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靈犀”怎麼練成的?

2016年02月05日08:37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白話靈犀”怎麼練成的?

  《中國成語大會》決賽上一題與冠軍失之交臂,卻不耽誤“白話靈犀”組合的兩個小姑娘在網上一炮而紅。從上周四開始,“白話靈犀”在賽場上的猜詞片段就開始被病毒式轉發,引發網友評論熱潮。兩人猜詞的單條視頻在網站的點擊量超過兩千萬。“白話靈犀”、“成語女神”持續處在微博熱搜、熱門話題榜前十,目前依舊保持很高的熱度。短短的四天時間,“成語女神”的話題閱讀數量就超過7557萬。有趣的是,白娟、張鈺樺當時起的“白話靈犀”組合寓意“心有靈犀,把駁雜的成語,用朴實的方式演繹給世界。”而當比賽賽程過半時,他們已經被對手戲稱為殺無赦的“三尺白綾”,觀眾們則親切地贊譽她們是“行走的詞典”,“美貌與智慧並存”、“有知識的女孩子太美啦”。

  “白話靈犀”在首局競速猜詞中,猜6詞僅耗時58秒。隨后不斷地書寫新的紀錄。第十期,兩人的競速猜詞速度已經提升至27秒,打破了之前“邯鄲四霸”之首“靈趙菡芮”創下的28秒紀錄。到決賽時,她們再次刷新自己創下的紀錄,張鈺樺一個“骨象玉石”,白娟就脫口而出“切磋琢磨”﹔張鈺樺一個“斫輪”,白娟馬上妙答“行家裡手”……猜出6個成語隻用了24秒。成為本屆成語大會競速猜詞紀錄的最終保持者。

  賽場上,白娟機靈可愛,張鈺樺沉穩堅定,能不斷刷新猜詞速度離不開默契的配合,而這配合,一半源於平時練習,一半則是兩人性情互補。張鈺樺的確有女王氣,她對自己的小總結是“理科生的腦子,文科生的命,藝術生的心。”文理全能。高中時曾全程英語主持“校園英語口語大賽”,成語大會邯鄲學院校園推選賽中,她最初是以主持人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的。白娟說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活出最好的自己﹔張鈺樺則希望幾十年以后,擁有一檔屬於自己的電視節目。

  白娟

  生平查的第一個詞是“萍水相逢”

  白娟自覺與成語有不解之緣。她回憶小學時代,跟媽媽去買《新華字典》,買完后卻不想離開書店,一定讓媽媽再買一本《成語詞典》,或許是因為那本粉色封面的詞典打動了小姑娘的心,也從這以后,白娟就對四字成語著迷了。她說:“我還記得,查的第一個詞是萍水相逢,這個成語至今在我生活裡的使用頻率都很高。”

  被問到如何記牢海量成語,白娟笑著說:“說實話,我不是一個記性很好的人,從成語大會錄完到現在,我除了記得最后的結果,連每一場自己跟哪一隊比賽都不記得了,更不記得輸贏。”PM2.5的彭敏有一次氣得直喊:“我的天!你這記性是普通人類嗎?”后來,彭敏還建議白娟去看一部電影《初戀五十次》,故事中的女主角每天早晨起來就忘記了之前的一切,所以,她的男朋友每天都要跟她談一場初戀。白娟坦言:“記下這麼多的成語對我來說真的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還好有積累,我把自己以前讀的詩詞和成語進行了對接,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成語雖然隻有四個字但是字字都是精華,每個字都有各自的含義,缺一不可,所以在看成語的時候,真的需要仔仔細細。這也是成語教給我的細心、認真、不敷衍。”白娟還找到了一種記憶方法,“給成語找歸宿”,比如賽場上通過“李治”猜出“大權旁落”,“其實我已經把這個成語和這段歷史緊密地聯系到一起,我就這樣給很多的成語找到了歸宿。”

  總決賽上,“白話靈犀”僅以一題失誤敗在PM2.5手下,但白娟自認輸得不冤枉,心服口服。“人大神人級選手李劍章、學貫古今的彭敏老師,他們積累深厚、發揮穩定贏了我倆。”

  張鈺樺

  把電視劇劇情總結成成語

  不同於白娟的隨性自在,被封為“女王”的張鈺樺做事很有章法,她背成語的方法不是先苦后樂,沒有絲毫“玩”的心態。“反復地看,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翻看成語詞典,把很多意思非常相近的成語列出來,然后比較它們之間細微的差別,都記住,這樣在搭檔描述之后我就可以一連串說出好多差不多的成語,總會有一個是對的,”張鈺樺總結。還有一種行之有效的分類法,“有的成語出自古詩詞,比如‘包羞忍恥’、‘不拘一格’、‘天長地久’﹔有的成語背后有很有趣的典故,比如‘瓜田李下’、‘哀梨蒸食’、‘空中樓閣’﹔有的成語可以在歌詞裡見到,還有在歇后語中記憶,比如‘茶壺裡煮餃子——胸中無數’、‘飯桶裡蒸菩薩——神氣十足’。”准備比賽和大賽期間,就連看電視劇,張鈺樺都把劇情用於總結記憶成語。“我喜歡看《甄嬛傳》和《琅琊榜》,看的時候自己也會總結一些成語,比如甄嬛絕非‘池中之物’,華妃娘娘‘儀態萬千’,說宗主就會想到‘江左夷吾’,說林殊和聶鋒的友情就是‘袍澤之誼’,說穆霓凰殺敵就是‘斬將搴旗’。這樣記成語就會很有意思而且不會忘。”

  張鈺樺認為,參加成語大會比賽最大的收獲是學習態度的改變。高考時都沒像比賽時那麼拼過。“進入12強以后,我幾乎沒有在凌晨4點之前睡過覺,白天全靠特濃咖啡和紅牛支撐,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五六天。現在我想對關導說,我們真的盡力了!”

  (本報記者 金力維)

(責編:陳燦、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