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老兵憶抗戰出奇制勝:猛虎掏心狙擊 擺"臭狗陣"

王鶴、申卉、林靜

2015年07月20日09:43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老兵憶抗戰出奇制勝:猛虎掏心狙擊 擺"臭狗陣"

  王守舉的戎裝老照片。(翻拍)

  顧國福(中)的軍裝老照片。(翻拍)

  生活在廣州的新四軍老戰士回憶抗日歲月仍豪情萬丈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廣州生活著這樣一群老人,他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老戰士。

  在抗戰年代,他們在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在戰略上造成對日本重點佔領的城市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敵后戰場的發展壯大,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為贏得全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這群新四軍老戰士面對日軍實行反復“掃蕩”和“清鄉”,以及“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仍然堅持抗戰,在敵后展開英勇抗爭。

  文/廣州日報記者王鶴、申卉、林靜

  通訊員吳東峰、郭惠軍

  圖/廣州日報記者庄小龍

  顧國福,1928年9月出生,江蘇連雲港人。194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加入淮海區灌雲縣游擊隊。皖南事變后,游擊隊編入了新四軍三師十旅二十九團。1944年顧國福跟隨部隊在蘇北抗日根據地,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斗爭,相繼參加了高(溝)楊(口)、阜寧、兩淮等戰役。

  抗戰勝利后,顧國福所在新四軍第3師主力開赴東北,創建東北戰略根據地。1946年3月,蘇聯紅軍撤離東北時,部隊殲滅國民黨收編的偽軍警,先后攻佔四平、長春、齊齊哈爾。顧國福參加了四平保衛戰、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顧國福在鄭州火車站和邢台火車站負責保障中南軍區開赴朝鮮作戰的后勤運輸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榮獲獨立自由獎章、解放勛章、紅星勛章。1983年正師級待遇離休,並被授予勝利功勛榮譽獎章。

  顧國福:

  一顆手榴彈放翻幾個鬼子

  已經87歲高齡、身材高大的顧國福回憶起硝煙滾滾的抗日戰場依然記憶猶新。顧國福在敵佔區的家鄉因漢奸和偽軍橫行而民不聊生,他和家人被迫逃荒來到解放區。年僅15歲的他加入新四軍成為一名通訊員。在抗日戰場上,他曾用步槍狙擊一名日軍指揮官,也曾用手榴彈炸死拒不投降的鬼子。

  在淪陷區生活難以為繼

  隨父母逃荒加入新四軍

  顧國福1928年9月出生在江蘇省灌雲縣南城區金蘇村一個貧農家庭。家裡有8口人,家裡人多地少,父親靠做小買賣解決溫飽。日軍在連雲港登陸以后,漢奸土匪到處搶劫,父親生意做不下去。1941年,全家走投無路被迫要外出逃荒。在逃荒的路上,家裡人得知顧國福的表舅在解放區工作,那裡沒有日本鬼子和漢奸偽軍的侵擾,一家人就毅然前往解放區,在湯溝附近小張庄找了一個安身之處,從中共領導的縣政府借了一些糧食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當年年底,顧國福到縣政府財政科做勤務,1942年春,日本鬼子對解放區進行大掃蕩。“當時日本鬼子實行‘三光’政策”,顧國福說,所到之處燒光、殺光、搶光,慘無人道。1943年,為了補充部隊兵力,顧國福主動報名參軍,成為一支隊三團(后改為新四軍三師十旅二十九團)通訊班通訊員。

  顧國福參軍時年齡不大。“年紀小也有小的好處”,顧國福回憶,在日本鬼子來解放區掃蕩的時候,他經常被派去偵查敵人掃蕩路線和兵力,因年紀小不容易暴露身份,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得到團首長和支隊參謀處的表揚。

  “白天是敵人的天下

  晚上是我們的天下”

