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賜義士趙繼紫檀木框銀盾一座,上書“義勇可風”四個大字
楊一峰為趙繼撰寫的碑文
他只是個最普通的老百姓,卻做了件最有血性的事。
他叫趙繼,是居住在鄭州南十裡鋪的一個農民。在日軍來犯時,他不顧自身安危,數次孤身入敵營,殺敵18人,后被敵人發覺,遭受酷刑后慘死。
他被當時的政府追認為烈士,上至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鄭縣縣長,都親自過問悼念。
70多年過去了,他的英勇事跡,還在鄭州的南十裡鋪流傳。
帶人深入敵營一氣砍死7名日軍
趙繼,山東曹縣人,1920年因災荒,他帶著一家老小到鄭州南十裡鋪謀生,干過趕腳(挑擔的苦力),后來開了個小飯鋪。
趙繼有個73歲的老父親,妻子胡秀華,有一子二女。
在各種資料裡,關於趙繼殺敵的事實,敘述大致如下:
1941年10月4日,日軍侵佔鄭州,竄到南十裡鋪一帶,燒毀民房百余所,屠殺、燒死百姓60余人。趙繼當時未來得及走,被敵人抓住,親眼看到敵人燒殺搶掠,氣得他怒火填胸,乘敵人不備,逃出敵營。
隨后,趙繼在站馬屯找到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部隊,自告奮勇做向導殺敵報仇。他讓妻子胡秀華帶著孩子在小劉村親戚家避難。安排了家人的生活后,趙繼於當年10月24日夜,引國民黨士兵數人直奔南十裡鋪南門。他手持砍刀,獨自登上南門小房,敵人正在酣睡,手起刀落,一氣砍死敵人7名。
次日夜,他又帶著農民王年成、王來運等,潛至南十裡鋪北門外三官廟,投擲手榴彈一枚,炸死敵人11名。
10月29日夜,他又引著一個排的士兵,襲南五裡堡敵營,沖入據點,奪得輕機槍一挺,當他扛槍回身之際,日寇發覺。在探照燈下,敵人用機槍掃射使他受傷被俘,又放軍犬將他咬死。
壯士一去不復返尸骨數月后才找到
時隔70多年,至今在南十裡鋪和南五裡堡一帶,關於趙繼的英勇事跡還一直在流傳。
趙繼犧牲后,妻子胡秀華把尚年幼的一子二女撫養大,於1985年去世,許多人都熟悉這個堅強、樂善好施的老太太。趙繼的孫女趙水蓮說,爺爺和奶奶為人特別好,當年在開飯鋪時,就時常接濟窮人,認了五六個干兒子干女兒,“俺奶好行善,家裡犁地都有人爭著幫忙。”
在趙水蓮的講述裡,關於趙繼殺敵的情形略有出入。她說,趙繼本來就當過兵,性格比較暴烈,見不得誰欺負人。聽奶奶講,日本人來后,殺了南五裡堡幾十口村民,又去了南十裡鋪,就駐扎在廟裡,在全村燒殺搶掠。趙繼惱了,當晚找了倆人,去南寨門望風,他自己拿刀跳牆進去,殺死了7個日本兵,又跳牆出來。過了幾天,趙繼又找上那倆人,准備再次偷襲,走到半路,那倆人膽怯不敢去了,趙繼就自己去,偷藏了手榴彈,扔進去炸死了11個人。這下日本人嚇壞了,人接連被莫名其妙殺死,又不知道是誰干的,就退出了南十裡鋪,退到南五裡堡駐軍。
趙繼殺敵殺得興起,追到南五裡堡軍營,偷了一挺機槍,后來,又去站馬屯找到中國駐軍,願意帶路殺敵。中國駐軍給了他一個排,約好晚上去偷襲,讓這一個排的人作掩護。但是這次,敵人已經有准備了,設好了陷阱,放了幾挺假機槍,趙繼進去,再也沒出來。
遭受了嚴刑拷打,趙繼整個人還被大卸八塊,綁在電線杆上。
其后,趙繼的妻子胡秀華始終沒找到趙繼,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一直到1942年春。
關於這件事,還有個特別傳奇的地方:1942年春天的一個早上,趙繼在尚庄的一個朋友找到胡秀華,說他夢到趙繼了,兩人約好了去西門趕會,趙繼讓他在那裡等他。那天刮著大風,胡秀華按照朋友夢裡說的那個地址,果然找到了趙繼身上的遺物,還有一隻斷手和殘肢。
感念他義勇可欽國民政府立碑紀念
趙繼身為農民,不畏強敵,很快鄭縣政府破例追認他為烈士,縣長魯彥贈送玻璃匾一塊,上書“義勇可欽”四個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贈給趙繼家人法幣300元,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賜紫檀木框銀盾一座,上書“義勇可風”四個大字。
趙水蓮說,1944年鄭州再次淪陷后,日軍又打來了,奶奶一聽說日本人來了,逃跑的時候什麼都來不及帶,就把銀盾帶在了身邊。
至今,這塊銀盾上還能清晰地看到“義勇可風”四個大字。“這是我們的傳家寶,以前還有人來買,出多少錢我們也不會賣。”趙水蓮說。
當年,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楊一峰,親自為趙繼撰寫了碑文。碑文上,詳細記述了趙繼殺敵的事實:
烈士姓趙諱繼,字鴻義,山東曹縣人,民國九年,因災荒攜眷來鄭,居城南十裡鋪,經營飯館糊口。烈士以貧窶,未嘗讀書,而稟性剛果,有膽識、明大義,思得當以報國……民國三十年十月四日,倭寇犯鄭,城陷,奸淫燒殺無虛日,烈士目睹義憤填胸,亟赴他鄉,托家屬於其友,而隻身潛歸。至則十裡鋪遂為敵所擄,村墟狼藉,益自悲憤,乃投身軍隊,請為前導,協助殺敵,至二十四日夜,引兵數人為掩護,而自持砍刀,直奔敵營,斬七人。翌日入夜,復用手榴彈擲敵,斃十一人。二十九日,烈士又潛五裡堡,奪敵人機槍一挺,被敵察覺,以機槍掃射,烈士殉焉。歿后數月,始獲其尸,斷脛剖胸,為狀至慘,抑以烈矣……
這塊碑,曾立於南十裡鋪村頭,現珍藏在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