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新華字典》將改編成電影 是創意還是噱頭?

王彥

2015年06月04日13:17    來源:重慶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華字典"改編成電影 李少紅:應尊重IP帶來的改變

  《新華字典》改編成電影 這是中國電影的創意還是噱頭?

  IP(具有知識產權的智力項目)熱在影視圈持續升溫,幾乎每天都有所謂IP作品開拍或上映。最新的消息是,《新華字典》和“俄羅斯方塊”被互聯網公司注冊,將被改編為影視劇。國內還有怎樣匪夷所思的IP會被改編?中國影視創意已經枯竭到拉《新華字典》來做噱頭?日前,國內影視制作業內人士接受了記者採訪,在談到電影對IP當持怎樣的態度時,爭議是顯而易見的。

  應該尊重IP帶來的改變

  代表人物: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

  有人認為,《新華字典》是惠及幾輩人的工具書,如果改編得當,借經典的名聲拉動票房無可厚非。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自詡“IP熱”的准支持派,“IP本身無可厚非,我們不能因IP轉化過程中的某些問題,而忽視這種新形態的存在。上世紀90年代,對於數字化取代膠片拍攝,業內許多人是抵抗、不屑,甚至認為是種墮落。但現在回頭看,時間已証明一切。”李少紅在影視產業打拼30多年,圈裡的熱詞起起伏伏經歷了好幾輪。如今,IP之於電影是又一次革命,李少紅認為電影人應該尊重互聯網給電影產業帶來的改變。

  IP改編是對市場的尊重

  代表人物:《大丈夫》編劇李瀟

  有人認為,IP改編作品讓觀眾看到片名就有親切感,進而產生消費,正是內容產業延長產業鏈帶來的優勢。從這個角度考量,《新華字典》可謂好IP。電視劇《大丈夫》的編劇李瀟認為,一個IP有價值,就是因為它有閃光點,能抓住用戶心理,滿足消費訴求。在李瀟的印象中,過往有不少影視創作是“閉門造車”,遠離觀眾,而IP改編卻以觀眾為中心,是對市場選擇的尊重。

  依賴IP是電影的悲哀

  代表人物: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給IP熱投了反對票,他說,“IP實際上是I poor,我很窮。尤其是有人動了《新華字典》的腦筋,原創真的如此匱乏?”汪海林給出抵觸IP的理由:現在一說要找創意源,很多人就訴諸互聯網熱詞,很多選題本身欠缺專業性,不具備電影轉碼條件,“如果創作完全依賴於熱點,那是電影的悲哀了。” 王彥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