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開粽葉,剝開詩和遠方,感受詩意端午中的那份情懷。中國文明網和十五家地方文明網站共同推出系列詩詞專題——《情懷端午·為你讀詩》,在悠悠吟誦聲中,讓我們感念那份從歷史煙雲中穿行而來的情義與感懷。
端午佳節,各地紛紛從民俗上進行祭奠。比如開展賽龍舟的活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也能夠在比賽中體驗到曾經的悲壯﹔比如粽子的包裹,能夠體會到當年屈原沉江的果決。其實,這些形式中,至關重要的乃是其中傳遞的濃濃“家國情”。可以說,如果不能夠從“家國情”的層面上了解和深度挖掘端午佳節的內涵,就不能夠延續端午的精髓,也就不能夠實現文化的有效傳承。有鑒於此,我們需要做的乃是在端午佳節的時刻,重新剝開“家國情”這個外衣,重新審視其中的內核,找尋到其中的脈絡,從而能夠抵達最終的目標。
家是最小的社會單位,愛家和愛國理應是一脈相承的。在端午節的來源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屈原還是別的說法,都有著脫不開關系的對於家的熱戀。屈原是對自己的楚國的傷懷﹔伍子胥是對於吳國的感嘆。正是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在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裡,重新認識家,重新審視國。在家中領略到愛意,在國中體會到奉獻。這些,都應該是“家國情”的必然所在。所以說,在端午節這樣的傳統文化節日裡,我們必須能夠重新認識“家國情”其中蘊含的內涵,才能夠從中出發,找尋到契合時代的基本訴求,來溫潤我們的傳統節日。
另外,以“家國情”溫潤端午佳節,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立足本職,兢兢業業。在和平時代,我們不需要時刻奉獻自己的生命,需要的只是在平凡的工作中都能夠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罷了。既然如此,“家國情”的匯聚,其實就在於平凡崗位的奉獻精神,這就是對於家和國的最好表達。比如你的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你是醫生,就應該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你是教師,就應該傳道授業解惑傳遞三尺講壇上的情懷……凡此種種,都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家國情”,也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基本內容。
“家國情”更在於深刻挖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內涵,從每個傳統節日中,找尋到契合“家國情”的內容,才能夠實現有效傳承。可見,“家國情”也需要傳承,需要有與時俱進的內容,正是在這樣的內容上,才能夠實現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所以,端午節的來臨,讓我們感受到的乃是這樣的“家國情”,需要傳遞的也是這樣的“家國情”。唯有我們將“家國情”深深滿滿的呈現出來,端午節才能夠溫潤如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