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歷史的放大鏡——辛亥革命時期漫畫展》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幕,以我國第一張現代意義的漫畫《時局圖》領銜的110張老漫畫形象地還原了辛亥革命時期中華大地的社會風貌。
漫畫展圖文並茂,以辛亥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順序,分為“列強的盛宴:晚清民族危機”“搖晃的統治:清廷統治之腐敗”“尷尬的改革:清末之新政”“崛起的力量: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有名無實:清廷之預備立憲”“革命的導火線:保路運動”“王朝的終結:辛亥革命高潮的到來”“移風易俗:共和新氣象”“理想與現實:民國初年之亂局”九個部分,全景展示辛亥革命。
展品中,1898年見諸報端的《時局圖》最為著名。畫中,代表俄國的黑熊霸佔著東三省﹔象征著英國的犬“護食”般佔據長江一帶﹔霸佔山東區域的是德國﹔欲將廣東、廣西和雲南攬入懷中的青蛙代表法國﹔還有虎視眈眈的日本和美國,生動地展現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形勢,原畫最早刊於香港《輔仁文社社刊》。
展覽中還有大量漫畫雖只是寥寥幾筆,但每筆都是點睛之作。廣州辛亥革命紀念館陳列研究部副主任謝瑩站在一幅題為《自由》的漫畫前說:“辛亥革命前后,進步人士追求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這幅畫中兩個懵懂的孩子敲響了自由鐘,一個老頭卻死死捂住耳朵,生怕聽到‘自由的聲音’。這表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潮流中,新生力量與守舊派的對峙。”
專家介紹,辛亥革命時期,漫畫創作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這時期的漫畫諷刺時政,開啟民智,宣傳革命,倡導“民氣”,抨擊“官氣”,聚合底層力量。“這些漫畫將歷史濃縮於方寸之間,其鮮明的態度,諷刺性的夸張,不僅反映了漫畫所要表現的歷史人物、事件,也承載了漫畫作者的解讀,就像一面放大鏡,讓我們看到更多真實的歷史細節”,專家說。
紀念館還將平面、靜止的漫畫圖制作成FLASH動漫短片輔助展出,設計了時局“全”圖游戲、“漫畫臉譜我來畫”等活動,觀眾可免費參與。
該展覽將免費展出至4月12日。記者 劉冕 記者 李繼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