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不景氣怎麼辦?李宇春新專輯一"碟"五吃!

2016年05月06日09:44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李宇春新專輯一“碟”五吃!

李宇春為新專輯拍攝的視覺大片。

昨日,李宇春宣布推出2016年全新專輯《野蠻生長》,不過她這次一改傳統唱片發行方式,將分為《野》、《蠻》、《生》、《長》四張數字EP,每張數字EP獨立成章,依次隔月發行,最后再推出全碟,這樣獨特的形式引起了各方關注。

唱片業的不景氣讓不少歌手都開始另辟蹊徑,除了轉向數字專輯,發碟賣碟方式也是日新月異。針對李宇春一張專輯分五次發的做法,音樂圈內人士告訴記者,李宇春這種發碟方式其實非常聰明,不僅讓專輯宣傳期覆蓋全年,也能保証每首新歌不被埋沒。

春會玩

一張專輯分五次發

在傳統觀念裡,無論數字還是實體,歌手的新專輯就是一張碟,十首歌。可李宇春這次反其道而行之,把一張專輯分成五次來發。據了解,李宇春這張2016全新專輯《野蠻生長》籌備了兩年時間,分為《野》、《蠻》、《生》、《長》四張數字EP,每張數字EP獨立成章,依次於5月、7月、9月、10月發行,全碟11月推出,首張數字EP《野》將率先於5月25日正式上線。參與專輯制作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四張EP看似獨立其實又有所關聯,每張EP兩首歌,最后全碟十首歌:“過去一張碟裡的十首歌,能讓人記住的就主打的一兩首,很多好歌埋沒了。現在這種推出方式讓每首歌都不浪費,都能出來。”而且隔月推出一張EP,整個宣傳和效應能夠覆蓋一整年,這樣的方式,不少音樂圈內人士也表示“非常聰明”。

碟中碟

銘牌效應令人咂舌

其實,與動輒定價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實體唱片相比,數字專輯的定價已經是“白菜價”。之前除周杰倫的數字專輯定價為20元之外,周筆暢、林俊杰等大多數歌手的數字音樂售價均在5元左右,有的歌手甚至低至1元錢。不過,要吸引歌迷下單,出品方仍要摳破腦袋。

現在的市場更開闊的思維是甩開唱片,賣一些間接相關的周邊產品,包括明星公仔、玩具、T恤、眼鏡盒、圍巾、小飾品、筆記本……甚至是未來可能發行的明星APP。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銘牌”就是一個被引入數字專輯的全新概念:“它是每一張數字專輯都有的專屬ID,以一串數字的形式記錄著這是這位藝人的第多少張專輯。這一串數字的出現讓原本屬於虛擬物品的數字專輯變得與眾不同。”不少粉絲開始爭先恐后地購買和自己生日數字相同的專輯銘牌,並在社交網絡上分享。曾經有鐵杆粉絲為了搶購偶像數字專輯的第10萬號銘牌,竟一次性購買800張專輯。

之前鹿?的《Reloaded(重啟)》以數字專輯累計突破375萬張,獲得IFPI權威認証的內地實體專輯首張“白金唱片”。能獲得如此驕人戰績,和出品方想出的好點子相關,僅是在專輯售賣頁面下方就有和粉絲的8種互動形式:鹿?空降粉絲群聊天﹔享專屬銘牌及獨家大咖裝﹔時鐘語音﹔贏積分抽實體CD、海報、紋身貼等等,分分鐘讓“死忠粉”剁手下單。

爆特例

阿黛爾復古創奇跡

不過,也有特例。阿黛爾和她的最新專輯《25》橫掃全球各大銷量榜,刷新各種銷量奇跡,注意,不僅沒有新的宣傳手段,最讓人跌眼鏡的,就是它在銷售上,竟然拋棄了數字專輯這個未來主流的平台,而回到了十年前的音樂產業時代,即隻出售實體唱片,以及在iTunes上提供數字下載,除此之外,你就無法通過其它合法渠道消費這張專輯了。

據了解,阿黛爾在專輯發行初期,就拒絕與數字流媒體平台合作,使得無法在線上聽到她歌曲的歌迷隻能通過實體唱片和iTunes商店下載兩種途徑。“這種做法,其實類似於院線上映新片,並不會同時提供DVD、藍光等影碟銷售,從而避免同一內容的不同介質,在同一時間段內互相殘殺。”業內人士直言,其實這個選擇是有底氣,與此同時,實體唱片和iTunes下載,可以將銷量精確到每一張專輯和每一首歌曲,看似復古的銷售行為,卻更能保障歌手的收益。 華西都市報記者伍翩翩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