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本是人生喜事,但日前網上流出的一組照片卻令不少網友表示“不敢結婚了”:一位新郎幾乎全身赤裸被綁在樹上,眾目睽睽之下還疑似被潑了狗血。這一消息再次引發人們對“鬧婚”的關注。對此,中新網記者在連日的採訪中得知,有些地方,在婚禮當天不止新郎新娘、伴郎伴娘會被鬧,連公婆這樣的長輩也“未能免俗”:臉上涂油彩抹鍋底灰、扮媒婆敲鑼……不一而足。
日照一新郎被鬧婚者用膠帶綁在柱子上。 記者 劉濤 攝 圖片來源:齊魯晚報
新郎遭惡搞:身上挂滿雞蛋清 渾身臭味
柳岩在包貝爾婚禮中被“鬧伴娘”事件剛剛平息,“鬧新郎”一詞又登上了熱搜榜:河南周口和陝西安康兩地都出現了“鬧新郎”的事件,兩位新郎大喜之日遭遇惡搞,分別被砸雞蛋、潑狗血,很是狼狽。
“早年,‘鬧新郎’行為的確比較過分。”來自河北省秦皇島市的程楠曾親眼目睹一位新郎身上挂滿雞蛋清,“他被‘鬧’的沒辦法,重新來理發店做造型。當時隔著很遠就能聞到這位新郎身上散發著明顯的臭味,像是被扔了臭豆腐一類的東西”。
家住河北某市的張芸則表示,當地雖然對新郎不會過分玩鬧,但堵著新郎推推搡搡地要紅包等行為是免不了的,“我弟弟結婚的時候,被一大群人擠來擠去鞋都掉了,腿疼了好幾天”。
“小時候在農村,見過新娘被抬起來往床上摔的場面,這幾年也文明多了。對於新郎,最多是要求接親時單膝跪地、口述保証書等等,很少有‘捆在樹上’那麼過分的行為。”張芸表示。
不過對於這個話題,受訪者大多選擇婉拒記者,並表示“該現象並不普遍,沒有什麼好談的”。
隨著柳岩在包貝爾婚禮上當伴娘”被鬧“一事的持續發酵,網友紛紛譴責伴郎團與新郎包貝爾。2016年4月1日傍晚,柳岩以錄制視頻的方式在微博回應此事,稱“婚禮是應該被祝福的”。圖片來源:柳岩微博截圖。
公婆亦“被鬧”:滿臉油彩成丑角 敲鑼抹鍋灰
其實,在某些地方,公婆們在婚禮當天也是嬉鬧的對象,方式則五花八門,或身著戲袍、或化妝成丑角。張芸表示,一般會要求公婆男扮女裝或女扮男裝,“有時還會把公婆臉上涂抹得紅綠相間,穿上扭秧歌的服裝,打扮成拉車人的模樣去接新娘”。
“市區‘鬧公婆’比較厲害。”家住河北滄州的陳瑜說,婚禮當天,公婆會穿上各類奇裝異服,臉上涂滿油彩甚至鞋油,像個丑角,“還得去各桌敬酒,把客人打發走了才能卸妝”。
相較於“鬧新郎潑狗血”的行為,陳瑜覺得,“鬧公婆”並不算過分,就是圖個高興,“畢竟是兒女的人生大事,公婆‘扮丑’逗大家開心也可以理解。當然,不能鬧到有辱人格”。
“在我們甘肅老家,也一直有‘鬧公婆’的習俗。”提及此話題,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邢紅給記者發來一組婚禮圖片,裡邊的老人身著戲裝,臉頰涂成了“紅臉蛋”,“我的婚禮在我老家舉辦的,公婆都在國外,所以我父母成了被‘鬧’的對象。當時我父親還拎了個鑼,邊走邊敲”。
“當年我爺爺也為此被抹了一臉鍋灰。”邢紅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在當地人看來,這只是個儀式而已,沒人會覺得尷尬,“就是覺得熱鬧喜慶:鬧得越厲害,意味著新人的日子就過得越紅火”。
網傳的新郎被用膠帶綁在樹上,屁股下燃放鞭炮。圖片來源:齊魯晚報
各方討論:是婚俗還是鬧劇?
不管是“鬧新郎”、“鬧新娘”,還是“鬧公婆”、“鬧伴娘”,這些發生在新人婚禮上的行為一般被統稱為“鬧婚”。民俗專家高巍對記者表示,此舉與傳統婚禮無關,而是當下社會的一種怪現象。
“古代確有‘鬧洞房’習俗,但隨著婚禮作為一種典制被確定下來后,‘鬧洞房’的婚俗在慢慢雅化,此類‘惡搞’新郎新娘乃至伴娘的行為幾乎消失了。”高巍分析,現在一些諸如給新郎“潑狗血”的鬧婚行為,是個別人為了滿足無聊心態,實屬陋習。
文化學者胡野秋對以上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用“民間婚俗”來為惡俗辯護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當街扒衣鬧新郎等行為已經走到了傳統婚俗的反面,把本來皆大歡喜的快樂變成了鬧劇”。
的確,從“泰安伴娘事件”到轟動一時的演員柳岩被“鬧伴娘”,再到最近的“陝西安康新郎被潑狗血”,都引起人們“是婚俗還是陋習”的廣泛討論。
對此,山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牛喜霞曾分析道,有些婚鬧明顯違反公序良俗,還存在安全隱患,必須進行引導和制止,“此外,參與者應該加強自我約束,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情”。
“總之,還是要從提升人的文化修養入手,通過支持、引導的方式,逐漸培養起一大批具有較高文明程度的人,同時讓他們發揮積極影響作用,慢慢實現社會風氣的轉變。”高巍稱。(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完)上官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