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袁闊成最后的日子:病中不失風走得十分安詳

2015年03月03日07:29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袁闊成生前遺憾:說書人太少

  袁闊成家中設簡單靈堂。

  1980年,袁闊成登台表演評書小段。資料圖片

  ▲劉蘭芳慰問親屬。▲姜昆前來悼念。京華時報記者趙思衡攝

  3月2日凌晨3點30分,評書泰斗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在北京海軍總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6歲。中國曲協主席姜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等前往家中悼念。在家中,袁闊成女兒袁田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父親生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也是這幾年才查出來的,走時沒受什麼痛苦,很安詳。

  談到袁先生生前囑托,袁田說:“他生前為曲藝的前途有點擔憂,現在各種藝術形式比較多樣,曲藝的呈現樣式比較單一,不像歌舞那麼火爆,要耐得住寂寞,他希望更多的年輕的演員能夠從事評書這門藝術,生前只是有這麼一點遺憾。”袁闊成遺體告別儀式將於3月8日上午9點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廳舉行。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

  ■最后的日子

  病中不失風趣走得十分安詳

  昨天上午,評書大師袁闊成先生去世的消息傳出。京華時報記者隨后向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以及袁闊成先生的多位徒弟求証此事。剛從國外演出回來的姜昆還在倒時差,他說:“我早晨5點就醒了,一看手機說袁先生走了,太突然了。”在網上,六小齡童、相聲演員苗阜、編劇史航等也對袁先生的去世表達哀悼,而袁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也成為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引發網友懷念。

  袁闊成的女兒袁田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說:“父親是先天性心臟病,在醫學上叫心臟旁缺,他一直不知道,我們家人也不知道。十幾天前,他身體感到渾身無力,我帶他去醫院檢查說是缺鉀,再做心電圖時醫生說,壞了,這怎麼旁缺啊。診斷書寫的旁缺的面積還挺大的,這種病一般在14歲之前做手術就能保証健康,但他歲數現在這麼大了,誰敢給他做啊。”袁闊成先生走的時候很安詳,沒受什麼痛苦。

  袁先生從年前就感到身體不適,先后三次住院治療,后兩次在海軍總醫院治療。袁闊成的徒弟關昀說:“后兩次是從2月6號開始住院,我身體也不太好,血糖有點低,為了方便照顧師父我就也辦了個住院,在隔壁病房。前幾天,他知道以后還風趣地指著我說,‘你是混進來的’,一直很幽默。”

  相聲名家、袁闊成先生的義子崔琦對記者說:“大年初二,我還跟袁先生聊《灞橋挑袍》,我倆從頭到尾說了一遍,沒想到這麼快,先生就走了。”

  ■家人追憶

  袁田:希望年輕人從事評書藝術

  昨天中午,京華時報記者趕赴袁闊成先生家中,袁先生小徒弟張偉和幾個師兄弟在幫著照料,中國曲協主席姜昆、著名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先后趕往家中悼念。袁闊成先生的女兒袁田心情稍平復后,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談及父親生前的囑托,袁田說:“他生前一直關注曲藝的發展和評書事業,他近些年雖然登台不多,但很關注青年一代演員的成長。希望有更多的評書演員,更好的節目質量能在舞台上呈現。他一直也為曲藝的前途有點擔憂,現在各種藝術形式比較多樣,競爭也很激烈,曲藝的呈現樣式比較單一,不像歌舞那麼火爆,要想把這門藝術繼承下來,還要耐得住寂寞。他希望更多的年輕演員能夠從事中國獨有的這門評書藝術,生前只是有這點遺憾。”

  袁田表示,父親雖然有這些遺憾和擔憂,但是對曲藝的前景還是比較看好的,“現在習主席很關心傳統文化,各個媒體也很關注傳統文化,這讓他感到很欣慰。”

  袁闊成創立的袁派評書藝術於2009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談到袁派藝術的傳承,袁田說:“現在也有不少徒弟在舞台上說書,主要是非遺的經費不是很順利,像開研討會、出書都需要經費。”

  對於評書藝術來說,袁先生生前留下底本、影像、音頻等資料,是很寶貴的資料。袁田表示,她接下來會在適當的時候整理父親的一些資料,希望能夠把父親的藝術遺產傳下來,“他生前作品有50多部,主要是在中央電視台的資料庫,要調資料需層層的審批。另外,天津電視台也有不少,營口電視台也有一部分。”

  袁先生的學生遍天下,但真正入門拜師的卻沒有。袁田說:“父親正當年時趕上‘文革’,不許有傳統的拜師儀式。一般是組織上介紹的,在黑龍江辦過革命故事的學習班,當時有四五千人。現在這些人雖然大多沒有在舞台上成為評書演員,但他們在出版界、影視界也作出了很多成績,為評書作出不少貢獻。”

  ■生平往事

  出身評書世家“三國”影響一代人

  袁闊成祖籍遼寧營口,1929年生於天津。他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也被很多人稱作“中國評書第一人”。袁闊成出身評書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親袁杰武號稱“袁氏三杰”。他自幼隨父習藝,后拜金杰立為師,並得到陳士和的指點。14歲登台,長期在唐山、天津、哈爾濱、營口、北京等地獻藝,18歲即以短打書《十二金錢鏢》《施公案》享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他帶頭說“新書”。新中國成立后的“新書”即革命題材書,袁闊成有開拓之功,先后說了《紅岩》《赤膽忠心》《暴風驟雨》《林海雪原》等新書。1981年,他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之邀,錄制長達365講的《三國演義》。1985年播出后受到極大歡迎,成為一代人的記憶,也受到了陳雲、王震等老輩中央領導接見。

  1988年以來,袁闊成先后為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制《長?雄風》、《西楚霸王》和為北京電視台錄制《紅岩》,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像出版社錄制了《十二金錢鏢》等。其作品《水滸外傳》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2009年,“袁派評書”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藝術風格

  博採眾長形成“袁派評書”

  袁闊成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被大家合稱“四大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倡導說新書,將小舞台的傳統評書帶到大舞台上,使評書真正成為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他善於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說書的書目。

  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吸收話劇、電影、戲曲,以及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新的表演方法和藝術技巧,汲取了話劇、電影、相聲、戲曲、秧歌等姊妹藝術的精華,借鑒其創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會貫通,不斷豐富並形成了自己的“袁派評書”表演風格。

  他的表演說表並重,靜動互存,神形兼備,繪聲狀形,以形傳神﹔表演細膩感人,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