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陵“二號墓”的主人是曹操,經過多年的爭論,已成定局。在曹操墓旁邊的“一號墓”,人們寄希望於是卞太后的墓葬,卞太后與曹操“同塋異穴”。但發掘結果卻是一座“空墓”。
“一號墓”與曹操墓的方向一致,在其旁邊,相距30多米。平面形狀呈刀形,墓道南半部呈階梯狀,北半部呈斜坡狀,陡峭狹窄,墓道兩側分布有對稱的長方形坑,南面10個,北面9個。墓室位於墓道西部偏北,平面呈方形,長8.5米,寬7.4米,墓底距地表10.55米。根據已公開的資料可知,“一號墓”規模遠小於“二號墓”,規格也不高,僅是一個豎穴土坑墓,墓室上部沒有磚石券頂,底部也沒有磚石鋪地,與當時的墓葬特征不大相符,令人費解。
據報道,“一號墓”共清理出7個盜洞,其中一個盜洞通往曹操墓。墓葬破壞十分嚴重,僅在墓道通往墓室的地方出土了一把鏽蝕嚴重的鐵劍。
“一號墓”發掘的消息一經公布,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這是一座什麼性質的墓葬?報道說這是一座“陪葬墓”。但該墓中既未發現尸骨,也未發現除鐵劍之外的任何隨葬品。筆者認為,該墓被盜不假,但任何被盜之墓,都不可能“片骨不留”“片瓦不存”。因為,最貪婪的盜墓者也不會要“片骨”與“片瓦”,自然會殘留於墓中。但在“一號墓”中,除了那把鐵劍之外,竟然一無所有。可以判定,“一號墓”壓根兒就沒有埋葬過死者,是一座徹頭徹尾的空墓。
事情的真相遠不止於此,“一號墓”在建造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埋人”。因為,如果真要打算“埋人”,不要說像曹操家中的王公貴族,就是稍有地位的中產者,也會用磚石券頂和磚石鋪地的。可正如上文所述,“一號墓”的墓室中,竟然“一磚一石”都沒有,是干干淨淨的“豎穴土坑”。這在曹操高陵,用這樣的“墓”埋葬人,實在難以服眾。所以筆者認為,“一號墓”壓根兒就是一座“假墓”,是貨真價實的“疑塚”。至於那把鐵劍,也不是什麼隨葬品,而是“斬妖降魔”之物:任何“死鬼”與“陰魂”都不能進入——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誰進入,就斬之。這才是此劍的真實用途。
問題又來了:“一號墓”會是誰的“疑塚”呢?是曹操的“疑塚”嗎?不會。一則,該“疑塚”之規格與曹操地位相去甚遠﹔二則,曹操下葬時,曹丕完全遵循父命,實行薄葬,除“兵器”屬“金”外,其余“金銀珠玉”均不葬入,故沒有考慮置其“疑塚”。況且,曹操《遺令》中“隻字未提”,曹植《武帝誄》中也沒有任何反映。
筆者認為,從情理上分析,“一號墓”應該是卞太后的“疑塚”,原因有二:一、卞太后雖然是“太皇太后”,但仍然是曹操之妻,如果異穴,應當在曹操墓旁邊,規格也應低於曹操墓﹔二、根據資料,卞太后下葬時,隨葬了不少的“金銀珠玉”,在那個“盜墓成風”的年代,隨葬很多的“金銀珠玉”,就需要防備別人盜掘。所以,卞太后下葬時,就需要在曹操墓旁邊再造一“假墓”,給人以“卞太后與曹操同塋異穴”的假象。這也許是卞太后臨終前的想法,也許是魏明帝的“既定方針”。這一招真的管用:這個“疑塚”在歷史上居然出現了七個盜洞, 盜墓者把它當成真墓而盜之,其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曹操疑塚”之說,也就由此而生,並逐漸張揚遠播。
世間上的事,基本上都是無風不起浪。千百年來,民間廣為流傳著“曹操七十二疑塚”之說。“傳說”不免夸張,也不必當真。但“傳說”並非是“無中生有”,傳說是歷史的影子。“影子”是因為有“竿”才會出現的。所以,“傳說”總會緣於歷史中的某些“竿”。曹操“七十二疑塚”之“竿”應當就是“高陵一號墓”。盜墓者把“高陵一號墓”當成曹操墓而盜之,自然是“一無所獲”。盜墓者認為:這是曹操有意而為之,“疑塚”之說由此而生﹔在其后的傳播過程中,又過分地夸張與渲染,並加進許多“神秘”的色彩,與歷史的真實漸行漸遠。到今天,當真的曹操墓被發掘出來以后,人們仍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真印証了《紅樓夢》上那句話:“假作真來真亦假”。“曹操疑塚”之說的影響實在太深了,以致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清除這種影響,還曹操墓之本來面目。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