  1942年11月,日軍在淮海區開始了最殘酷的“大掃蕩”,出動日軍第十七師團藤源聯隊,偽軍李實甫和徐繼泰兩部隊及偽地方武裝共1萬人,採取步步為營的碉堡政策,以沭陽為中心向四面偽化,不到三四個月就把淮海區分割成四大塊。針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淮海區黨政軍領導決定按敵人分割的四大塊地區,組織新四軍三師十旅和七旅二十一團一營同縣以上的地方武裝合編形成四個支隊堅持斗爭。

  顧國福當時所在的一支隊根據敵情,主力部隊化整為零抽調一部分干部戰士到各地方武裝中去,組織地方武裝分片區看守、盯住敵人。敵人一出據點,新四軍就知道了情況。根據敵人兵力大小,研究不同對策,主動打擊敵人,不讓據點裡的敵人搶運糧食。斗爭最激烈和最艱苦時期,顧國福說,“白天是敵人的天下,夜晚就是我們的天下”。幾乎每天夜裡,游擊隊、民兵都開展“麻雀戰”主動打擊疲勞的敵人,打得敵偽軍提心吊膽,鬼子受不了煎熬,精疲力竭狼狽撤回。

  擅長“猛虎掏心”

  狙擊日軍指揮官

  除了游擊戰,新四軍也有計劃地組織反擊戰,有時集中支隊主力,先從孤立、突出的小據點“開刀”,時機成熟一個拔掉一個﹔有時“圍城打援”伏擊來援之敵,還有時“猛虎掏心”攻擊敵軍力量薄弱的大本營。

  顧國福記得在1943年,日本鬼子掀起新一輪瘋狂掃蕩,可敵人后方大伊山總部卻兵力空虛。顧國福所在的一支隊三團奉命攻打大伊山。“他們掃蕩要打我們的總部,我們就趁他們不備,組織力量直搗敵心窩。”顧國福說。

  部隊進攻以后一開始較為順暢,可在中心據點卻久攻不下。這時團領導帶著通訊員顧國福來到據點附近民房屋頂上觀察敵情。原來是一名日本軍官在院子裡指揮偽軍做頑固抵抗。顧國福拿起步槍,屏住呼吸,瞄准50米開外的日本指揮官,扣動扳機。槍聲響起,日軍指揮官應聲倒地。據點裡的敵人群龍無首立即亂了起來。部隊一鼓作氣拿下了大伊山敵軍指揮部。

  手榴彈炸頑抗鬼子

  為犧牲的戰友報仇

  日軍投降前夕,抗日武裝進行了大反攻。當時日軍為了保持沭陽這個中心據點,想在沭陽城葉圩、城南十字橋各安一個據點。葉圩據點剛安上,新四軍就決定把它“拔掉”。1945年2月11日,一支隊趕到葉圩攻打據點守敵。部隊經過苦打硬拼攻入葉圩內,與敵人展開逐房爭奪,為了掩護沖擊和逐房爭奪,顧國福攜著一筐手榴彈,用手榴彈炸毀敵人火力點,炸死躲在牆后邊的敵人,掩護戰友前進。戰斗就要結束時,一名日本軍官帶了幾個兵被我軍戰士們圍堵在房間裡拒不投降,兩名戰士被這名鬼子軍官用刺刀刺死,一位班長被刺傷。“不能再讓戰友倒下了”,顧國福看著倒下的戰友,果斷地將一顆手榴彈投入房間,為犧牲的戰友報仇。

  王守舉,1927年生,江蘇省沭陽縣人,1942年參軍,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從戰士干到副連長、師偵察隊副隊長,參加了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夏、秋、冬季攻勢,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在夏季攻勢和天津戰斗中,立過大功。

  1950年轉業到鐵路后,一直在鐵路公安部門、鐵路運輸法院工作,1987年初享受副廳級待遇,離休前,為廣州鐵路運輸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王守舉:

  隻有土槍土炮也敢打鬼子

  在廣州的鐵路宿舍,記者見到了抗戰老兵王守舉。王守舉今年88歲,個子頗高,精神矍鑠。說起抗日的故事,王守舉的神情變得激動,聲調也提高了不少。每說完一段故事,總要接上一句感嘆,“唉,要細說的話,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參加少年團 放哨抓漢奸

