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歷史人物":用人物展現絲綢之路歷史

2016年04月27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用人物展現絲綢之路歷史

  鏤空鳳鳥紋金冠 遼代

  淺駝色纈染圓點絹

  灰陶彈琴伎樂佣 漢代

  從長安、信陽到樓蘭、尼雅,再到安都奧克、帕爾米拉,都發現過中國古代絲織品

  “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它的提出有什麼歷史根據?把歷史根據講清楚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縱深就清楚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邊疆所青年學者呂文利,精心撰寫的《絲路記憶:“一帶一路”歷史人物》(人民出版社出版),是自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版的第一本歷史普及讀物。

  我以為這本書有以下特點:

  以史實為准繩

  近些年有個很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歷史劇很熱,無論是羋月還是甄嬛,無論是《康熙王朝》還是《雍正王朝》,都賺足了粉絲的眼球﹔可是另一方面,嚴肅的歷史學家卻不屑於做歷史普及工作,導致人們歷史知識混亂,以輕佻的態度對待歷史,對歷史缺乏應有的敬畏。

  作為專業的史學工作者,本書作者態度嚴謹,尊重史實,每個篇章都是在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基礎上寫成的,若干論斷來自本人的研究。如康熙皇帝在內蒙古設置五路驛站,每個驛站以50戶養站的制度,應該是作者在韓儒林先生等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詳細考訂后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今天的內蒙古各地,有一些叫五十家子鄉、五十家子村的地名,甚至河北省平泉縣還有北五十家子鎮、南五十家子鎮。為什麼這麼多地方偏愛“五十家子”這個地名?尋訪村中老人,大多推測之詞。看了本書《康熙帝》一篇就都明白了,原來這些都跟康熙時設置的驛站“五十家子”制度有關。

  把學術研究成果盡快普及到一般讀者中去,這至少是歷史研究的妙處之一,值得稱贊。

  論斷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論斷。如以歷史劃分法提出,絲綢之路分為1.0、2.0、3.0時代。

  秦漢開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絲綢之路的1.0時代,主要是“中原”與“四夷”互動的過程,絲綢之路成為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橋梁。由此作者提出另外一個重要理論——嵌入式互動,即“以戰爭、和親、通婚、貿易、和平、互助等為表達手段的一種橫向的歷史互動”。

  明清時代是絲綢之路的2.0時代,是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時代。中國是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之一,有大量白銀流入。但中國經濟應該是進入了一個數量增長但質量停滯的時代。到了清末,西方商人選擇了鴉片作為替代品流入,這種邪惡的商品致使絲路衰落。另外,明清前期都有海禁政策,這是皇權集中的產物,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清代廢除海禁之后,乾隆皇帝把四口通商改為僅廣州一口通商,目的是便於集中管理。所以統治者狹隘的視界也是絲綢之路衰落的標志之一。

  3.0時代當然就是現在這個時代。作者劃分的三個時代特點清晰,邏輯性強,很令人信服。

  絲綢之路衰落,我想在這裡補充一點看法。14世紀-17世紀,奧斯曼帝國遮斷了陸上絲路通道,是陸上絲路衰敗的重要原因。16世紀以后海上絲路受阻,既與明清兩代在初期實行海禁有關,也與西方資本主義興起,海上通道被霸權國家控制,和平貿易受到抑制有關。絲綢之路的興起與衰落,值得歷史學者下功夫探討。

  由人物來看整個時代

  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人,正如作者所說,沒有了人,沒有人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將失去意義。我很欣賞作者以人物為中心來展現整個時代的寫法。選擇的人物也較有代表性,不但有絲綢之路的決策者,也有參與者﹔不但有帝王,還有使者、商人、留學生、科學家、音樂家、探險家、宗教人物等,而且注意選擇較為“新鮮”的人物,如開閩三王、三娘子、斯文·赫定等。有些人物在絲綢之路中的作用,是鮮為人知的。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沈括。原來沈括給我們的印象比較固化,他是一個科學家,一生熱愛科學,寫出了科技史上的巨著《夢溪筆談》。可是在古代傳統社會裡沒有類似於現在中國科學院這樣的研究機構,他要靠做官為生。他是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干將,可為了保住烏紗帽,他卻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中左右搖擺,最后仕途不順,從而有時間和精力在最后的人生時光中寫下了《夢溪筆談》一書。從沈括的一生來了解他的貢獻,了解他的著作在絲綢之路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使讀者對這個人物感知得更加豐滿,更有助於我們了解北宋王安石變法的時代。

  在絲綢之路的決策和開拓上,作者根據各個時代具體的歷史情勢,力圖再現出一個個豐滿的時代圖景。總體而言,絲綢之路歷史的大勢是在曲折中前行。作者在寫張騫時說“一個國家再有大的戰略,還要有能人與決策者一起實現,張騫與漢武帝就互相成就了‘鑿空’西域與雄才大略的千古美名。”在“一帶一路”這個新時代,更是呼喚具有“張騫精神”的人物出現。作者的描述,有深意在焉。

  處處體現絲路精神

  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都需要發展。用剝奪別國來求自富,是歐美世界在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採用的辦法,帶給歷史的影響是消極的,不利於世界共同發展。在我看來,絲路精神,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過的“計利當計天下利”的精神,這是一種典型的東方思維,或者說中國思維,是各國共同發展,各國人民都享受發展的紅利,各國人民的福祉都要得到保障。“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受到世界各國廣泛歡迎就是這個道理。本書每篇文章,都在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

  呂文利博士這本書,行文風格通俗易懂,幽默風趣,把嚴肅的歷史很輕鬆地講出,體現了功力。作者的文章先在《環球人物》發表,據說每期專欄文章刊出,微信各公眾號爭相轉載,點擊量不下數萬。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非常紀錄”欄目又邀請作者去主講“絲路歷史人物”,截至目前,已經主講了12期,同樣受到海外華人聽眾的歡迎。

  我與呂文利博士有過幾次見面,感覺是個踏實向上的青年學者。我希望他在學術道路上越走越康庄,在歷史學研究中為國家、為社會、為讀者服務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本文為《絲路記憶:“一帶一路”歷史人物》序,有刪節和少許改動。作者張海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博士生導師,原近代史所所長,原中國史學會會長。)

  本文圖片源自《永恆的記憶——絲路上的文明》展,由獨看梅花提供。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