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海報
《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海報
《誰的青春不迷茫》海報
《風雨哈佛路》海報
新片《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引爭議
近幾年,青春電影正盛,而這種類型片中經常出現的墮胎、車禍、出軌等情節也被廣大觀眾詬病。近日上映的新片《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規避了以上情節,但“從頭打到尾”的打架情節卻引發了不少觀眾的不滿,“難道兄弟情隻能靠‘打架’鞏固?”“恕我見識淺,我上大學時真沒見過這樣的打架。”
青春是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正青春者“思考成長”,不再青春者“回憶青春”。但是,青春絕對不只是打架和戀愛,還有詩和遠方。4月開始,青春電影再度蜂擁而至,不少主創都表示要表達有溫度的、純粹的青春。讓我們拭目以待。
策劃:蘇蕾
文/廣州日報記者 張素芹
這一次打架淪為常態
網友稱“看著都疼”
4月1日,由高曉鬆擔綱總監制,陳曉、秦嵐、藍盈瑩、杜天皓等主演,甘薇、高曉鬆、俞敏洪友情出演的青春校園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已經全國公映。該劇以四個大學生的畢業為故事線,講述了濃烈的畢業分別和兄弟情誼。片中,四人共同經歷了情感、學業、工作上的挫折,互相支持互相開解,最終走向成熟。據悉,該電影的同名網絡劇已於1月15日上線,和大電影幾乎是同班人馬。
電影上映后,不少網友表示認同。“看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裡面四個兄弟打鬧吹牛很有大學的感覺。”“血氣方剛的少年們,大學宿舍的縮影,屬於男生的回憶,兄弟情誼,熱血沸騰,不拖泥帶水,干脆利落!”
但是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失望,“愚蠢的誤會,狗血的和好,有趣的地方不多,主線多到一個故事都沒講好,又沒有很好的交集,感動人的大概就隻剩下那種年少輕狂了吧。”
更多的網友對片中“從頭打到尾”的情節表示不滿。“沒有墮胎、沒有車禍、沒有出軌……但凡青春電影觸碰過的,導演均選擇規避。但為增添電影沖突,‘打架’淪為常態,難道兄弟情就得倚著‘打架’鞏固?隻能說,徒有其表的滿腔熱血,愣是把滿腔熱血給‘污’丟了。”“還是不要打架,看著都疼。”“帶壞小朋友的節奏。”
青春電影陸續有來
希望更有溫度、更純粹
過去的三年,青春是中國電影業催生的最熱的類型IP之一。《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小時代》、《梔子花開》……無一不大賣。今年,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打頭陣,又會有《誰的青春不迷茫》、《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致青春2》(又名《原來你還在這裡》)、《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一大波青春電影來襲。觀眾已經厭倦了墮胎、車禍、打架的青春,青春電影還能帶來怎樣的能量與新意?
《誰的青春不迷茫》根據光線影業副總裁、青年作家劉同同名小說改編,該片將於4月22日在全國上映。對這部電影的定位,劉同表示是一部正能量的片子,“《誰的青春不迷茫》影片本身所表達的青春是有溫度的、更純粹的高中時代的青春,不同年齡層的人看過片子都會對青春產生共鳴。”劉同表示在試映時曾有中老年觀眾都看哭了。該片的主演都是新人,劉同強調:“我要做的就是青春片,純粹地展現人最內心開始萌芽的狀態。”
由韓國導演趙真奎執導,籽月編劇,韓庚、吳亦凡主演的青春暖傷純愛電影《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定檔4月29日。該片講述了一段有關青春與虐戀的純愛故事。明明可以靠顏值,卻選擇走心,堅決不放棄追求作品的深度,其獨特、更觸動人心的故事內核被業內人士贊為“青春電影的全新篇章”。
根據辛夷塢同名小說改編,由張一白監制,吳亦凡、劉亦菲主演的電影《原來你還在這裡》后期工作已進入尾聲審片階段,預計下半年上映。該片講述了不同出身的青年男女在愛情上探索、迷失、錯過但最終成長的故事。
電影版《微微一笑很傾城》講述了一對大學風雲人物肖奈與貝微微在游戲中相識,在現實中見面,然后相愛的故事。該片已經正式殺青,影片由井柏然與Angelababy主演,王思聰客串演出,將於暑期檔上映。
