樂,可以憂,可以吟誦高歌,可以怒發沖冠,可以拍案而起……

  二

  拍案而起,為巴金遭遇非議奮筆直書

  這些年來,在曾先生身上,我不斷感受到他的熱情、豪爽,其至真、至誠的情懷,令人感動。

  我與曾先生開始有較多來往,是在1995年之后。這一年,我們夫婦訪問香港,這是我的第一次香港行。他和一批文友聽說了,熱情相邀,在尖沙咀的一個飯店設宴款待。一走進包間,他馬上拿出兩瓶人頭馬放在餐桌上:“來,我們好好喝喝。”

  早就聽說他喝酒爽快,那天,真的見識了。已是七十八歲的老人,卻沒有閑下來,不停地向各位敬酒。席間,他關切地問候我們共同熟悉的一些老人的近況。我們談巴金,談蕭乾,談不同話題……

  后來,我又去過幾次香港。每次聚會,依舊是他帶酒,大家共享。喝到興頭,他會即席朗誦自己新寫的舊體詩。哪裡像一個八十歲的老人?

  1997年,曾先生來京我們得以再聚。此時,我正在撰寫黃苗子、郁風夫婦傳記,席間我請他回到香港后,能否幫忙查找1949年郁風在香港《文匯報》發表的關於開國大典的通訊。回到香港,不久他來信如下:

  李輝先生:

  北京會晤,未能多聆教益,十分遺憾。

  承囑代找香港文匯報開國大典時郁風大姐所寫的通訊,我回港后就托文匯報的朋友辦理這件事。由於是數十年前的舊報,如非入了電腦,翻檢不易,迄未有下文,仍在追問中。先此奉聞,有勞惦記。

  彥火兄說賢伉儷十二月有來港之行,屆時希通知,我們歡迎您倆與文友們暢敘。 祝

  文安

  應紅同志均此致候

  曾敏之

  九七、十一、卅日

  雖然未能查閱到舊報,但他對待一個晚輩的請求如此認真,令人感動。

  未想到,不到一年,1998年9月間,一次因我而起的關於巴金的激烈爭論,將曾先生、羅孚先生兩位老人卷入其中牽扯。

  曾先生早在抗戰期間便認識巴金。1942年,二十五歲的曾先生曾在桂林,幫助王魯彥先生編輯《文藝雜志》。巴金是王魯彥摯友,也是《文藝雜志》的積極撰稿者,先后為《文藝雜志》創作《還魂草》、《長夜》、《某夫婦》、《燈》等小說、散文。在此期間,曾先生與巴金有了交往,從此,巴金一直是他所敬重、愛戴並有深厚感情的前輩。后來,他曾寫過多篇記敘巴金印象文章,尤其對晚年巴金所寫《隨想錄》予以很高評價,作為歷史過來人,他深知承受過精神之苦的巴金,晚年的所思、所憂,是當今中國值得珍視的精神財富、文化財富。

  時在1997年,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五卷本《李輝文集》。一位我非常熟悉的內地雜文作者朱健國先生,突然在香港《開放》雜志上發表文章,從讀拙著而展開議論。

  清代乾隆年間,曾編纂《貳臣傳》,選錄一批曾在明朝做官,后又在清朝做官的官吏,因此,所謂“貳臣”,通常是指既在前朝做官又在后朝做官的人。朱健國在文章中,借這一特定的概念,激烈抨擊巴金等同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將一九四九年前后他們的思想變化和生存狀態,簡單化地、粗暴地歸之為“貳臣”,實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陣勢。

  作為歷史過來人,曾先生無法接受以這種方式抨擊他所愛戴的巴金。於是,這位性情中人,拍案而起,奮筆直書,予以反駁。文章發表之前,他寄來校樣並附下面一信:

  李輝兄:

  別來又易春秋,想忙中一切都好!

  今寄奉由耀明兄將發於《明報》月刊的兩篇文章,十月一日出版。於頻是我以筆名批斥朱建國的,他作了回應,看來我得再寫文章,對朱打著“清高”幌子,實則販賣“左毒”的言行痛加駁斥,想來您不會同意他標榜的“新貳臣”標准吧?