  王守舉出生在一個江蘇沭陽縣的貧苦雇農家庭,父親給地主家種地。1939年日寇佔領沭陽后,1940年~1941年,新四軍軍隊陸續進駐沭陽縣的大部分農村地區,也來到王守舉所在的村庄。王守舉所在的沭陽縣沙河區成為了蘇北的19塊抗日根據地之一。

  最初,王守舉加入了新四軍領導的兒童團,“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望風放哨,負責辨別誰是漢奸。”兒童團的孩子身輕手巧、靈活敏捷,每天就爬上樹,看著城牆內外來往人群,發現有人形跡可疑,立刻抓起來報告上級。當時,漢奸偽裝成賣狗皮膏藥的、賣眼藥水的想混進村子,“聽他們的口音就能辨別,不是我們蘇北人,還要假裝本地人講話,就立即圍上去盤問,如果發現有問題的就抓起來。”

  當王守舉年紀漸長,正值新四軍號召窮苦人參軍。王守舉說,新四軍不抓壯丁,對老人、孩子都很好。“幫我們干農活,我當時就想跟著他們打鬼子。”王守舉說,但因為自己是家中的獨子,家人怎麼也不同意他參軍。但最終家人還是擰不過執拗的王守舉,他就這樣參了軍,那一年,王守舉年僅16歲。

  缺彈藥高粱稈假裝子彈

  參軍后的王守舉被編入新四軍獨立旅7團一連機槍班。王守舉回憶,當時蘇北形勢混亂復雜,雖然新四軍的武器裝備都很落后,但他們照樣打鬼子。

  王守舉參加的第一場戰斗是攻佔敵人據守的土圍子。當時敵人用的是三八式槍,我們全連隻有一挺機槍,還是有故障的,大多都是炮筒槍,子彈也是自制的土制子彈,每個人隻發兩顆子彈。“沒有把握不敢輕易開槍,因為每次開槍后都必須把彈殼找回來,這樣才能領取新子彈。”為了唬住敵人,他們將高粱稈折成同子彈一樣長短塞進子彈帶,從外面看像有很多彈藥。我們利用偽軍中一個有正義感的兵做內應,不費一槍一彈就拿下日偽軍的據點,俘敵一支小隊。王老還繳獲十多支槍。

  擺“臭狗陣”出奇制勝

  “那時候缺彈少槍,不能和敵人硬拼,隻能智取。”為了策應錢集戰斗,我軍對沭陽縣的“桑墟”日偽軍據點展開圍困,該據點盤踞著漢奸、大地主張興忠、張盛忠和張漢忠三兄弟的偽軍大隊,經常四處搶劫擄掠,老百姓稱他們為“張三忠”,對其恨之入骨。

  當時,王守舉所在的七團要對其發起強攻。由於缺乏重火器,往往是有槍缺子彈,有迫擊炮卻無炮彈。於是,隊伍在老百姓的八仙桌上蓋上多層棉被,用水浸濕,制造土坦克,爆破手在土坦克底下向敵人投擲炸藥或手榴彈。“我們的裝備太差了。”他說,當時我們用自制的土火箭和土炮攻擊,土炮彈竟被碉堡內的敵人扔出來,甚至嘲笑“你們送來的炮彈我們當水瓢舀水喝”。

  指揮員不得不研究改變戰術。部隊先用亞細亞牌空油桶點上鞭炮,配合機槍火力制造假象迷惑敵人。碉堡內的敵人誤以為我軍火力很猛,躲在裡面不敢出來。在機槍、鞭炮聲的掩護下,將上千隻死狗投放在敵據點外圍的水圍裡。三伏盛暑,死狗很快腐爛、臭氣熏天,桑墟敵據點的兩三百名偽軍一時間被臭氣熏得吃不下飯、喝不進水,紛紛生病倒下,最后不戰而降,我軍得以收復桑墟。時任新四軍三師副師長的張愛萍賦詩,“千村人迎招手笑,百戶犬臥撫懷中。”表彰了連隊用的“臭狗陣”打了勝仗。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