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時如金的陶侃。資料圖
陶侃一生和王導三次交手:第一次在建康,看似打成平手。但陶侃得到湘州,撿了大便宜,已稍佔上風﹔第二次交手,陶侃又得到江州,王導無條件地投降。
陶侃躊躇滿志,再次出手時,想到了曾經的一個夢。
廢黜王導沒有成功
王導到晚年對一切都睜隻眼閉隻眼,上下貪污成風,違法橫行無忌。在陶侃眼中,他不是個奸臣也是個庸臣,是不折不扣的蛀虫。
陶侃於是決定舉兵建康,廢黜王導。他先派人征求郗鑒的意見,沒想到,郗鑒回答得很干脆:“不行”。郗鑒鎮守京口,援兵一天可到建康。陶侃呆坐良久,無奈收兵作罷。
一幕幕往事涌上心頭,一張張臉浮現在腦海。他終於明白,眼前有幾座大山,他這個老愚公要想移走,成功的希望太渺茫。
1、庾亮駐兵蕪湖,不可能看著陶侃一枝獨大。陶侃沒有膽量同時反對王導、郗鑒、庾亮。
2、他出生於寒門,在大族的縫隙裡掙扎奮斗幾十年,艱苦地出人頭地,但周圍依然是豪門鄙夷的眼光。廢黜王導,就是與強大的傳統力量為敵,與整個士族為敵,所有人的唾沫都會淹死他。
3、他自己的兒孫,沒有一個能擔當大任的人。就算他僥幸取得天下,必將在后代手中全部敗光。
4、他已位極人臣,懂得及時收手、適可而止。
傳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裡他長了八對翅膀。一直往上飛,飛到天上,看見天門有九重,他穿過了八道門,隻有一道門始終進不去。此時,看門的人拿了一根手杖向他打來,他急速地墜落,掉到地上,翅膀也折斷了。一陣劇痛,他猛然驚醒,感到左腋還有隱隱地疼。
他想通了,這就是命吧,上天在暗示他是不可能越過九重門的。這也是“折翼”一詞的由來。
他平靜去世活了76歲
332年,他指揮部隊收復了襄陽。襄陽是荊州的北門,是阻止后趙沿漢水南下的軍事重鎮。朝廷拜他為大將軍,賜予贊拜不名(臣子朝拜帝王時,贊禮官不直呼喊他的姓名,隻稱官職)、劍履上殿(可以佩帶劍穿著鞋上朝,一般人上朝不能帶武器,要脫鞋)的殊榮,被陶侃上表堅決辭讓。
此后,他漸漸不參與朝政,多次想辭職退休,但被佐吏們苦苦相留。334年6月,陶侃在病中上表,說:臣出身孤寒,志向有限,卻受到朝廷過多的恩寵,我也即將80歲了,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他請求告老還鄉,又稱贊王導、郗鑒、庾亮是周公和召公。派左長史殷羨把自己符節、官印等,全部送還朝廷。他離開荊州前,軍資、器仗、牛馬、舟船等,都登記造冊,封存倉庫,他親自上鎖。
6月12日,他坐船回長沙,臨上船時,他對送別的人說:看我病成這樣,都怪你們苦留到今天啊。
第二天,船行到武昌西邊三公裡處的樊溪,他平靜地去世,享年76歲。
他喜歡實實在在做事
陶侃是一個實干家,軍中府中,各種事情他都親自下去檢查,自己沒有片刻的清閑。每天來找他的人很多,但招待、送行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門前沒有停留或者等待之人。
他常常說:大禹是聖人,還十分珍惜時間﹔我們普通人更應該珍惜分分秒秒。那些隻想著游樂縱酒的人,活著的時候沒有益處,死了也不被后人記起,這是自己毀滅自己啊!
他的部下中曾有人因賭博荒廢正事。陶侃命人把他的酒器、賭具都扔到江中,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了他。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見一個人手拿沒有熟的稻谷。陶侃問:你拿它做什麼?
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見的,隨意拿來罷了。
陶侃大怒說:你既不種田,還拿別人的稻子戲耍!
對他又實施了鞭刑。
有人給他送禮,他都要詢問來由。如果是自己辛苦得來的,即使禮物輕微也很高興,回贈的東西更多。如果禮物來路不正,就會嚴厲斥責,絕不收取。
當時名士言必稱老庄,有人向他推薦一個青年,他親自去探訪。看見這個年輕人住在一個小房間裡,滿屋的書畫,但是棉被好像幾年都沒有洗,頭發又亂又長。他看了一眼就走了。
他對推薦人說:這個人連一個房間都沒有管好,天下大事,怎麼能治理好呢?
又說:《老子》、《庄子》浮華不實,君子應當穿得整整齊齊的,蓬頭垢面來培養聲望,還自稱豁達的,隻能算是偽君子。
他做事細致有遠見
他曾經叫各軍營種植柳樹,都尉夏施把官府裡的柳樹偷過來,栽在自己門前。陶侃路過時看到了,停下車問:這是武昌西門前的柳樹,為什麼要偷偷移栽到這裡?
夏施嚇得連忙認罪。
陶侃負責造船的時候,命令部下把木屑、砍下來的碎竹等,不要丟棄,都收集起來好好地登記后儲放。別人不明白什麼意思。
一次新年聚會,太陽剛放晴,廳堂前積雪開始融化,地面濕滑,陶侃就用這些木屑鋪在地面上。
后來朝廷命令造船擴充水軍,要求在短期間完成。但是造船需用的釘子,一時無法找到,他命令削那些竹頭做成釘子。
他的兒子們令人遺憾
他在軍41年,果敢善斷,明察秋毫。轄區東從南陵(今安徽蕪湖繁昌縣)西到白帝城(重慶奉節縣),數千裡路不拾遺。尚書梅陶評價他:機警洞察,和曹操一樣﹔勤勞忠順,像諸葛亮一樣﹔陸抗等人都比不上他啊。
最后幾年,他看破了一切,過起富貴奢華的生活。他有幾十個妻妾,生了17個兒子,但遺憾的是,沒有培養出一個優秀人才,他們大多數脾氣暴躁,相互不合。他的遺體剛剛運回長沙,兒子們就開始勾心斗角,爭奪遺產。讓人嘆息不已。
隻有一個兒子性格比較溫和,叫做陶茂,名氣不大。但有一個名氣非常大的孫子,那就是陶淵明。
就在陶侃死的前一年,北方的石勒、慕容瘣死了,獨霸益州的李雄也在陶侃死后不久去世,這是一個眾多豪杰謝幕的年代,也是讓人傷感的年代。
東晉建國后發生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北方發生了什麼呢?先來看看代表人物石勒傳奇的一生。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