  寄上的文章,我以《談貳臣傳》為題,是排版時的清樣,發表時耀明改為《巴金豈是失節的貳臣?》,因復印字跡不清,(傳真)所以附上我原題的清樣以資對照。

  ……

  也許我會到了內地打電話與您交談。

  祝

  文安

  應紅均此問好

  曾敏之

  98.9.24

  其間,我們通過電話,聊了很久。

  在香港發生的這一激烈爭論,漸漸平息。

  十幾年已然過去。現實情況是,巴金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他在《隨想錄》中提出的諸多命題,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或者因簡單、粗暴的貶低,被人們遺忘,更沒有過時。相反,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歷史深處,追尋真相,直面歷史,此時,他們的所作所為,晚年巴金曾以衰老之軀而身體力行,在他們發出的聲音裡,可以聽到巴金呼吁之聲的回響。

  三

  交友甚廣,捐贈數百封文人書信

  一次意外見到曾先生,是在2009年夏天。

  我應《南方都市報》之邀,前往廣州文化講壇做一演講。演講結束,才發現九十二歲的曾先生也坐在台下。他告訴我,這些年,他長住廣州,看到報紙上的預告,就專門來了。見到高齡的他,居然坐了兩個多小時動也不動,我很感動。閑聊幾句后,如在香港時一樣,他執意要請我吃飯,還說,再約幾位廣州文友。他約好時間,留給我酒店地址。

  第二天,我如期前往酒店,找到說好的包間,可是空無一人。他沒有手機,打到他家,保姆又不會說普通話,無法溝通。我等了好久好久,無奈中隻好悻悻而去。幾個小時后,我的手機響了。原來他們去的人多,臨時換了一個包間。他們沒有想到,服務員未能明白告知我。他忘記帶我的手機,大家隻能等,等了很久才開席。電話中,曾先生說,他擔心我人生地不熟,出了什麼故障。對我的爽約缺席,曾先生沒有一丁點兒的抱怨,這更讓我懊惱,愧疚。

  這便是曾先生,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真誠待人,寬以待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巴金的遺風。

  2013年,我與曾先生通信最多,主要與他向巴金故居捐獻信件相關。

  年初,我寫信給曾先生,並附寄一份新出的《人民日報》“大地”副刊。副刊上,新開設一個專欄“名家書簡”。我知道,他的文壇交往既廣且深,一定會有一些有內容、有趣的往來書簡。我請他抽時間挑選幾封寄來,以為該專欄增光添彩。很快,他就回信,並寄來王辛笛、饒宗頤、白先勇等人寫給他的信,讓我挑選。

  未承想,就是這樣一次約稿,漸漸延伸為他決定向巴金故居捐獻一批書信的大事。

  曾先生非常爽快地答應將巴金來信,以及已經整理出來的其他數百封文人來信,一並捐獻給巴金故居,這一過程還不到一個月。他對巴金的深厚情感,由此可見。

  2013年4月,我有了一次廣州之行。在廣州,與我同去看望他的,還有巴金故居的常務副館長周立民先生。

  九十六歲的曾先生,神清氣爽,聲如洪鐘,一點兒也看不出已是年近百歲的老人。曾先生做事極為麻利認真,井井有條。他帶我們走進書房,拿出一個個卷宗,所有來信均按人分門別類清清楚楚,並且,盡可能每個人寫有簡介,信件也大致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他沒有助手,保姆也隻負責照顧起居,這些瑣碎費力的整理工作,都是他一人處理。拿到卷宗,我們隻能感慨萬分,為之嘆服。當然,我也能感覺到,對將這些書信捐給巴金故居,曾先生的確非常開心。

  他執意留下我們在家裡吃飯。他擺上菜,拿出一瓶白酒,斟滿兩杯酒,我們兩人對飲。滴酒不沾的周立民,在一旁羨慕地看著我倆高談闊論,舉杯,干杯。九十六歲的他,酒量還是那麼大,干杯還是那麼爽,一個勁兒地想不斷斟酒。我擔心老人過於興奮,幾杯之后,堅決制止,強行將酒瓶從他手中奪走,他這才罷休。

  簡簡單單的一次午餐,有如此難得的對飲,遠勝過其他。那種興奮,那種在他面前無拘無束的聊天,走筆至此,感受依然強烈。

  事情沒有結束。按照慣例,如今一般接受捐獻的部門,應對捐獻者略作經濟獎勵。我告訴曾先生,但他執意不肯,一再強調分文不取。既然如此,我想還是應該以別的方式予以彌補。曾先生善寫舊體詩,書法也佳,正好見到新出吳小如自書詩線裝本,頗有收藏價值,我便寄去一冊,希望他能從自己所寫詩詞中,挑選若干自書,也為他出版一本線裝本供人欣賞。這一次,他還是謝絕了。

  最終,除了印制一本《曾敏之捐贈書信匯編》手稿本之外,我們什麼事情也沒有為曾先生做。

  在這樣一位至真至誠、淡泊名利的老人面前,還能說什麼呢?

  如今,先生永遠走了。走筆至此,幾天前他的洪亮聲音仿佛又在耳邊響起……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