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百歲感言"盛傳背后 網絡"謬種阻擊戰"道阻且長

2016年05月27日09:01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沒有技術與受眾學養雙進化“朋友圈謬種流傳”不會消弭

過去兩天,你被楊絳先生的 《一百歲感言》 刷過屏嗎? 又被“這其實是杜撰的”轉發到了嗎?

因為有主流媒體及時發聲,一場始於轉發、止於辟謠的鬧劇暫告段落。但另一重叩問涌上心頭:網絡時代,怎樣才能消弭“朋友圈謬種流傳”?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張濤甫教授把技術與受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后台建立証偽及過濾機制,阻擋不實信息闖關,這是網絡該設的防火牆。而在碎片閱讀時代,學會在完整的學識體系中有效地整合、梳理碎片,去蕪存菁,這需要受眾提升自我修養”。簡言之,唯有技術與受眾學養的雙重進化,“朋友圈謬種流傳”與“朋友圈假新聞”,才有可能偃旗息鼓。雖然,這場網絡時代的“謬種阻擊戰”道阻且長。

網上沒有擦得淨的信息,但“証偽機制”不可不建

自楊絳先生逝世噩耗傳開,各類緬懷文章裡有一則 《一百歲感言》 頗為惹眼。而“感言”裡一句“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更是以文字嵌套、生成圖片等方式,隨著眾多公眾號潛入千萬台手機,一路暢達。

昨天,本報副刊 《筆會》 以官微形式推送了辟謠文章。文章寫道:“本刊負責任地告知,楊絳先生百歲之際隻接受過本刊專訪,有 《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問世 (刊於2011年7月8日文匯報筆會),《楊絳全集》 中再無什麼‘百歲感言’。”經與本報原文分析比對,網絡流傳甚廣的《一百歲感言》 實為佚名人士東拉西扯拼湊而成,其中部分段落為楊絳先生的文字,其他則完全杜撰。

“用可靠信源的介入、權威人士的發聲來斬斷以訛傳訛,這是必要手段之一。”張濤甫頗為認可。但他同時提到,“在網絡搜索等開放平台上,建立一個詞條、炮制一條假消息,對普通人不算難事,甚至還很便捷且廉價。一些網絡商家就有明碼標價提供建立詞條的服務。如果不能借用技術手段從互聯網上徹底刪除信息抹去痕跡,謬種還會層出不窮。”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峰點出了這一設想的艱難之處,他認為,“網上沒有擦得淨的信息”。他告訴記者:“技術上首先有壁壘,信息能以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生存,設文字過濾攔截,這可以實現。但如果同一條信息變身為圖片或者無音軌的視頻,國內目前還無法做到關鍵字過濾。其次,互聯網浩如繁星,不是所有都能自覺自淨。”哈佛大學的偽校訓就是一則旁証。3年前,20余則英語短句在網上以“哈佛圖書館牆上的校訓”流傳。雖然2014年初這些短句就被証實為假信息,但直到今天,“哈佛校訓”依然能被搜索引擎抓取。正如談劍峰所說:“網上沒有絕對能抹去的痕跡,而‘証偽機制’也不可不建。”

謠言與心理需求伴生伴隨,唯學養是最好的慧眼

技術上路暫時難通,張濤甫建議從受眾入手,探究為什麼這些謬種有滋生的溫床。此處不得不提日前演員馬伊琍的微博聲明。“百歲感言”發酵的同時,

一條由女演員馬伊琍發布的疑似“街頭搶孩子”消息也在朋友圈內擴散。盡管昨天該消息已被証實有事實差錯,馬伊琍本人也發聲明道歉,但消息曾引發的社會焦慮也確實存在。

“搶孩子傳聞與心靈雞湯類文章被瘋轉,其本質都是切中了受眾心理。”張濤甫把這種心理稱為“市場需求”,“中山大學曾做過統計,發現微信上數量最多的幾類訛傳依次為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相關等類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眾心理”。在他看來,以訛傳訛具有情緒性的特征,訛傳的內容也許是假的,但遞出的情緒卻是真的。人們轉發杜撰的“百歲感言”,是因為覺得個別語句能撫慰人心﹔大家圍觀虛驚一場的“搶孩子事件”,是出於對孩子安全的高度關注。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悅笛建議,用系統、豐厚的自我學養來練就慧眼,從碎片信息中辨識真偽。他認為,若具有相當見識,又怎會看不出哈佛偽校訓裡錯漏百出的英語語法? 當然,這對普通人來說,還是不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