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清東陵啟動建國后首次大修 慈禧所蓋陀羅尼經被將修復

2015年02月09日08:44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清東陵啟動建國后首次大修 最晚2018年全完成(圖)

清東陵景區空地上堆著用於修繕的木材。趙亮攝

日前,清東陵啟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規模修繕工程。“此次修復和保護工程將最大限度地恢復當時的歷史文化信息,保留其真實性和完整性。”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王兆華告訴記者。

現狀“觸目驚心” 修繕“最少干預”

在清東陵工作18年的王兆華,主管文物保護和修繕。一想到陵寢裡的那些場景,他就“非常痛心”。這些年來,一到雨季,清東陵一些陵寢地宮裡會積水20多厘米,必須靠水泵排水。一些妃園寢的棺槨已經慢慢變形乃至塌陷。裕陵地宮頂上滲出的碳酸鈣也慢慢腐蝕了石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做了很多修繕計劃。記者在他的辦公桌上看到一摞摞的資料。他拿出其中一本像字典一樣厚的資料說:“從2010年修繕方案提出以來,這樣的計劃已經做了不知道多少本。”

清東陵是清朝5個皇帝、15個皇后、136個妃嬪的陵寢。1928年、1946年遭到兩次大規模偷盜,大批文物流失,陵寢受損。

新中國成立后,清東陵曾多次進行小規模修繕,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次大規模修繕工程將分為7個大類49個小項,其中包括對陵區部分主體建筑的修繕、消防安防防雷建設以及文物本體修繕等。其中,乾隆皇帝的裕陵、裕陵妃園寢、慈安的普祥峪定東陵、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是修繕工程重點。

王兆華介紹,2010年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制“中國明清皇家建筑修繕規劃”用以納入“十二五”規劃當中,清東陵被編入其中。這次將投入7.1億元對園區進行修繕。

清東陵修繕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磚瓦引進到絲織品、棺槨修復,從安裝防雷設施到完備消防設施,從設計修繕方案到專家層層審核,都經過反復縝密的醞釀論証。目前,清東陵文物管理部門已經與北京、天津、湖北等全國頂尖的文物修復和勘察設計部門建立了緊密聯系,確保修繕最大程度還原歷史原貌。

原工藝原方法還原歷史原貌

修繕工程部分項目已經開始。在清東陵景區景陵大碑樓周圍已經搭起高高的腳手架,空地上也堆滿了用於修繕的各種木材。施工方北京房山區石窩園林古建公司負責人張瑞華介紹,1952年7月因雷擊起火,大碑樓被焚毀,碑亭頂部無存,木構件全部焚毀。天津大學建筑設計院的工程師參考了很多歷史資料,設計圖紙最大限度還原景陵大碑的歷史原貌。目前,土建部分已經做完,現在是做木材構架,整個工程預計明年完工。

雍正初年建大碑樓的時候,正是清朝國力鼎盛之時,用料精良,當年所用木料如今已經難覓蹤跡。王兆華介紹,大碑樓的主體是用木構建筑的,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復它的木質結構。“光大碑樓的四根柱子用的木料最小的也要求直徑達90厘米,柱長12米以上,這種尺寸的樹木在國內很少,還得要求硬度達標,就更難找了,大碑樓修繕所用木材均由非洲進口,以達到碑樓修繕的硬度和尺寸要求。每一塊用於修繕的木料都有清楚的定位標識,確保安裝嚴絲合縫。”

王兆華介紹,此次清東陵修繕將遵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不僅要實現外表上的仿古,而且要盡可能使用原材料、原工藝、原方法。所有參與修繕工程的單位都是甲級資質。此外,陵寢修復所需材料,也有一個嚴格的甄選過程。這些材料必須在其他世界文化遺產單位的工程中使用過,材料的加工必須採取原始的方式。

新技術減少文物受損

清東陵的每項修繕項目開始之前,都會做大量的勘察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歷史信息。王兆華介紹,受“東陵大盜案”和保存環境等的影響,乾隆皇后和皇貴妃的棺槨糟朽情況嚴重,目前正在委托湖北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做修復方案。專家過來採樣的時候,不忍心從棺槨上提取樣本,就在棺槨周圍找掉下來的木屑和漆皮帶回去分析。評審全部通過后,將正式啟動搶救性保護工作。屆時,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將使用脫水加固技術對棺槨本體進行修復。

“對乾隆和慈禧的棺槨修復可能會使用低氧含氮技術,這項技術就是控制文物保存空間的氮氧比例,因為細菌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都需要有氧氣,我們通過這個技術,讓文物保存空間處在類似於真空的環境裡,避免腐化。”王兆華說。

本次修繕的文物中有一件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慈禧入殮時所蓋陀羅尼經被。王兆華介紹,陀羅尼經被實際上是一塊錦緞,不是一床被子,這件文物是用金絲和錦緞織在一起的,慈禧用的這件上面鑲嵌了820顆珍珠。盜墓的隻認識金銀財寶,把上面的珍珠都拽了下來,把錦緞扔了,但他們沒想到這塊錦緞才是最值錢的,它的材質、工藝都是一流的,也因為它的唯一性——是慈禧入殮用的,所以,也是鎮館之寶。陀羅尼經被今年6月將送去杭州的中國絲綢博物館修復,修繕時間在一年半左右。

王兆華介紹,目前許多修繕項目仍在審批或者制訂方案階段,2015年內啟動的工程也將在3月天氣轉暖之后陸續開工,整個清東陵修繕工程預計最早到2017年底,最晚到2018年初將全部完成。屆時,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清東陵將以修舊如初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本報記者 耿建擴 本報通訊員 回佳佳)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