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學者新解《木蘭辭》:木蘭辭官因不堪官場等級

2015年03月13日09:39    來源:中國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學者新解《木蘭辭》:木蘭辭官因不堪官場等級

  向以新解“四大名著”和唐詩宋詞著稱的文化學者汪宏華在《木蘭辭》研究上獲得新成果,他從詩辭最后四句切入,反向推理,發現木蘭之所以積極從軍是為了証明在戰場上男女能夠平等,而消極辭官則是不堪官場更加森嚴不可逾越的等級,在君王和上級面前會時不時遭遇兔子一般的耳提面命、戲弄把玩。與其做政治玩物不如坦蕩做女人。正是這種專制與等級讓國家積貧積弱,遭受侵略。木蘭的忠孝思想不是盲愚的,而且不限於忠孝,其內涵之豐富、先進已超越封建時代,真正是位扑朔迷離的神秘女子。

  《木蘭辭》原文: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衣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扑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首《木蘭辭》或曰《木蘭詩》看似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實則內涵十分豐富、嚴整而又隱晦。筆者認為詩尾略顯突兀搞怪的四句是揭秘木蘭從軍與辭官之謎的關鍵。

  “雄兔腳扑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幾句話是木蘭回復軍營伙伴的自嘲之言,詼諧地將自己比作小動物兔子﹔其次“雙兔傍地走”不是指生殖器官被遮掩了,是說兔子隻要恢復到自然、正常的狀態就難辨雄雌,不存在大小強弱之別,與前面耳朵被提起時的非常態相對﹔第三,說明木蘭當初之所以敢於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並非一時盲動,已從生活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知道一個人應當怎樣做便能掩飾男女性別。

  不過,木蘭的用意還遠不止於此,真正算得上是扑朔迷離,同時還回答了自己辭官的原因,解釋了君、親、國、家以及官、兵、民、女的關系。

  就像后兩句與前兩句存在相關性一樣,要想理解整個這四句就當從前文尋找答案。

  木蘭為什麼“不用尚書郎”?原因並非通常意義的見好就收、辭官告退,而就隱含在她最后的笑談中:當官之后的我免不了會被閑著沒事的頤指氣使的上級把玩捉弄甚至耳提面命,很快就會顯露性別,就像兔子的不堪遭遇。現如今我無力改變這種體制,那麼體制也別改變我。皇上,您要我選擇嗎?我選擇做人,不做玩物﹔我選擇做坦蕩之女人,不做常戚戚的官兒。

  再者,木蘭對於凱旋而歸的待遇也是有需求的,不喜歡“天子坐明堂”的威嚴和高高在上,更看重人情味,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不喜歡“賞賜百千強”的物質獎勵,不喜歡“策勛十二轉”的分等級封官,更看重由內而外生發的歡喜和不分男女長幼的和諧,如“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他們不對木蘭“問所欲”,一切皆在不言中。按照五級需求理論,就是木蘭的尊重需求和情感需求高於生理需求亦即功名物利需求。

  可以想見,木蘭榮歸故裡后不僅在家裡,在鄉裡也一定不再受到性別歧視了,不隻被認定是低微的織女了。而木蘭的需求也僅限於此,十二年征戰隻為証明“誰說女子不如男”。男女平等是一切民主的基礎。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木蘭的人生表面上是從本真回歸本真,思想境界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最初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狀態,此時的女人雖然受到國家和朝廷的歧視,不許當兵,不許做官等,但在家中卻同樣是心肝是寶貝,每天日暮都會聽到“爺娘喚女聲”,久別重逢之后更是會受到全家老小的熱情款待。

  之后是當兵時的狀態,此時的女人雖然有很多不方便,但由於大伙都忙著上陣殺敵,一致對外,成天像兔子一樣不停地奔跑,沒有人會去關注他人的性別,何況木蘭殺敵的智慧和勇氣比同伴還要強。

  最后是回到故鄉后的男女平等的狀態,此時的木蘭雖是平民,無官無爵,但卻避免了周遭的性別歧視和能力限制,更避免了官場的欺上壓下、爾虞我詐。一個女人隻要外在不貼上性別標簽,內心不受到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是完全能夠發揮出男人同樣的高大上,同樣的戰斗力的。並非隻能“唧唧復唧唧”,隻能“惟聞女嘆息”。

  在作者看來,在木蘭看來,男女平等不僅是女人自尊心的需要,更是國家強大的需要,能為國家打開半邊天,解放一半生產力。因為存在性別歧視,所以木蘭的父親雖然年邁,不適合打仗,也仍是“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豈不知十二年后,他已然是走不動了,“出郭相扶將”。假如當初朝廷點他上陣,隻怕難有“壯士十年歸”的喜劇,在戰場上性別不是問題,年齡才是問題,少年強則國強。假如當初朝廷若允許更多的女將沖鋒陷陣,戰爭就肯定用不著持續十二年。再假如,當初朝廷不搞窩裡斗,不重男輕女,不自己整自己人,國家就肯定不會積貧積弱,被他國覬覦,需要“可汗大點兵”,比男女之別更可怕的是官僚主義和社會等級制。

  此前人們都認為木蘭真正做到了忠孝兩全,但實際情況是忠國不忠君,敬業不慕官。她為了保衛國家不惜女扮男裝,不惜到東南西北各市物色最好的坐騎,不惜“將軍百戰死”,但當得勝歸朝天子問她何所欲時,卻義無反顧解甲歸田,不願效忠封建獨裁者皇帝,不願對上級俯首帖耳也不願讓下級摧眉折腰。而這一行動又恰恰體現了她的誠信,患難之時,善意的欺騙常常是允許的,而享樂之時,欺騙就難以被人容忍了,所以木蘭不想繼續隱瞞了,毅然舍棄賞賜並當著戰友的面坦誠變回女兒身。

  可以設想,若是官場沒有變態的等級與傾軋,男女沒有莫須有的貴賤之分,木蘭是一定會出將入相的,是願意替父從軍也願意為國分憂的,畢竟人的最高需求是價值實現,價值實現沒有止境。(汪宏華 湖南岳陽人 文學評論家 代表作:四大名著大起底)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