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上"的鄭則仕如何把自己活成了"江湖大佬"?

2016年05月17日08:35  來源:信息時報
 
原標題:“火線上”的鄭則仕如何把自己活成了“江湖大佬”?

圖片

null

 

  TVB新劇《火線下的江湖大佬》由鄭則仕、陳煒、黃光亮、苑瓊丹等人主演,四人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但在收視號召力上一點都不輸給時下的小鮮肉,這部劇開播的時候就打破了TVB今年8點半檔電視劇的收視率,此后的收視成績甚至高於被視為重頭劇的《僵》。觀眾大贊劇集“笑果”十足,重拾了早年港劇的幽默風味,劇中的一眾老戲骨功不可沒。

  65歲的鄭則仕臨危受命,回巢拍劇即收獲了很多不俗的評價,他近日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時,對於在娛樂圈這個“小江湖”裡縱橫幾十年,有沒有想過“退下火線”的提問,他總說:“現在有戲拍已經很開心。”“行走江湖”多年,上過高峰、下過低谷,鄭則仕分享了很多屬於他的“江湖規矩”。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吉媛媛

  江湖規矩1:做人要懂得感恩

  “回巢等了5年,從沒說過不再回TVB”

  近年來鄭則仕在內地發展,鮮有在香港露面,上一部作品已經是2012年的《造王者》。早前有媒體報道,TVB戲劇制作總監曾勵珍為了說服鄭則仕回巢,不但亮出了為他量身定做的劇本,而且搭檔任由他挑選,這才打動了鄭則仕。更有消息稱,回巢拍劇的他受到不少優待,不僅拍攝時間以上午為主,而且戲份大多為廠景,無需舟車勞頓地轉場拍攝。對於傳言,鄭則仕笑著否認了,“我從來不挑劇本,在TVB我隻拍過‘材叔’梁材遠(《火線下的江湖大佬》監制)的劇,因為我們容易溝通,合作過有信任。他叫我回來拍戲,隻和我說了題材和人物,我就說OK。我也不挑搭檔,‘苑仔’苑瓊丹是我喊她回來一起玩的,她也相信我,她知道我不會害她。”

  鄭則仕在TVB向來是收視保証,有傳言稱,2011年他拍完了《造王者》之后,因合約問題和樂易玲起了沖突,並在微博上發表了“終身不入無線”的言論。對此,鄭則仕厲聲否認:“我當然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傻的嗎?我是無線出身的,不管我在外面怎麼成名,今天我回無線拍戲,我等了5年。”雖然鄭則仕也坦承自己原本想把事業重心放在內地,但是因為內地環境不算熟悉,他又不善於交際,沒有認識很多制片人,導致獲取機會比香港更難,“在香港,隻要你回來拍,就把你擺上男主角了。人往高處,希望保住自己的位置,而TVB也願意把這個機會給我,那我當然是感謝它的。”

  江湖規矩2:不把同事當群演

  “配角不是在主角身邊插科打諢的”

  《火線下的江湖大佬》受到觀眾歡迎,一眾主演在人物刻畫上的用心功不可沒。鄭則仕在對白上的妙語連珠、苑瓊丹的口頭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黃光亮無時無刻企圖搞“大茶飯”的架勢……老戲骨們斗戲令觀眾大飽眼福。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劇裡很多配角的人物設置也十分出彩,充分發揮了“綠葉”的搞笑職能。原來,這些別出心裁的設計,都出自鄭則仕之手。

  鄭則仕飾演的“肥仔爽”是一名過氣的大佬在退下火線后經營茶餐廳,茶餐廳的幾個“伙計”,包括經常抽風的“發瘟星”、以前當過老板的“周老板”、經常賭錢的“搏炒”、哈韓族的“韓米”、還有一個經常需要通血管的“通波仔”。這些人物特征全是鄭則仕設計的。他說:“原本劇本裡面隻寫他們叫做‘星洲炒米通’,我覺得這些名字用了好多年了,沒有什麼特色,就幫他們調整了一下,他們也會開心一點,起碼觀眾會記住他們。”

  此外,退下火線的四個江湖小弟,被鄭則仕統稱為“四大廢青”,每個人的性格也經過他的設計。明明是一個演員,為什麼要操心搭檔呢?鄭則仕說:“以前拍戲我隻會照顧到站在我對面的那個人,但這次我會多點照顧身邊的所有人。這部劇的配角都是有資歷的演員,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當成是群眾演員,他們都是自己人,是我們的同事,不是在我們身邊插科打諢的,人的關系是唇齒相依的,我希望能照顧好大家。”

  江湖規矩3:把自己當成后輩

  “年輕人才是我們的前輩,他們更接地氣”

  鄭則仕與陳煒、苑瓊丹都是老搭檔,但在劇中飾演他女兒的岑麗香,對他來說則是新面孔。

  岑麗香是近年TVB力捧的小花旦之一,早前拍攝的電視作品也沒有幸免地被觀眾吐槽過“演技差”,但在《火線下的江湖大佬》裡,岑麗香被視為突破最大的演員。原來,是有鄭則仕幫她“背功課”。“爸爸”肥仔爽都贊嘆:“你們可以看到香香這次調教得非常好,她也可以做到這麼爆發,和之前清純的角色不一樣。”

