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舞蹈家劉岩做客人民網(人民網 蔣建華 攝)
黑色的舞台布景,白色的抹胸舞裙,輪椅上的劉岩正用上半身的肢體語言講述著:《你好,明天》,劉岩說這不是舞蹈,而是聾人的世界。她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這樣的表達,或許對方聽不懂你的語言,但一定理解你的善意。
“我是個舞者,‘癱瘓’這個詞我看不懂”
2008年7月27日,劉岩在鳥巢摔傷離開后,再沒跳過舞,也沒想過是否可以繼續跳舞。摔傷之后的第七天,她的醫生特別正式地跟她說:“你是脊髓損傷,你損傷的是胸椎第12節,屬於完全性損傷。”醫生接著說:“你癱瘓了。”這兩個從未出現在她字典裡的字,現在變成了每天生活中要面對的困難。劉岩說,自己是一個舞者,“癱瘓”這兩個字她真的聽不懂。 “接下來我一輩子要以輪椅為伴,我第一時間考慮的卻是跳舞的問題。難道不是應該考慮如何活著的問題嗎!”
2009年春節前,劉岩的后來的博士生導師馮雙白跟她聊摔傷后繼續舞蹈的事,他建議上學讀博。她說自己的不自信從那一刻就開始了,博士的可能性是沒有的,完全不相信自己。但是馮雙白老師告訴他:“劉岩,你要相信‘相信的力量’!”這句話一直指引著她支撐到現在。
太多的生活細節對你說“不”
通過艱辛的努力,2010年9月,劉岩終於考上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博士,成為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唯一的殘疾博士生。
回憶起這段日子,她說:“生活當中有太多的細節對我說‘不’,不是說這個人能不能再次跳舞,能不能從事什麼工作。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樣的東西,那是很恐怖的。”在考博期間,她經常會長時間地坐著閱讀和寫東西,有一次在復習時覺得很口渴,而助理阿姨不在家,她就自己滑輪椅,滑到可以燒熱水的地方,把熱水燒開,但卻不能一邊端著熱水一邊回到書桌前,隻能等著水變溫,隻能等著喝完了才滑輪椅回去繼續復習。
劉岩對自己的身體情況直言不諱:“剛才我上舞台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忙,我的障礙是顯性的,你們可以看得到。但在座的每一位在你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也同樣有障礙,可能是隱形的。但我希望,尤其是年輕人,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堅信你的未來或者明天是美好的。”
“我不能走,但不妨礙我的奔跑”
當問到心目中的女神時,劉岩毫不猶豫地認為是媽媽,她說當媽媽知道自己摔傷后,作為醫生的她明白脊髓損傷意味著什麼,但至今都沒有在她面前流過一滴眼淚。劉岩說:“不只是我的媽媽,所有的媽媽都是女神,但在這個身份上我還沒成就自己,因為我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不過我資助了162個孩子,96個是孤兒,66個是聾兒,但我不是他們的媽媽,沒有給他們生命,但是我幫助他們,僅此而已。”
劉岩笑著說,自己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活著、存在、找樂子!雖然自己有身體障礙,不能走路,但是她依然有兩條腿,一條腿是舞蹈,一條腿是公益,她在以自己的方式在路上行走,甚至奔跑,很快樂也很享受。劉岩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希望年輕人勇敢地做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你要對很多人負責,但是永遠不要忘記,你要做怎樣的自己。”(人民網記者 李慧 實習生 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