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派克鋼筆,朱德贈王耀南。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王耀南(1911-1984)工程兵副司令員、開國少將。
黑色派克鋼筆、粗布馬褡子……這些不起眼的日用品裡,寄托著抗戰時期,朱德、彭德懷對有“工兵王”之稱的抗戰名將王耀南的關懷。
據王耀南之子王太和回憶,兩件物品各有故事,特別是朱德所贈鋼筆,父親在世時常常插在口袋,直到父母離世后,家人才最終決定捐出。
【文物檔案】
展品名稱:黑色派克鋼筆、粗布馬褡子
展出位置:“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展覽”的“百團大戰”部分。
捐贈者:王耀南將軍的兩個兒子王太岳、王太和
王太岳捐贈的鋼筆為派克金筆,通體黑色,保存良好,是朱德當年贈與王耀南﹔王太和捐贈的馬褡子則是粗布質地,是1941年冬天父親參加戰斗前,彭德懷“借”給他的,用於裝被褥搭在馬背上行軍,當時團級以上干部才能擁有。
王耀南未負厚望,出身礦工的他,最終成長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擅長使用爆破和坑道作戰的將領,曾參與地雷戰、地道戰,並指揮破壞敵人交通線,曾有“工兵王”的美譽。
■ 對話
王耀南之子:父親留的“傳家寶”都捐出去了
說起父親的故事,65歲的王太和語速飛快,能詳細、准確說出往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前因后果。他是總后退休干部,他記得,父親生前就已陸續捐了多件文物,包括槍支、地圖和老照片等,都曾入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直被當做“傳家寶”的鋼筆和馬褡子,也因父親有捐給博物館的意願,而最終被兄妹幾人放在抗戰館這個更大的平台上。
他說,父親說他打了一輩子仗,就是希望后輩不要遭遇戰爭,所以我們都希望能維持和平狀態,不要再發生戰爭。
朱老總送鋼筆囑咐寫好字
新京報:小時候見到過朱德送給您父親的這支鋼筆嗎?
王太和:見過,他經常拿出來看,插在口袋裡。但其實他用鉛筆更多,這支鋼筆幾乎沒怎麼用過,就因為是朱老總送給他的,就特別珍惜,也拿出來給大家講。
新京報:當時父親是怎麼講這支鋼筆的?
王太和:他講得很清楚。那是1938年9月,我父親是115師工兵主任,工兵連連長,接到命令從戰斗前線去延安,到了才知道是讓他參與建機場。后來他聽說朱老總從前方回來了就去拜訪,同時匯報前線戰斗情況。
當時,朱老總問他,王耀南,你學習了毛主席《論持久戰》沒有?聽說正在看,就提醒我父親,作為有專長的干部,要提出一兩個能有效抵御日本帝國主義的戰術來。
我父親想了想,說自己一直跟炸藥打交道,就叫炸藥戰吧,朱老總還讓他改個名,說可以多打幾場試試。后來我父親指導的鐵路破襲戰和地雷戰,都有炸藥戰的思路。
最后,朱老總還拿了支鋼筆出來插到他的衣兜裡,囑咐他好好寫字。這就是現在展出的這支派克鋼筆。
兩件寶貝已珍藏70多年
新京報:現在看這支鋼筆保存得很好,是怎麼保養的?
王太和:其實我父親很少用鋼筆,他多數用鉛筆寫字,所以打仗時就交代給我母親,讓她保管好。
一直到解放后,他給大學生作報告,寫文章時都說過很多次,但都是放在自己的小皮箱裡保管,我們也只是看看,最初還想當做傳家寶。
我母親去世前說我父親有個心願,想把這支鋼筆捐出來,希望我們實現。
考慮到這是抗戰時期的文物,我們就在爸爸誕辰100周年時,以我哥哥王太岳的名義捐給抗戰館,那時我們家已珍藏了70多年。
新京報:家裡還留著父親的其他東西嗎?
王太和:已經很少了,父親以前特別愛槍,還有他指揮破襲鐵道時候的老照片,一直珍藏的地圖等等,都捐給博物館了,誰要都給,他就說“你拿吧,看哪個合適”,捐的東西可多了,到我們這兒基本都沒了。
包括我捐的一件他的壓箱底的馬褡子,這次就挨著這支鋼筆展出。那是1941年冬天,我父親去山東講利用地雷戰打擊日軍時,被調到晉察冀軍區。走時彭德懷說,“戰役打起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見面”,讓他把自己壓箱底的馬褡子拿走。
父親雖然帶走了,卻一直說這是借來的,“以后要還給彭老總的”,因為當時隻有騎馬的團級以上干部才能用。
之后他一直搞工程,“還”馬褡子的事就撂下了,但他直到去世時還囑咐我們,就算彭老總去世了,也要記得還。
最終經彭老總后人同意,我們決定把馬褡子捐給抗戰館,用於教育后人。
新京報記者 黃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