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浪先生。
著名音樂家羅浪因病逝世 享年95歲,所作《哀樂》一直被免費使用
7月14日中午,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著名音樂藝術家羅浪先生因病救治無效於2015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羅浪先生的親屬、北京著名律師劉愛明,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証實了這個消息。羅浪先生作為著名音樂藝術家,雖名氣不及流行樂歌手,但他創作的《哀樂》卻在全國家喻戶曉。全國眾多殯儀館至今仍在免費使用此曲。
羅浪先生一生創作頗豐,曾為《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等經典樂曲改編和配曲,而影響最廣的作品當是羅浪先生於1945年創造的《哀樂》。三年前,北京一位音樂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全國多家殯儀館在客戶舉辦葬禮時,一直都在免費使用羅浪創作的《哀樂》。而根據音樂著作權使用規定,使用《哀樂》一次,羅浪先生至少應該收取版權使用費一元人民幣。每天全國各大殯儀館至少有200萬人逝者家屬在使用羅浪創作的《哀樂》,有的殯儀館,還暗中收取了逝者家屬舉辦葬禮時使用《哀樂》的播出費,卻沒有一家殯儀館支付創作者羅浪的版權使用費。
華西都市報記者曾就此事電話採訪過羅浪先生,老先生談及《哀樂》版權使用費時,認真地說:“咱跟著黨,跟著毛主席革命工作了一輩子,都是為人民服務。我創作的這首《哀樂》,還收什麼使用費啊?就算我為人民服務奉獻的一個作品。免費使用沒有關系。我用不著收什麼音樂使用費了!”
《哀樂》背后的事
國家典禮/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時,全國政治協商會議閉幕,隨后在天安門前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當毛澤東主席持?為紀念碑基石落下第一?黃土時,由四十余人組成的軍樂隊吹奏出《哀樂》深沉凝重的第一個音符。這是《哀樂》首次在國家典禮儀式上被採用。
形成歷史/ 回顧《哀樂》的形成歷史,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家《哀樂》已與數十年前的民間嗩吶面貌迥異。盡管羅浪一直回避用“創作”這個詞來界定自己的藝術勞動,但這支曲子的確凝結著他無盡的心血。他在哀悼樂曲的編創中留下了開創性的一筆,開辟出一種“哀而不傷、悲而壯美”的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