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推紀錄片《圍棋》 講述智慧與哲思故事引關注

2016年03月10日08:32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圍棋的密碼,根植於中華基因

圍棋的密碼,根植於中華基因

“匹夫而為異國師,一著而為天下法。”這是圍棋大師吳清源波瀾壯闊一生的生動寫照。這位14歲東渡日本、十番棋擂台擊敗一流高手的“昭和棋聖”,以畢生之體悟,提出21世紀的圍棋——六合之棋,這在業界看來,皆因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之要義。左圖為98歲高齡時的吳清源。(本報資料圖) 下圖為田壯壯導演電影《吳清源》劇照。

 

“關於圍棋的密碼,根植於每個華夏子孫的基因,等待更多人去探尋。”張虹、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 《體育人間》 的制片人如是說。因此,當頻道想要推出一系列弘揚傳統文化的體育紀錄片時,發源於中華大地、被考古學家証實有5000年歷史的圍棋是為首選。

本周,在經由2年多攝制后,央視體育頻道播出5集大型紀錄片 《圍棋》。對旁觀者而言,紋枰論道,外行人能參悟多少棋局奧義尚未可知。然而,無論勝負,圍棋依然在那裡———縱橫十九路,方寸之內是尖跳飛斷,棋盤之外有文理哲思。它的棋盤與棋子寓意天圓地方;黑白兩色借義陰陽兩極、晝夜輪回;而橫與豎交叉出均勻的點面,布局東南西北,延伸出無限空間,似乎一切宇宙中深邃而又隱秘的規律都可在一局方寸間的對弈中窺得真諦。

“圍棋之博大精深,即是中國傳統文化之高山仰止。”張虹說,“千百年來,游戲與競技都不過是圍棋的外在表現形式,事實上,圍棋是整個中華民族血脈交織、沁骨入髓的情愫。”

講述信念與成長,棋裡有真實鮮活的人生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這樣描述圍棋的魅力,“圍棋,就是個天然的、完美的模型,用最簡單的黑白、橫豎推演出最復雜的世間萬物。自然、社會、人生無不包羅。”從古至今的對弈中,從未出現過完全相同的棋局。同樣,沒有哪兩個人的人生會完全並軌。由此,紀錄片分 《問師》 《機變》 《啟迪》《手談》 和 《氣》5集,從真實而鮮活的成長故事破局,以棋語人生。

整個紀錄片由中國棋聖聶衛平開篇,以他為線索,串起中日韓三國圍棋界一個個燦若星河的名字。吳清源、藤澤秀行、林海峰、小林光一、曹薰鉉……大師何以成為大師,大師都留下過哪些布局定式,折射出怎樣的人生格局,這正是《圍棋》開宗明義即要闡述的。

但從第2集開始,鏡頭轉向社會各角落,那裡有更真實、普遍的人生。黑龍江呼蘭監獄,圍棋社是服刑人員的心靈教化所;在廈門,圍棋是不得志者的創業狂歡,也是自閉症兒的入世敲門磚;而在北京的馬曉春圍棋道場裡,棋盤則成了40多名孩子直面人生的起點。即便第4集中出現了一種僅有幾分神似圍棋的藏棋,也因內裡透出圍棋在發源時代的原始面貌,因為棋裡富藏黑與白、山共水,而能叫四川阿壩的男孩遠隔重山與湖北鄂州的棋友如期“手談”,潤物無聲,縱論天下。就像古籍 《世本》 中所述“堯造圍棋,教子丹朱”,圍棋從誕生起就非游戲,實在承擔教化人的使命。

道盡來路與前程,棋裡通古往今來之智慧

仿佛早有預見,紀錄片裡也記下一段圍棋對人類智慧的啟迪、對人工智能的回應。那是在第3集,片中的圍棋已不僅僅是游戲,它對人們心智的培養、理性思考能力及更高層次智能的開發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鮑雲,中國第一“盲棋”高手,以一敵五,是如何借圍棋不斷打開腦洞擴容? 我國台灣地區的兒童早教,圍棋也在發揮作用。放眼海外,以圍棋啟智的案例更多。美國伯克利大學終身教授艾爾文,冷戰時期的密碼破譯專家,當所有游戲都已被計算機破解獨剩圍棋未被攻破時,他認為,一切只是時間問題,正是有了圍棋的高深角力,人工智能的開發才會被一激千裡。而日本人工對弈軟件“Zen”的開發者加藤英樹,更是早早篤信,人工智能會在短期內力克人類頂尖高手。

世間棋類繁多,為何偏圍棋始終立於古往今來的智慧前沿? 編導劉執戈在最后一集中給出答案:自從仰韶文化帶有縱橫交錯棋盤圖形的陶器出土,圍棋的發展歷程已被拉伸逾5000年。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由游戲到思想,王汝南說,圍棋的思維沉澱了無數先人的智慧,蘊藏了東方文明最原始的能量。局部與全局,實地與外勢,厚與薄,爭與棄……中華先祖領悟到的奧秘中,圍棋從來就是矛盾又統一的,所有關系沒有明確的標准和界限,隨著對弈推進,它們的狀態隨時可能發生改變甚至逆轉。

而這些特點同樣適用於更多事物,不然就不會有“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的說法。在專業雜志 《圍棋天地》 的策劃人周剛看來,圍棋思維中最具現實意義的可貴之處,在於召喚人們去更加深入地體會“格局”的概念———著眼於宏觀的命題,而非具體的算計,因為眼界高低,不僅能決定一盤棋的勝負,也可主宰人生的運勢。在如今浮躁偏執的時代,這樣的哲學觀或許才是當下聚焦圍棋的真意。(王彥)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