  岑麗香在劇中雖然是江湖大佬的女兒,但卻是一個在中環金融機構上班的白領。對於這個角色,鄭則仕是這麼理解的:“我就告訴她,劇裡你爸爸是古惑仔,你在深水?長大,怎麼會沒有一點古惑女的感覺呢,你可以是白領,在中環上班,但是身上一定有爸爸身上遺傳下來的粗魯氣。所以她有時候會蹲在椅子上和我喝啤酒,這樣父女關系就會拉近很多。”

  可以注意到,在《火線下的江湖大佬》裡,鄭則仕為自己設計了很多“潮語”,比如“10個like”、“爆機”、“哇塞”,這些都是他向年輕人學習的,為了讓“肥仔爽”這個角色更加接地氣。

  他說:“我希望能夠和子女聊天,學他們的語言,我們不是完全對的,我們有經驗,但他們更接地氣。所以我們不是前輩,有時候我們還是后輩。在我的立場來說,香香就是前輩,因為她很前衛,她的那種天真、坦白、沒有心機,很願意傾聽,這是我要向她學習的。”

  江湖規矩4:開工收工都要准時

  “我做導演的時候沒有演員遲到”

  在內地發展多年,鄭則仕離鄉背井,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打拼事業,但卻不言辛苦,對他來說有工作已經很滿足了。他說:“我很喜歡外出拍劇,坦白說,有工作我就很開心,這樣才能體現人的價值,這和年紀大小無關。我喜歡賺錢,但我不喜歡軋戲,我們接戲就要給足時間別人,一部拍完再接另一部,特別是戲多的時候,軋戲對制作人很不公平,不可能百分百投入的。”

  “縱橫江湖”多年,鄭則仕做事很有原則,除了不跨劇組之外,他還是一個很守時的演員。眾所周知,大牌明星拍劇大多喜歡遲到,讓同劇的搭檔和工作人員等到天荒地老也是常有的事。鄭則仕也常遇到這樣的“大人物”,他說:“曾經試過在一個劇組裡面,我的助手和我說,你不用這麼早去,因為那個誰誰誰每次都遲到。我就告訴我的助手,他遲到是他的問題,我遲到就是我的不對。合約寫明每天隻拍12小時的話,那我時間一到就收工,不管他幾點來。每個人都要守規矩,才能把事情做成。我入行這麼久,做人的原則就是這樣。”

  鄭則仕還回憶起了以往當導演的經歷,他說:“我以前就是這麼要求大家,但我會以身作則,別人才會佩服你,所以我以前拍戲,很少人會遲到,因為我總是第一個到片場,我搬著凳子坐在門口等他們來,他們肯定就馬上開工啦。你能夠按時完成,表示你有能力去掌控那件事,如果你連這些事情都做不好,怎麼做導演。”

  江湖規矩5:得意失意都看淡

  “家庭最重要,再戰商海會放保護網”

  鄭則仕在娛樂圈打拼了40多年,寫下過很多輝煌,曾經兩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更憑“肥貓”一角而廣為內地觀眾熟知。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鄭則仕創辦的電影公司因虧損欠下了巨額的債款,獨立償還債務的他過了10年簡朴的生活,被稱為“貧民影帝”。

  生活回歸正軌的他早前被報道重返“商海”,和朋友合股在香港開設藥房。對於新投資,鄭則仕說:“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后,人會進步。今天再做這個東西,會先放一個保護網,比如藥房生意,我不是大股東,隻不過是和朋友們一起玩,就算輸了我也輸得起的,不會放全部身家進去。”而鄭則仕選擇重新從商還有另一層意義,“起碼我在內地拍戲的時候,我太太有個地方可以寄托,人沒有寄托就會變得傻乎乎。”

  年過花甲,鄭則仕把人生的得意和失意都看淡了。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我的家庭,我的兒女們,我希望看到他們生活穩定。不用去介意得意和失意,因為這些不會跟你一輩子的。”

  江湖規矩6:不輕言退休

  “如果碰到好劇,能改變隻會演喜劇的既定印象”

  今年4月,鄭則仕曾經任職的亞視正式關燈。他主演的《肥貓正傳》被網友評為“亞視十大經典劇集”之一。對於亞視,鄭則仕感嘆令人唏噓,“以前亞視是有收視的,我還在的時候演的‘肥貓’,包括后面很多電視劇都是有收視的,最后沒有繼續投放資源,后繼無人了。”在他看來,所有劇和演員都是需要靠金錢“造”出來,“不可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北上發展多年,他深刻體會到了內地在電視劇和節目制作上的進步,“內地這20年拍了很多很厲害的劇,有錢也懂得如何用錢。香港市場在萎縮,而內地市場越來越大,這是我們香港影視工作者要檢討的,不要一味地妒忌人家,抱怨到最后自己還是做不到這個水平。”

  鄭則仕很慶幸,“肥貓”題材的電視劇如今在內地依然有市場。他透露自己將開拍新版肥貓,講述肥貓來到內地之后發生的故事,台前幕后的創作班底都主要是內地演員和工作人員。不過,他也透露,其實自己對於“肥貓”這個符號“又愛又恨”。他說:“我在香港拍戲這麼多年,警匪片、江湖片、黑社會、煽情片、喜劇,很多種類我都有成就,提名過很多次影帝,幾乎都是不同類型的。但是在內地,很多制片人覺得肥貓鄭則仕,隻會演喜劇吧,因此會制約了我很多發展。”不過鄭則仕仍相信如果他能碰到一部好的劇,戲份又夠重的話,“我是可以扭轉形勢的。”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