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謝芳依然很有"藝術"范兒 曾是演知識分子的女神

2016年05月24日08:12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81歲謝芳依然很有“藝術”范兒

  《青春之歌》 飾林道靜

  《早春二月》 飾陶蘭

  演員是一個特殊職業。在影視圈有一句特別被眾人認可的話:演員是上帝賜給的飯碗。言外之意,可遇不可求。

  謝芳老師是老天爺特別恩寵的人。高顏值,高演技,而且還有一副讓不少演員羨慕的亮嗓子。這樣的人必定是明星和藝術家兼容的難得的藝術人才。也許現在的年輕人知道謝芳的不多了,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誰人不識謝芳?不識她演的林道靜(電影《青春之歌》)?不識陶蘭(電影《早春二月》女主角)?謝芳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以塑造性格迥異的女知識分子著稱,用現代人的語言說,堪稱是演知識分子的女神級人物。

  今年81歲的謝芳,舉手投足依然很有“藝術”范兒,即便你根本不認識她,也能一眼判斷出,這個老人一定是“搞”藝術的。謝芳說,其實我一直不太講究吃穿,人們這樣猜測可能還是職業留下的痕跡。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電話溝通的時候,謝芳邊說邊在本子上把時間記下來,她記下記者的電話,說:“我現在身在外地,回到北京我們聯系。”

  時隔兩周的早上九點,謝芳親自打來電話,非常細致的和記者溝通採訪的主題,告訴記者她最近的時間安排,並不忘詢問記者的方便時間。就這麼一件小事顯示出一個老藝術家既嚴謹又平和的處世態度。

  經常坐著老伴的三輪車逛北京

  謝芳和老伴張目都是歌劇演員出身,我們現在有時也能在一些電視台的慶典上看到謝芳和張目同台演唱。兩位老人氣宇軒昂的演唱,都能贏得現場最熱烈的掌聲。謝芳說,隻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會一直堅持唱歌,堅持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看謝芳的日程表,時間上排得滿滿的,社會活動很多,兩位老人都是自力更生,不需要安排特殊照顧,也沒有助理,日常生活上的一切,從日程安排到服裝選擇都是謝芳自己親自來做。

  謝芳的老伴張目有一輛三輪車,平日裡沒事的時候,謝芳就坐上老伴的三輪車,兩個老人就在北京城裡四處逛逛,“非常喜歡北京,每次去一個地方都有新鮮感。”謝芳說。

  謝芳祖籍福建永安,祖父帶著父親和叔叔逃難到了湖南,父親后來成為教授,母親則和冰心是同窗,也是中國第一批女大學生,因為家裡孩子多,年紀最小的謝芳到了五年級的年紀才進入學校學習,之前都是母親在教。謝芳笑說,我屬豬,從小被當豬養。

  謝芳16歲參加文工團,當演員也非常偶然。“當時我家住二樓,三樓就是文工團,當時的團長是崔嵬導演,他看我愛唱歌,形象也不錯,就讓我上樓進了文工團。1959年,崔嵬導演給我寫信,讓我到《青春之歌》劇組試鏡,當時拍片三天后才能看樣片,然后才能決定是否再拍一條,所以一部電影拍下來很艱難,就這樣我演了第一部電影,成了電影演員。”

  回想自己的演藝生涯,謝芳非常感慨:現在不同了,時代變化了,科技發達,演員們有了更多表演的機會,不同景致,不同的演員可以一起來拍,演員們也有了更多的所謂一夜成名。但我依然認為,演員成名靠的是功力,是不是真正的演員,二十年后見分曉。

  去年,謝芳拍了電影《胡佩蘭》,十五天一氣呵成。作為早就功成名就的老藝術家,謝芳在拍戲的過程中,依舊在不斷體味角色。她說:“我特別感謝我演過的話劇《日出》,這個話劇對我幫助特別大,兩個小時從頭到尾,沒人能代替幫忙,氣息的運用難度要大很多,三十排的觀眾也必須要聽清楚,演了這部話劇,回頭再看拍電影,覺得獲益匪淺,話劇非常考驗演員的功力,相比之下,拍電影輕鬆很多,電影可以分鏡頭,台詞也不必記那麼多,做一名話劇演員其實非常辛苦,每一個電影演員都應該在話劇上鍛煉自己。”

