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皇帝,總想搞出點政績出來。孫權是有遠大抱負的人,每天喝幾杯酒、射幾隻老虎不是他的理想。曹操、曹丕在世時,他基本上被動挨打,窩了一肚子火﹔曹叡繼位后,以為能揚眉吐氣。興奮地和蜀國通信:我們的好日子來了。於是諸葛亮屢次北伐,出兵關中,孫權遙相呼應,對魏轉向反攻。然而曹魏家業雄厚,船破也有三千釘,蜀、吳都沒有佔到便宜,還被刺得傷痕累累。
這讓孫權氣得不行,焦躁不安,但他很快找到了出氣筒,那就是南方交州。
交州地方豪強叫士燮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被曹操擊敗,一路逃跑到當陽長?(今湖北當陽境內)時,魯肅與劉備相遇。問劉備想到哪裡去,劉備說:和蒼梧太守吳巨是老朋友,想去投奔他。
蒼梧是哪裡呢?今屬廣西,東吳時就在交州境內。
古揚州的南方是交州,相當於現在的廣東、廣西和越南北部地區等,分成7個郡,分別是南海郡、蒼梧郡、合浦郡、郁林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交州的地方豪強叫士燮(xi?),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東漢末年,他任交趾太守,相當於現在越南北部。交趾名稱的來源,有種說法是因為那裡男女同浴,腳趾相交。
朝廷正式任命的交州刺史叫朱符,但交州是蠻荒之地,朱符被暴亂的居民殺死了。朝廷也沒有任何辦法,士燮名義上效忠於漢朝,但實際他把幾個兄弟都推薦擔任了交州各個郡的太守,這個家族掌握了交州的實權。
士燮年輕的時候曾經學過《左氏春秋》,所以屬於學者型的官僚,和土匪型軍閥並不相同。他性格寬厚,氣量也大,對名士以禮相待,所以從中原來避難的人相當多。士燮都笑臉相迎,安排他們到合適的位置。因此雖然北方戰亂不休,而交州境內和諧安詳,大家也很尊重他。
由於天高皇帝遠,士燮兄弟們就是天下老子第一。每次出行,浩浩蕩蕩,鳴鐘響磬、鼓笳吹簫。他們騎著幾十匹高頭大馬,妻妾乘坐配有蓋帷的小車,幾十名和尚在車馬群中焚香,前呼后擁,在三國時算得上土豪級別。
士燮先后投靠曹操、孫權
因為朱符被殺死,東漢朝廷又派了一個人叫張津做交州刺史,不久也被殺死了。荊州刺史劉表得到消息后,決定先下手為強,派賴恭前往接替了張津的位置﹔同時派吳巨出任蒼梧太守,也就是劉備的朋友,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
曹操一看不樂意了,但劉表離交州更近,曹操鞭長莫及。於是想了個辦法,給士燮加官進爵,總督交州七郡軍事,兼任交趾太守如舊。其實就是為了在劉表的勢力范圍內摻沙子。
這個時候就要看士燮站在哪一邊了,反復權衡后,他選擇了曹操,年年向東漢朝廷進貢。
公元210年,赤壁之戰已過去兩年,孫權派步騭為交州刺史。士燮頭腦很靈光,他看得很清楚,曹操的勢力已不可能南下,南方的老大改姓孫了,所以率領兄弟們歸附孫權。吳巨這個時候驅逐了賴恭,也想做交州的一把手,但自不量力。魯肅就評價過他是個凡人,沒有什麼才能,不久被步騭斬殺。
士燮為了表示誠意,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吳國做人質,在吳、蜀沖突中堅定地站在吳國一邊,誘導益州的豪族叛蜀附吳。士燮常常派遣使者去覲見孫權,進獻各種土特產,比如香料、細紋葛布,動輒就是數以千計,其他還有明珠、大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之類珍品,以及香蕉、椰子、龍眼之類,每年都不間斷。孫權對他也相當客氣,親自回信,厚加恩賜。
但是雙方的和平交往並不是孫權的目的,士燮活著,威望太高,孫權不敢輕舉妄動。226年,統治交州近40年的士燮病逝,享年90歲。越南人至今還懷念他的功績,建了廟祭祀他。
孫權正式掌控交州
士燮死后,孫權正式對交州動手。
此時交州掌握在士燮的兒子士徽手裡,孫權派戴良、呂岱到了交州,呂岱提了一個建議,就是把交州分成兩個州,戴良、呂岱各任一個州的刺史,就是明顯要削弱士家后代的影響了,遭到了士徽的反對。這給東吳有了翻臉的理由,呂岱出兵,士徽被戰敗,帶著兄弟們投降,結果全部被殺,家族其他人被貶為庶人。士家在交州的勢力土崩瓦解。
此后10多年中,孫權不斷地鏟除交州殘存的地方勢力,牢牢地掌控了交州,連珠崖(今海南)也打下來了,並且把珠崖置於交州刺史的統治之下。
至此,東吳完成了對南方地區的統一大業。
順便提一下呂岱,他一生廉潔奉公,在交州的時候,因為離建業的家遠,多年都沒給家裡寄錢,妻子兒女最后都沒有飯吃了。孫權聽說后很不滿意,痛斥大臣:呂岱身在萬裡之外出征,家中卻這麼窮,你們不管這件事情,也不告訴我,你們的責任心哪裡去了?
於是加倍賞賜呂家錢米布絹,每年規定了具體數目。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