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台兒庄》電影鏡頭
全面抗戰初期,有一場戰役,毛澤東、周恩來都作過高度評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周恩來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斗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這場戰役就是台兒庄大戰,此役是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英雄凱歌的第一聲軍號。
1986年,電影《血戰台兒庄》在香港首映,萬人爭看,轟動一時。這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影片。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一系列大仗,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抗戰題材
電影選粹
1.平原游擊隊(1955年)
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
2.鐵道游擊隊(1956年)
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
3.狼牙山五壯士(1958年)
八一電影制片廠攝制
4.三進山城(1965年)
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
5.血戰台兒庄(1986年)
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制
6.鐵血昆侖關(1994年)
廣西電影制片廠攝制
7.大捷(1995年)
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
8.《南京!南京!》(2009年)
北京電影制片廠等聯合出品
9.喋血孤城(2010年)
中影集團和湖南楚城影視文化制作公司聯合出品
10.遍地狼煙(2011年)
浙江橫店影視制作公司等聯合出品
重建古城時,仍能發掘出我軍將士遺骸
5月27日,記者走進台兒庄這座名揚天下的英雄之地,觸摸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跟隨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副館長韓淑芬,記者來到大戰無名英雄紀念墓前瞻仰。青鬆翠柏,白色大理石雕像和黑色臥碑簡朴庄嚴。碑文記載如是:“1938年春,日軍進犯我台兒庄以圍徐州。守城國軍將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殲敵萬余,取得台兒庄大捷。是役三萬將士殉國,千年古城化為廢墟。70年后,重建古城,施工中發掘是役犧牲將士遺骸,隆葬於此,以慰先烈,以昭后人。”
眼前的古城,四海游客川流不息。而台兒庄大戰時她曾尸山血海,火光沖天。2011年當地政府重建古城,腳下的這片土地已重生為繁華的國家5A級景區,中國軍隊當年用血肉之軀寸土必爭的土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穿越77年的時間隧道,走進1938年,那個本該春暖花開,卻異常殘酷的春天,日本侵略軍?垣征四郎和磯谷廉介2個精銳師團3萬多人兩路夾擊,直取徐州,進而企圖攻佔武漢。
韓淑芬作為台兒庄大戰紀念館建成后第一批講解員,對這段講了20多年的歷史爛熟於心。採訪當天,她再次為記者作了詳盡解說:“台兒庄大戰,是徐州會戰的核心戰役,必須從幾場慘烈的序戰講起,淮河阻擊戰、滕縣保衛戰、臨沂保衛戰……沒有這些戰役的巨大犧牲,就沒有台兒庄大捷。”
淮上之戰,是勝利的先聲。淮河阻擊戰從1938年1月中旬打到3月初,掰斷了日軍南路進攻的一支巨鉗,造成日軍孤軍深入的局面。
川軍雖是當時公認的雜牌軍,但在滕縣戰役中,由122師師長王銘章督戰死守,打出了令國人震驚的氣勢。電影《血戰台兒庄》中也再現了這一悲壯場景:激戰中,王銘章腹部中彈,仍高呼“中國萬歲,抗戰到底”!即用手槍自殺殉國,是為保衛滕縣犧牲的最高指揮官。
一時間,我抗日軍民10萬之眾在魯南筑起了“血肉長城”。
講解員細述,這片土地承載了怎樣的傷痛
事實上,台兒庄大戰的主戰場,隻有方圓不到2平方公裡。記者隻用了半日,就走遍古城的每一個角落。大戰前,門檻內的人家逃往了何處?巷戰中,赴死的勇士年紀幾何?毀於戰火后,這片土地承載了怎樣的傷痛?
“無半掌之壁不飲彈,無方寸之土不沃血”,這是對當年慘烈戰況最貼切的描述。1938年3月20日,在序戰中沒有佔到便宜的日軍叫囂著向台兒庄猛烈進攻。台兒庄城內陣地頻頻告急,一度失陷四分之三。守軍將領孫連仲下達了“誓死抵抗日軍,要用血肉來填敵人的炮火”的命令。31師師長池峰城部破釜沉舟,炸斷運河浮橋唯一退路,組成敢死隊,扔掉“重賞勇夫”的大洋,與日軍決一死戰!從3月23日黃昏日軍八千發炮彈在台兒庄內炸響,到4月7日日軍全線潰逃,歷時半月的血戰,中國軍隊共殲敵11984人,3萬將士為國捐軀!
日軍在此役前,曾用兩小時佔領天津,8小時進入濟南,卻最終敗走這彈丸之地。77年過去,這場戰役的影響已深深嵌入城市的肌骨:每年的4月8日,古城都要舉行隆重的大戰勝利紀念活動﹔遇到的每一個當地人,都能說上一段抗戰史。
震驚中外的台兒庄大戰,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和必勝信心,徹底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經此一役,台兒庄區區之地幾成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台兒庄大戰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韓淑芬介紹,戰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曾專門聽取周恩來等人建議,並最終採納運動戰為主、陣地戰為輔的戰略部署。李宗仁在回憶錄中寫道,台兒庄捷報傳出,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絲新曙光。
電影“放”響了台兒庄,你可知道禹王山?
記者在採訪徐州會戰期間,多次聽受訪者提到一個戰役:禹王山阻擊戰。“與徐州會戰第一階段的台兒庄大戰相比,禹王山阻擊戰規模更大,戰斗更為激烈,我軍也付出了更大的代價!”這是此役“硬骨頭連長”、原成都軍區后勤部副部長李佐的評價。
5月下旬,海拔隻有125米的江蘇省邳州市戴庄鎮禹王山正值初夏。為守衛這座山,滇軍60軍13869名將士壯烈殉國。1938年4月,台兒庄失利后,日軍瘋狂反扑,意欲再取徐州。蔣介石急調60軍4萬人馬在禹王山附近阻擊日軍,掩護大軍突圍,徐州會戰拖入第二階段。在接到命令僅4個小時后,軍長盧漢准時率部從漢口開拔。4月22日,60軍183師先頭部隊尹國華營剛抵達一個叫陳瓦房的村子,就和日軍正面遭遇。尹國華立即帶領尖刀連投入戰斗,搶佔了陳瓦房。敵軍后續部隊將陳瓦房團團包圍,尹國華全營官兵與敵白刃格斗,激戰一天,尹國華及500多官兵陣亡,僅士兵陳明亮一人生還。
而禹王山主陣地的阻擊戰由184師師長張沖指揮,在這座小山頭上激戰17天,大小戰斗打了100多場。張沖仿照彝族戰斗傳統,明令全師:身體前面中彈,表彰獎勵﹔背后受傷,就要處罰。1938年4月28日夜,敵軍一個大隊,配以坦克、騎兵向禹王山發起進攻。184師544旅旅長王秉璋率兵發起反沖鋒,胸部為敵彈洞穿仍堅持戰斗。這場戰役中,我軍平均每天有1000多名將士陣亡,堪稱血腥慘烈。禹王山戰役期間,日本報紙驚呼:“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這樣猛烈沖鋒,置生命於不顧,實為罕見。”此役牽制了日軍精銳部隊,掩護我軍數十萬主力部隊戰略轉移,為部署抗戰初期最后一場關鍵大會戰“武漢保衛戰”贏得了寶貴時間。
策 劃:周躍敏 劉守華 陳 鋼 統 籌:彭廣余 視 覺:沈 東 責編:李先昭 版式:孫 健 美編:張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