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Zach Gilson
圖為:Mathew
圖為:Sid Nair
圖為:Sasha
圖為:龍舟劃起來
圖為:龍舟隊隊員們在訓練中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
端午節,劃龍舟。
今天下午3時半左右,如果你在東湖邊聽濤景區行吟閣附近,你會看到幾艘風格獨特的龍舟——中國楚文化風格、埃及風格、印度風格。伴著“咚咚咚”的鼓聲,你再仔細看,能發現劃龍舟的多數是老外。
沒錯,這就是“CECP龍舟隊”,2012年在武漢組建,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支由民間志願者組成的國際龍舟隊。
近兩個月來,楚天都市報記者一直跟隨著他們訓練、活動,了解他們與龍舟的故事。
如果你遇到了他們,不要驚訝也不要猶豫,你隻需要跟著他們一起嗨。
一名英國人提議“咱們成立個龍舟隊吧”
“CECP龍舟隊”成立於5年前。CECP,是“瀕危文化保護者”(China Endangered Culture Protector)的英文縮寫,這是一個致力於民間文化保護的國際志願者團隊,其創始人是武漢人楊帆。“2012年,志願者們一起討論民間文化保護項目。一名在武漢工作的英國人提議:我們成立一支龍舟隊吧。”楊帆說,於是,這支龍舟隊就誕生了。
5年來,CECP龍舟隊多次參加過武漢市年度龍舟大賽,還受邀參加嘉魚普渡鎮農民龍舟賽等多項賽事。目前,核心隊員來自荷蘭、印度、法國、埃塞俄比亞等十幾個國家。既有帥哥,也有美女。無論走到哪兒,這些國際化的面孔總能成為一道搶眼的風景。
這些愛龍舟的人,也總在想方設法玩出新高度——
今年4月10日武漢馬拉鬆當天,龍舟隊也沒閑著,擊著鼓劃著船,在東湖裡為漢馬助陣。“看喲,這邊在跑漢馬,那邊一群老外在玩龍舟”——當天,他們被刷進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今天下午舉行龍舟巡游,將三艘龍舟打扮成不同地域風格,到東湖上擺擂台﹔
端午節當天,他們要奔赴無錫,參加當地的龍舟大賽……
這支龍舟隊,真的很忙。
一名法國隊長的努力“比起吃粽子我更愛劃龍舟”
33歲的法國人馬秋,是這支龍舟隊的隊長。
馬秋的職業是老師,說話時整張臉就是一個大寫的認真。講到龍舟時,他的大眼睛開始閃爍出更多光芒,笑容也變得更明亮。
8年前,他萌生了來中國的想法,但那會他對中國的了解僅限於電影和雜志,基本一片空白。他在法國的同事裡有武漢人,“他跟我說武漢很好,於是我就來了。”
如今,他不僅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還因為每天坐公交,在武漢市民的熏陶下學會了武漢話,“我現在在武漢可以當導游。”他笑著說。
2013年,他參加了在武漢舉行的一場龍舟賽,這次經歷被他認真而客觀地總結為“很新鮮,很興奮,也很累”。從此,他就愛上了劃龍舟。
端午節和龍舟的關系密不可分,相比普通的劃船運動,龍舟更具傳統文化的味道。馬秋說,劃龍舟是一項有魅力的運動,“我在中國過了好幾個端午節,相比吃粽子、親友聚會,我更期待劃龍舟。”他邊說邊抬起手臂,做了一個充滿力量的加油姿勢。
一名龍舟教練的感受“我以為他們是玩,我錯了”
每周日下午,龍舟隊都在武漢市水上運動學校進行訓練,費用由隊員們AA。
34歲的張海波是這支國際龍舟隊的教練。2012年,他聽說有一群老外要來學劃龍舟時,第一反應是:他們是來玩的吧?“但是開始訓練后,我發現我錯了。他們非常認真,每個人都很努力。”
近兩個月,楚天都市報記者多次到訓練場地觀摩,親眼見証教練所說的“認真”。訓練內容包括體能、技術等等,每次的氣氛都很歡樂。別看老外們見面時氣氛輕鬆,一副貪玩的模樣,可訓練一開始,他們瞬間變得很專注,有時隻為糾正一個劃槳的動作,也會舉著槳反復練習。“他們的心態特別好,不會因為你說他今天沒劃好就鬧脾氣或者放棄,相反,他們會更努力去改進、提高。”這些隊員,張海波給的全是好評,他還特別感慨地透露,“劃船是體能消耗量很大的運動。但是每次水上訓練結束后,他們都會主動要求在碼頭上做15分鐘的動作技術練習。就算是國內的運動員,很多人也做不到這樣。每次我問他們累不累,他們基本都會說不累。其實我知道他們並非不累,只是不偷懶,願意咬牙堅持。”
5年來,這支國際龍舟隊吸引著來自不同國家,但同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粗略統計,隊員已達百余人。其中不少隊員在回到自己的國家后,仍對在武漢的龍舟生涯念念不忘。
龍舟,是他們在中國最美好的記憶之一。