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橋邊》起底建國初期大案要案 小人物串成編年史

2016年05月06日08:36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金水橋邊》看小人物串成的編年史

■黃志忠

錢有根是個破案專家,最擅長從蛛絲馬跡找線索,但也有舊社會警察的不良習慣。我找老警察聊生活時聽到一個真事,當年一個破案專家是公安系統裡唯一被允許喝酒的,就把這個細節放在錢有根身上。

■李乃文

孫光大是戰斗英雄、神槍手,轉業成為公安干警,他一根筋就想戰場殺敵,工作中慢慢懂得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更凶險,思維方式也在變化。結合人物性格,我給他添加了一頓飯吃五大碗面、腳臭到能當生化武器等細節。

小院全家福。劇照

胡同、四合院、戲曲、京式幽默的交織,構成了“京味兒”,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金水橋邊》就是一部京味兒十足的電視劇。該劇不僅精雕細琢地還原北京風貌,還起底建國初期真實發生的大案、要案,受到了北京觀眾的認可。該劇主創近日接受採訪,講述了《金水橋邊》制作的幕后。

區別

別人講大院我們拍平民

《金水橋邊》匯聚了北京文化·星河文化經紀有限公司旗下同門九位戲骨:黃志忠、李乃文、柯藍、劉琳、王鑫、梁大維、劉立偉、公磊、趙龍豪。

該劇以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城內動蕩不安、特務猖獗的局勢為背景,講述1949年至1979年,新中國變化最劇烈的30年裡,老北京一個小四合院裡四個普通家庭的悲歡離合。建國初期真實發生過的大案接連出現在劇中。戰斗英雄孫光大(李乃文飾)轉業到公安局后,搭檔經驗豐富卻有一身壞習氣的舊社會警察錢有根(黃志忠飾),二人起初各種不對付,演繹出許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談到與以往一些京味兒作品的區別,《金水橋邊》的編劇蘇霆說:“以《大宅門》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凸顯的是老北京的‘宅門文化’,《陽關燦爛的日子》等則展現的是‘大院兒文化’。與這些作品相比,《金水橋邊》更想呈現給觀眾的是最質朴的老百姓生活,希望展現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平民文化’。”

傳遞

百姓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

該劇的藝術總監方天民表示,劇中四戶人家住在一個小院裡,體現的正是老北京的“院落文化”。當下,隨著四合院和大雜院逐漸消失,這種“院落文化”也正在離我們遠去,“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情感正一點點消失、淡化,現在的年輕人沒幾個住過這種小院兒的,這種城市文化記憶的東西,我們這一代再不寫寫,下一代就真沒人知道了。”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京味兒是商場上的奮進和懸壺濟世的道義擔當﹔《五月槐花香》裡,京味兒是濃厚的古玩背景、文化氣息﹔《奮斗》中體現了北京人逗貧自嘲、堅韌不屈的精氣神﹔在這部《金水橋邊》中,京味兒則是老北京文化中抱團取暖、樂觀希望的一面。劇中小磨坊胡同3號院中的四戶人家30年中,有過吵吵鬧鬧、分分合合,但遇到事兒的時候總能團結一心、共度難關。導演劉?說:“四合院裡的都是一家人,一起樂呵,誰家有好吃的一起分享,誰家有磕磕絆絆也相互幫襯。哪怕鄰裡之間有了矛盾、摩擦,所有的矛盾都隻限定在四合院裡,到了外面我們還是一個院的自己人,大家護著、愛著,有事兒一起扛,這種情感特別的有意思。老百姓面對困難始終滿懷希望的樂觀精神,是我們通過這部戲最想傳達給觀眾的。”

劇情

據實還原小院擺設廣播播音

還原建國30年,導演劉?表示,他不刻意追求歷史的連貫性和完整性,而是希望用細節讓所有人物和場景鮮活起來,成為一部生動的“小人物編年史”。“那些宏大的歷史可以去百度,宏大歷史下的人最真實的狀態到底如何,才是我們更需要細細琢磨的。”

為還原符合時代特點和劇情需要的小四合院,劇組斥資50萬元,搭建了一個真正的院子:門外石階、門上草帘、房頂灰瓦、院內石桌等一應俱全,屋內陳設上的佛龕、箱櫃、大炕等也都細致入微。劇中所有廣播都是劇組查閱了當時的《人民日報》、新華社社論,特別邀請專業播音員模仿當時廣播播音員的語音、語調專門播報錄制的。

劉?說:“李乃文不同年代的警服加起來就有20多套。梁冠華飾演的小院兒主人關全和,屋裡屋外蒲扇不離手,每天清早起來頭一件事就是喝茶,炸醬面講究要有十六道菜碼,日子多艱難,春節都要包上一頓肉餡餃子,生動刻畫出一個地道老北京形象。黃志忠飾演的探案專家錢有根,滿屋子貼的都是人體構造、腳印對比等專業知識圖片。”

起底建國初期大案要案

該劇以建國初期一系列真實發生的大案、要案為藍本創作,編劇蘇霆透露:“劇中涉及到的案件都是真的,我也搜集了很多資料,發現真實比虛構精彩太多了。比如電車廠爆炸案、西單爆炸案等轟動全國的案件,上世紀50年代的一輩兒人都知道,他們會很感興趣。”

■盤點京味兒劇

京腔京韻《四世同堂》

1985年版《四世同堂》由邵華、李明、李婉芬、李維康、徐美玲等主演。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深刻。濃郁的京腔京味兒,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文人范兒《編輯部》

1992年版《編輯部的故事》中,《人間指南》雜志編輯部裡6個性格各異的知識分子老陳、牛大姐、劉書友、余德利、戈玲、李冬寶,與社會發生聯系后產生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語言風格具備勁爆的喜劇效果。

宅門文化《大宅門》

大宅門開始時只是一種建筑,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逐漸衍生成了一種文化。就像《大宅門》導演郭寶昌所說,宅門是北京本土的文化,“它體現出來的東西獨具特色,不雷同於過去任何豪門的、顯貴的、官宦或平民的,它吸收了很多皇家的東西,又具備了濃厚的民間色彩,是兩者的結合,所以這些人物很特殊,除了感到一種貴族氣,也感到一種平民氣,這兩種文化的交合才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在《大宅門》中,京味兒音樂配著京味兒語言讓人感受到了濃郁的老北京生活氣息,滲透著地道的老北京文化氛圍。

京式幽默《張大民》

在電視劇中注重北京話的應用,不僅能顯示北京話的魅力,也增強了作品的地域色彩。《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張大民的“貧”。調侃不單單是一種表達方式,更表現著他樂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這也是人們喜歡張大民這個電視劇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

現代北京味兒《奮斗》

《奮斗》的播出,引發了新一輪的“京味兒”電視劇熱,《奮斗》中,北京的新地標得到了全景式的展現。現代北京,不僅有很多標志性和延續性的民居建筑,也有很多具有時尚性和前沿性的大型公用建筑。這些現代建筑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神理念和藝術品位。

京華時報記者 趙楠楠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