  希望老藝術家被年輕人記住

  謝芳這樣評價演員這一職業,她說,演員其實是時代的一面鏡子。現在是一個繁榮發達的時代,演員這一職業和我們那個時代完全不同了,演員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我們那個時代都是組織安排給你角色,讓你演什麼就演什麼。現在的演員喜歡炒作,認為炒作才能變紅,他們有各種渠道各種方式讓自己出名,我們那個時候只是用作品用角色讓觀眾記住你。

  近幾年,接連有好幾位老藝術家相繼離世,有的和謝芳關系還非常親密,特別是住在北影小區的老藝術家,這幾年一個一個都在離開。謝芳說,今天還碰上,也許明天就沒了,她對生死看得很明白。她說,我這輩子無論是經歷榮譽,還是挫折,讓我滿意的是,我永遠都能保持平靜的心態,隨遇而安、坦然自若是我一生的准則。沒有什麼需要、值得抱怨,上帝給每個人的生命就這麼多,死亡誰都無法抗拒啊,我希望自己走的那天,平平靜靜,不給后人添麻煩。

  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舞台和銀幕,謝芳說,這是自己最大的驕傲。老藝術家們一個個相繼離去,他們飾演的角色永遠留給了后人。“希望年輕人記住這些老藝術家,即使我們走了,我們在銀幕上的東西還留著。一個國家的藝術,還是要看遠一點,看深一點,看高一點,不要老是誰火就一直跟著他,不知道明天什麼樣,就知道今天,那不行。我希望這些老藝術家能夠被更多的青年人知道。”

  現在的年輕演員深入生活不夠

  盡管已經81歲了,但是謝芳始終關注著中國影視業的發展,最近有哪一部電影拍得好,哪一部電視劇特別有真實的生活,那個演員演得好,謝芳都非常清楚。

  對於現在中國影視界的發展現狀,謝芳這樣說,現在的演員非常幸運,鍛煉的機會特別多,每年我們都有許多部影視劇上銀幕,在電視台在網絡上熱播,這對演員來說是好事,鍛煉機會多啊。但是對於那些脫離生活的影視劇,謝芳特別不贊賞,她說,文藝是為人民服務的,演員一定是從生活中產生的,同時影視劇也擔當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既要給人們帶來健康的娛樂態度和方式,也要有正確的“三觀”,生活永遠不會是不勞而獲的,就像演員,能夠留在觀眾心裡的演員,一定是因為他就是生活中的一員,那些不靠作品,沒有演技的演員,就算一時炒出商業效應,他們也沒有實力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演員。

  謝芳說,現在的年輕演員深入生活不夠,有些角色能拿起來就演,有些角色還真不是那麼回事。“現在的年輕演員應該多去體驗生活。”謝芳回憶,她當年拍《青春之歌》的時候,她們這些演員不僅熟讀小說,還在導演的帶領下拜訪了許多那個時代的革命者,聽他們講當年的學生運動,“拍《淚痕》時,因為我演的這個角色是一個美麗的假瘋子,導演提出來一要瘋二要美,你還不能滿地打滾,抹土,當時我一想我演這角色要不去體驗生活,觀眾會罵我的,所以我們去了瘋人院專門和病人生活在一起,觀察她們一舉一動。”

  “很多年輕人把演員這條路看簡單了,隻看見名利,沒有看到艱辛,或者不願意付出努力,不願意吃苦頭,這樣的演員日子長不了。”評價現在的年輕演員,謝芳說,現在的年輕演員太缺少個性了,就連化妝都是大同小異,都是粗眉毛,亮嘴巴,站在一起都分不清誰是誰了。“演員需要生活的底蘊,需要多讀書,一個不追求知識的演員,不管多麼美麗也是個打醬油的。”(記者陳濱 白繼開攝)

(責編:王鶴瑾、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