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大師王翰之:為漸已消逝的"國術"亮一盞燈

2016年05月16日10:04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為漸已消逝的“國術”亮一盞燈

武林漸已消逝,身懷絕學的大師相忘於江湖。這並非武俠電影裡的悲情橋段,而是傷感的現實。

上周,宮廷八卦掌第五代掌門人、上海八卦掌協會會長王翰之結束紐約之行返回上海。在美期間,這位文武雙絕的大師作為全球華人杰出代表,以75歲高齡登上聯合國中文日的舞台,弘揚中華武術和傳統文化,拳藝書法皆引無數贊嘆。

但高光時刻畢竟短暫,平日慈眉善目、溫文爾雅的先生,似乎是一位“隱世高人”。他的名字與八卦掌,對武術圈外的大多數人而言依然陌生。“不是我有什麼了不起,而是八卦掌了不起,中國文化了不起。”王翰之說,旅居海外多年,晚年歸國是希望將自己畢生所學和文武精神傳承下去。“別讓先賢留下的瑰寶在咱們手裡埋沒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如電影 《一代宗師》 裡的經典台詞,當視武術為“國術”的時代已經遠去,王翰之先生願做點燈之人。

文韜武略一生傳奇

八卦掌亦名八卦拳,早先為宮廷御用,開山宗師是清朝武林大家董海川。董海川收尹福為徒,尹福又將弟子宮寶田帶入宮中。宮寶田苦練拳藝,獲封四品帶刀侍衛,成為八卦掌第三代大師,他也正是《一代宗師》裡宮羽田的原型。

清朝衰亡,宮寶田受邀赴煙台富紳王家謀事,用十余載時光將八卦掌教授給王家公子王壯飛。而作為王壯飛的六子,王翰之六歲隨父習武,得八卦掌嫡傳,也成為唯一的衣缽傳人。

上世紀40年代,王翰之隨家人來滬定居,后與父親一同以教拳為生。沒過多久,王家父子就驚動了上海武術圈,上門挑戰者或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也贏得“八卦二絕”的美譽。

改革開放后,王翰之攜妻帶著200港元闖蕩世界。從澳門、香港到新加坡、美國,每到一處,都憑一身真功夫威震當地。初抵澳門時,王翰之隻身向當時最大的武館下“戰書”,不出幾招就將比自己高出半個頭的威猛大漢打出數丈之外。這一戰打出了名氣,不斷有拳師慕名而來,泰拳、空手道、詠春……最多時一天五戰,他無一敗績,不少對手當場拜師。

武技卓絕的同時,王翰之在書法、易學方面亦有頗深造詣。他的書法落筆如走掌,雄渾蒼勁,力透紙背,瀟洒而大雅。“字者心之拳也,拳者心之字也,寫字即是紙上打拳,打拳即是空中寫字,故兩者可以相益互補,一氣同德,造化在心。”先生用簡短數字精辟解讀書法與打拳的關系,文武貫通也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堅行正道一身正氣

真正的大師深藏功與名。對於過往傳奇故事,王翰之已不願多提,“過去的都過去了,現在隻想說一個字———道。”

王翰之認為,精於藝,更要臻於道。無論打拳、練字,都須遵循得當且純正的中正之道,做人亦如是。“堅持正道才能練成真本事、達到高境界,才能行得遠。”他直言,“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如今走向落寞,沒大力提倡正道是原因之一。”

八卦掌的拳理以 《易經》 理論為基礎,直圓相成,周流旋轉,有深厚的哲學內涵。不同於拳擊、空手道的直來直去,也不認同搏命式的莽撞打法,八卦掌不招不架,並非純粹力的抗爭,而是將大自然的現象和哲理融入拳法,在不聞不問、不知不覺中形成攻擊,游刃而有余。因此,在練拳的同時需學習《易經》,掌握先天八卦的道理,兩相結合,方能真正明白拳理,再遵照拳理去練習和實踐。

“八卦掌就妙在這裡,但很多人練拳不遵正道,不按方法,不可能練好。”王翰之感嘆,即使是時下大熱的太極拳,練習者知“太極”內涵、遵拳理正道的也鳳毛麟角。“很多人練拳沒有方向,聽說虛名就蜂擁而上,真正好的東西卻沒學到。”

言及當下種種混沌現狀,王翰之感到痛心,“一片白抵不過一點黑。糊裡糊涂、騙人騙己,對不起先賢,也對不起后人。”先生說,自己很喜歡“正能量”這個新名詞,視為正道的時髦詮釋。“中國武術須提倡正能量,中正淳一,容不得半點虛假和片刻偏離。就如孔子所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心憂傳承一聲疾呼

見証了武術的由盛及衰,如何把父親傾心相授的八卦掌精髓傳承發揚,成為王翰之近年來的一樁心事。

“說實話,在海外生活很享受,但八卦掌是先進、實用的拳種,值得普及和發揚,所以我回來。”先生坦陳,“科學進步了,武術落后了。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但中國武術的發展卻令人憂心。”幾經奔波和努力,2010年,由王翰之任會長的上海八卦掌協會成立。一年后,先生將歷代秘不外傳的習武秘訣與自己的涵養心得盡萃於《拳道》一書,向大眾闡釋八卦掌的拳理。上月,他率五位弟子和《中華武魂》節目組三人出席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讓中國武術再度成為世界焦點。“做這些,都是為了把八卦掌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武術的精華。”

如今,在偏居浦東一隅的上海八卦掌協會,每周都有會員來練拳,總人數約兩百人。王翰之的女兒王天灝也女承父業,成為協會教練。“跟師父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希望能多跟他學習,把八卦掌代代傳下去。”從小在國外長大,王天灝難免感受到一些文化差異,“做什麼都會遇到困難,不如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對於練習八卦掌的益處,王翰之介紹說,從健身角度,是以天行健的方法,運氣養血,調和腑臟,對緩解三高症和慢性病均有效果。而從武術技擊來說,八卦掌又極具實戰價值,讓武者如打滿氣的輪胎,看似輕柔卻具千鈞之力,絕非“花拳繡腿”可比。

“慢慢好起來,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接受八卦掌。”王翰之由衷希望,由他點亮的這盞燈,能照亮八卦掌的未來,也成為中國武術源遠流長的火種,“我還是想大聲呼吁,年輕人在現代化的當下,還是應該多學一些先賢留下的傳統的文化。”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