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屯堡,未婚女子的稱呼是什麼?”“屯堡人是什麼民族?”“屯堡人是因為什麼來到貴州定居的?”5月10日下午,2016“多彩貴州有多彩”系列網絡文化傳播活動之“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全國網媒貴州行採訪團走進安順雲峰屯堡。穿行在這“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之中,感受著600年穿越而來的大明遺風,網媒人與屯堡的“相識”,便從這三個謎題開始……
全國網媒貴州行採訪團走進安順雲峰屯堡。
雲峰屯堡,位於貴州安順市以東15公裡的西秀區七眼橋鎮,這裡密布著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個,因構成屯堡文化村落群而被列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走進屯堡,一場“尋寶”游戲隨之開始,在參觀的路線上,設置了三個“通關”答題點,隻要答對關於屯堡文化的問題,即可領取“貴州·屯堡”兌獎券,參觀結束后憑獎券兌換紀念品。
記者們屯堡“尋寶”。
“在屯堡,未婚女子的稱呼是什麼?”問題一出,便難住了不少記者。有人開始“場外求助”,向導游詢問,架不住大家的軟磨硬泡,一旁的導游說出了答案:“小孃孃。”眼前這位導游姑娘梳著長獨辮,衣著鮮艷明麗,正是“小孃孃”的裝束,大伙兒這才恍然大悟。
第二題,“屯堡人是什麼民族?”“漢族吧……”人群中,長城網記者韓曉寒“歪打正著”,竟然“猜”到了答案,輕鬆拿到一張兌獎券。
記者們在屯堡茶驛小憩。
“屯堡人是因為什麼來到貴州定居的?”最后一個問題,大家干脆開啟了“猜謎”模式,“打仗!”“被貶謫!”……答案五花八門。
“謎底”揭曉。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統治南方,從中原、湖廣和兩江地區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強行遷至今貴州安順一帶屯軍屯田,隨著歷史的變遷,便繁衍形成“屯堡文化”——屯堡人將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等文化習俗一直沿襲至今,成為明朝歷史的活化石。
屯堡人將明朝時期的語言、服飾、民居建筑及娛樂方式等文化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石頭的路面石頭的牆,石頭的瓦蓋石頭的房,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石頭的板凳石頭的缸……伴著歡笑聲,網媒記者走進雲峰屯堡最具代表性的村寨之一本寨。在這裡,一座座建於600年前的寨牆、碉樓依然保存完好,石頭外牆包裹著江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鱗次櫛比,巷巷相通、戶戶相連,既宜人居又利巷戰,被學者譽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后堡壘”。
不是碰上一些裝束奇特的女子——寬衣大袖,衣長及膝,領口、袖口、前襟邊緣皆鑲有流蘇花紋,腰間還系有織錦絲帶,她們就是屯堡人。
屯堡人大多是從江淮一帶遷徙而來的書香門第,因而他們的房屋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點、又有華東四合院的布局,在房屋的細節之處,漢文化元素隨處可見,如在大門門雕上一般都會雕刻精美的圖案,“龍鳳呈祥”表明大富大貴﹔在院內天井的對角一邊是鯉魚的地漏,一邊是龍門的地漏,則有希望孩子“鯉魚躍龍門”的含義等……石牆的包裹之下,是濃濃的江淮余韻。
獨具特色的地戲表演。
地戲是當地頗有特色的代表性文化之一。在屯堡文化博物館,記者一行饒有興致地觀看了一場地戲表演。鑼鼓聲響,演員們額上戴著簡練夸張的木雕面具,身著長衫,背插小旗,腰系戰裙,手持木制短刀長槍,形神兼備,獨具魅力,引來陣陣叫好聲。
踩著已經被磨得光滑無棱的青石板,雙手撫過有些粗糙但依舊堅實的石牆,頗有幾分穿越之感。600多年后的今天,在雲峰屯堡,這群屯軍的后裔們仍固執地保持著明朝時故鄉江南的生活習慣,鄉音不改,身穿大明朝的長衣大袖,仍舊跳著明朝的軍儺,甚至連飯菜口味都與貴州當地其他地方大異……因為大山的阻隔,歷史似乎將這些屯堡遺忘了,卻也給世人留下了一個回到六百年前歷史的好去處。
網媒記者被“穿越”而來的屯堡文化所吸引
“令人震撼!”參觀結束,對歷史文化情有獨鐘的華龍網記者徐焱贊嘆不已,“對於古鎮古村落,以往總是聽得多見得少,特色鮮明的雲峰屯堡真的讓人有種夢回大明的感覺。”他說,“貴州這樣的保護和傳承很有意義。”
在屯堡的“穿越之旅”結束了,“尋寶”游戲也落下了帷幕。大家手上的兌獎券都換成了紀念品,是屯堡地戲的臉譜造型挂件,精致、特別。仔細把紀念品裝進行囊,來自全國網絡媒體的記者們也將屯堡文化、將貴州安順記在了心裡。(趙曌)
(來源:多彩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