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清末民國老股票走俏藏市 專家預言:將成第五大收藏

2015年07月31日09:01    來源:長沙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清末民國老股票走俏藏市 專家預言:將成第五大收藏

  中國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資料圖片

  吳偉忠

  最近,股指上躥下跳,能在証券市場上炒股賺錢的人越來越少,可在收藏市場裡,一些清末和民國時期的紙質老股票價格卻持續上漲。有專家預言:股票收藏將成為繼古玩、字畫、郵票、錢幣之后的第五大收藏。

  鴉片戰爭之后,西方近代信用制度被引入中國,股票這一舶來品也逐漸出現。據悉,中國最早的股票是1872年由洋務派代表李鴻章等人籌劃並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的。而第一次發行具有公債性質的股票是1898年2月,朝廷官員在籌借內債時,將該債券命名為“自強股票”,后又改名為“昭信股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物價飛漲,發行的公債和股票多如牛毛,范圍涉及也很廣,金融、紡織、房地產、食品、商業、文化、化工、公用事業等各行各業幾乎都發行過股票,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名噪一時的“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四大百貨的股票如今已頗具收藏價值。

  新中國最早公開發行的股票是1951年由天津投資公司所發行。改革開放以后,股票發行有了長足的進步,從“老八股”開始,迄今已發行並上市交易的有2000多種股票(其中近200種有紙質股票,后實行無紙化交易),對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目前市場上已有各個歷史時期的股票、股息單、股票收據、股証、股票申請表等多達900余種。其中,清末和民國老股票量稀價高,頗具收藏價值。比如光緒30年(1904年),保晉礦務有限總公司發行的一批股票,目前的存世量不超過10張,屬不可多得的老股票精品。2012年12月上旬,在上海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上拍的各種老股票倍受青睞,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清代光緒34年“常州和慎商業儲蓄有限公司”發行的價值100兩銀子的股票。據悉,這是當時江蘇“常州和慎儲蓄銀行”老板惲心耘為了企業擴張而發行的,目前市場上僅發現一枚,十分珍貴,起拍價8萬元,最后成交價高達29萬元。

  清末民國老股票走俏藏市,如果你家中藏有這種早期紙質股票,可千萬別把它們當廢紙扔掉,這些壓箱底的紙,說不定比你手裡現在正在炒作的股票還要值錢呢。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