還有更多的青春電影正在拍攝途中。影片《沙漏》根據饒雪漫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女生莫醒醒的青春故事。該片主創陣容豪華,該片由饒雪漫本人親任編劇,韓寒擔綱監制,男神鐘漢良也跨界導演,為其獻出了大銀幕導演處女作。
那些你不該錯過的正能量
“展現對成長最深刻的理解”
青春電影不光是疼痛、傷痕,也有很多元氣滿滿,充滿正能量,而各個年齡段的人也能夠沉浸在其中“思考成長,回憶青春”。
影片《各有少年時》即將於北美上映,評論認為它可能是明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熱門。在林克萊特因為上一部《少年時代》而聲名大噪之后,這次他將視線轉移到了體育方面,《各有少年時》講述了一名成功的大學棒球運動員在一個周末經歷的故事。“講述一個異性戀,中產,循規蹈矩,和所有人稱兄道弟的大學生運動員的故事,卻仍然充滿年輕的生命力和回蕩著的人文情懷,這件事沒有人能比林克萊特完成得更好了。”“這部電影是林克萊特的懷舊和鄉愁,也是他對於成長最深刻的理解。”“很少有導演可以如此完全地展現‘活在當下’的苦樂參半,因為當下如此美好卻又轉瞬即逝。”看了這些評價,真心覺得這是2016不可錯過的影片。
去年夏天上映的《破風》是一部熱血奮斗型的青春片,幾位主角都是正能量滿滿的青春少男少女,沒有出國分手、未婚先孕、親人離世的突兀劇情,只是用車手實現夢想的過程來詮釋青春的汗水與熱淚,這與過去內地上演的青春片形成了鮮明對比。尤其可貴的是,電影重點刻畫的並不是自行車比賽的輸贏,而是聚焦車手的成長。
2003年上映的《風雨哈佛路》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隻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紐約女孩莉斯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但她卻用真誠爭取到參加進入中學的考試機會,並以非凡的毅力開始學習。17歲到19歲,她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每門學科的成績都在A以上。作為獎勵,她獲得了免費到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面對大學的殿堂,她決心要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最終,她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一個貧窮苦難的女孩用她的執著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改變了她自己,改變了她的人生。
反正我沒見過這樣的青春
文/張素芹
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國合伙人》開始,青春電影已經“熱”進了第四個年頭。在未婚先孕要墮胎、出國留學傷別離等橋段被用爛了之后,《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又使出了“打架”這一招棋。
原諒我孤陋寡聞,對於上述青春電影的經典情節,在我6年的中學時代以及7年的大學時光中,最多只是偶爾聽說過或偶爾見過,但絕對不是彼時青春的主要內容。
青春一定會有愛情,可能也有打架,但青春絕對不是隻有這些內容。有同學拿到獎學金要去美國留學了,一幫同學一拍腦袋“我也要考GRE”,嘩,最后出去了好幾個,這是互相激勵﹔畢業前在雨中的大操場上,男生女生穿著畢業生才有的“文化衫”一起踢足球,泥點子、汗水還有淚水和在一起……那是青春難舍難分的友情。即便是去年夏天上映的《少年班》,我正好有個親戚13歲就去上了大學,他告訴我:“我讀的少年班,絕對不是電影裡的那個樣子。”
青春小鳥,一去便不回來。青春電影的持續大熱,是因為它碰觸了人心深處最柔軟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其實是一代人記憶和懷念的集體揮霍。所以,校園內的鏡頭多半清新唯美,而一旦劇情進入畢業后的職場,色彩便會暗淡。
但是,如果我們理解了青春,便也對成長、對當下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活,本來就是喜樂參半。人生,有歡樂無憂時,也有直面思索時。所以,當那麼多父母,帶著孩子奔走於各個興趣班,隻要孩子不厭倦,他便樂於風雨接送,不也是希望孩子有更加豐盈的青春年少,在直面社會時能淡定從容嗎?
當下的青春電影多半傷痛,回避慘烈的現實,這也迎合了一部分年輕人逃避現實、自我沉淪的心理,但這實際上是無益的。青春電影,應該多一些正能量,如果創作者能夠努力尋找青春的熱血與美好,年輕人也不至於從青春電影中尋找頹廢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