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還是不愛?”恐怕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曾出現過這樣折磨心靈的問題,在兩難處境下的糾結和掙扎,也是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成長考驗。
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創作的舞劇《倉央嘉措》,就把詩人倉央嘉措面對這個問題時的煎熬展現在舞台之上。這是該團建團60余年來創作的首部舞劇,沒想到自去年年底公演后連獲觀眾好評,不斷加演,先后登台民族文化宮大劇院、保利劇院。5月27日至29日,該劇又將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開始第四輪演出。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歷史上一位謎一樣的人物,他的一生集合了神性、人性和詩性於一身。舞劇《倉央嘉措》由中央民族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導演丁偉帶領一支年輕的編導團隊,與國家一級作曲李滄桑、著名舞台服裝設計師麥青等聯袂打造。全劇講述了倉央嘉措人性的一面,以他的詩歌文本、詩意為基礎,選取其童年至20歲這一時期的生活片段,通過精美的舞蹈語匯、細膩的人物內心音樂,以及獨具雪域風採的服裝、舞美,將主人公對故鄉、母親以及愛情的真摯情感展現在舞台上。
該劇自去年12月誕生,半年之內連演四輪,這在近年來的原創舞劇市場上極為少見。更少見的是,有觀眾自掏腰包一共看過6場。這位叫王麗艷的觀眾說:“在浮躁的社會,我也有浮躁的時候,可是在劇場看這個劇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內心很純淨。為了尋找這份安靜,我一來再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收獲。”
來自文藝理論界的評價則更為理性。“這是一部內容為王的舞劇,碰觸了愛還是不愛,或者說人生中的兩難問題。”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說:“一直以來,演員常常是完成導演意圖的載體,很難成為真正的角色,但這部劇,倉央嘉措成為核心吸引力,而這位演員很好地塑造了這個形象。”
倉央嘉措的扮演者是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學生黃琛迪。在劇組一次深入藏區採風的過程中,他主動留在甘南的拉卜楞寺,和僧人們同吃同住了5天,“我坐在佛堂外,靜靜聽他們念經,心裡覺得好安靜。”這些內心的體驗后來都被他融入舞蹈。
繚繞的藏香、飄香的酥油茶,清風吹動明黃的經幔,一首詩、一段舞、一番娓娓道來的悠遠意境……當面對這樣的舞台,到底愛還是不愛,這個問題,也許有的人已經找到答案。(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